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蕴涵着丰富的化学史料,从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化学反应和重要化学工艺等角度对该书的史料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2.
《天工开物》的科技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及科技方面所取得了各项成果,它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科技发展都产生了影响,显示了它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韩非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法理思想和文化意蕴是英译过程中需要被准确传达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韩非子》两个英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传达原著法理思想和文化意蕴时运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以此为参照探讨中华典籍英译过程中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工开物》成书背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成功问世不仅归功于作者宋应星较高的学识才华和独特的治学旨趣,还得益于闪现于明代的小众学术思想。它从中国传统"开务成务"的实践精神汲取营养。清以前高度发展的江西经济文化为它的成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左传》叙事研究的特征是:传统的文章技法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结合,史学视角与文学思维的结合,叙事学内部多重视点的结合。这种研究特征在日后也将成为《左传》叙事研究的发展方向,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叙事学理论,建构中国早期叙事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互文性视域下,翻译不仅是文字层面的互文性转换,而且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互文性融合。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到其所处的两种互文性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它们之间有抗衡,也有迎合。从互文性维度梳理了《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翻译特点,并分析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期为《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的翻译过程中,罗慕士打破了西方文学翻译中的强势话语范式,大胆采用直译法,在语言、文学、文化层面上实现了中国话语言说。同时,他利用出版宣传、语境顺应等有效的中国话语传播策略,使译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接受效果。罗慕士翻译《三国演义》的方法对当下典籍英译及对外传播工作的启示是:要综合采用各种言说策略,争取原语话语权,展示中国话语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使译作在海外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飘》以美国南方的一个庄园和亚特兰大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的南方社会,刻画了许多经典的南方人物形象。本文从叙事学的叙述角度出发,以《飘》的视角形态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天工开物》较注重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在灾害频发的背景之下,抗灾内容也是该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深刻揭示了部分农业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对其作分类说明。在此基础上,宋应星主张掌握规律、务