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教育活动当中,能够承担设计和教学组织任务的最重要的主体无疑是新闻学专业的院系机构,新闻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整体教育内容的确定、不同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整体教育程序的设计都取决于院系机构的决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学发展的专业性规范都要通过新闻院系的专业决策来实现。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强劲发展,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机构却陷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之中,专业化与宽口径的悖逆,师资建设与教育产业化的冲突,学理性与技能性的两难,都将高校新闻教育推向了整个新闻教育危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的主要观点是:一、 2023年全球新闻环境虽已在“新冠疫情”冲击中恢复,但外部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认识仍有重大变化。二、2023年多元新闻行动主体的关系变化表现为:(一)平台与新闻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大幅减少了合作,但大平台越发成为影响新闻媒体的生态力量;(二)传统新闻媒体仍然是新闻生产主力,但对舆论的影响力有被边缘化风险;(三)部分原生泛新闻媒体发展势头受挫。三、对2023年全球调适性新闻创新、关系性新闻创新、生产性新闻创新从9个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本年度报告的持续观察,我们发现新闻创新研究与新闻创新行动的关联性越发密切、全球新闻创新与中国特色路径的可对话性也在增强。新闻创新领域还有大量目前尚未充分解答的问题值得研究者进一步关注。如新闻业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平台对新闻生态环境的改变、如何重新理解新闻公众在数字空间和日常空间下的不同表现以及“舆论”形成的不同方式、如何摆脱“数据迷思”重新思考新闻业与公众的关系、如何在“深融”阶段继续探索“新闻+”策略、记者如何在获取和处理数字化新闻素材上体现专业价值、新闻叙述创新如何在“讲故事”的同时坚持高质量新闻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闻是新闻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科技新闻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远不如社会新闻、文化娱乐新闻等其它新闻家族成员。不少读者对科技新闻的印象是:“圈内人”不爱看,“圈外人”看不懂。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科技新闻偏离了科技圈内和科技圈外人士共同的兴趣点。科技新闻常常因其专业性强、内容深奥、难以写活而容易被广大读者认为生硬,给予“知识性强、可读性差”的评语。因此,化硬为软,已是改进科技新闻报道的当务之急。如果我们在科技新闻采写中不注意“软化”,不能变生硬的专业内容为通俗明快的语言,必然会进一步影…  相似文献   

4.
王建 《新闻传播》2006,(7):71-71
对每一份报刊来说,当然希望它的读者“多多益善”,读者多,说明其影响大,传播面广。 但是,作为专业新闻,由于其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读者群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要扩大专业新闻的读者群,就应好好研究一下专业新闻社会化的问题。笔者现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地矿新闻,谈一下怎样使专业新闻社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视真实为第一生命,自然是追求客观的;然而新闻又是人做的,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从这个层面说,新闻天生就有不客观的基因。同一新闻事件。媒体报道中的细节有不同,并不奇怪。如果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层面看,不同记者采访得到不同的新闻细节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新闻采访作为一项专业的工作。新闻报道也必须体现应有的专业性,一个新闻报道中关键细节存在较大差异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李娇 《采.写.编》2023,(4):160-162
“新文科”建设对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融合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对传统滞后的具体教学、考核机制之间的矛盾,成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实际教学中的改革实践,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树立正确价值体系、促进专业融合构建“TTCO”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多元化四个方面探讨切实可行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邹华华 《新闻界》2006,(6):123-123,122
一、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建设实习基地是新闻传播专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保证“实践性强”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一大特点,一定程度上讲,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是“教”出来,而是通过新闻实践活动练出来的。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素养与知识,能担任  相似文献   

8.
自今年7月10日河北日报改版以来,更加突出了财经新闻的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认为,学会用社会新闻的采写方法“制作”财经新闻,淡化其专业性,则可使新闻可读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9.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新闻业的参照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锋 《新闻记者》2003,(5):32-33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在实现媒介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  相似文献   

10.
赵禹岚 《新闻传播》2023,(23):88-90
新闻采访与写作具有政治性与专业性的特征,专业性强调专业规范、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政治性则强调法治、正义、公平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应用尤为必要,但是,在融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思政时,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应用要点、策略等把握不足,影响融合效果。对此,本文将先探索应用要点与应用路径,把握实践整体方向,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等,再分析应用策略,实现融合落地。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比比皆是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并且在众多形式各异的节目中有效抢占市场收视份额?“无民生不经济,无经济不民生。”因此,民生新闻改变传统单一的“民生新闻”,创新为“民生经济新闻”不失为一条新路子。即打破所谓民生选题与经济选题的界限,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将民生视点与经济视点结合,拓宽思路,针对不同类型选题在新闻切入点上大做文章,跳出传统民生新闻只关注民生的窠臼,深度挖掘、高度探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广泛呈现,找准与普通民生新闻不同的新闻角度与视点,体现市场经济时代下民生新闻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12.
栗志涛 《新闻三昧》2000,(11):33-33
报谓“小新闻”就是与全国性的“大新闻”相比发生在某局部范围内的新闻。所谓写大“小新闻”就是提升发生在局部范围内事件的新闻价值,使其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基层通讯员经常接触的就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那么如何才能把我们身边的“小新闻”写大呢?第一要注重研究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局部工作在全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的媒体提出“导向正确,传播有效,公众信任,持续创新”的观点.增加了对新闻内涵的“宽度要求”,也是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新闻媒体专业只是体现在新闻伦理、新闻价值、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人四个方面,有着新闻体系的专业性,也有着新闻体系的单一性。在新媒体语言环境下,对于传统新闻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及变革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内涵与外延性的拓展。所以在新媒体语言环境下的新闻专业应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操守。传统新闻业集体转型、职业新闻人身份确认以及新闻伦理的观念重建。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21,(2):55-55
上海师范大学钱晓文教授所著《跨学科视野中的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丛书”重要的一部,近期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其研究采用现代化范式,围绕传媒公共性、专业性与商品化之间关系的解构与重构这一重大命题,立足于新闻传播学,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多重维度重新阐释媒介融合的内涵、功能及特征等,并提出应建立以公共性为主导、以专业性和商品化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从媒介文化角度看,传媒融合转型是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再重构,目标是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等。  相似文献   

16.
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证券新闻报道在我国是十几年前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复兴才出现的新闻新品种。怎样准确地把握这一市场性、专业性乃至政策性很强的新闻工作的个性,并把证券新闻的个性与新闻整体的共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以期从理论上、实践上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揭示并掌握证券新闻的规律,这是尚待中国新闻界探索的重要课题。 根据深圳商报的定位和特点以及地处深圳的实际,我们将本报的证券报道定位为在确保成为全国证券报道的第一跟跑者的前提下,力争做证券报道的领跑者。那么,如何力争做领跑者呢?本人总结出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在实践中逐渐悟出的一些“道道”,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西方新闻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客观、中立和服务公众是其核心理念,在现实操作中,新闻专业主义在政治立场的强势笼罩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本文试图从展现和剖析NHK在灾难事件中的表现入手,从宏观和围观角度分析新闻专业主义与政治控制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媒体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赢得社会尊重,不断增强竞争力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新闻业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新闻改革的背景下业界和学界共同呼唤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倡导“自由独立、客观公正、公共服务、专业自律”,对于新闻业而言具有普适性价值.本文通过对本土新闻专业主义进行历史梳理和案例分析,探索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的现实路径.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应该从新闻工作者树立专业意识、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起步,进而完善行业、组织的专业规范和制度,逐渐推进新闻体制改革,层层深入,提高整个新闻业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那么传统媒体,特别是原本就起点不高的地方媒体,应该如何调动自身优势,化解不利因素,寻求突围路径呢?一、张扬专业性和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性。专业性首先表现在新闻信息的采集上。新闻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如何在纷繁芜杂的线索中理清头绪、保持公正与客观、进行清晰阐述,以及如何在采访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莫把奇策当正道——关于新闻策划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新闻界对策划的研究已经由新闻能不能策划、要不要策划转移到如何策划,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探讨新闻策划艺术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新闻能否策划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是因为,在通常意义上,“新闻策划”其实包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形态;新闻事件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①新闻报道策划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新闻实践所证实,而新闻事件策划的合理性还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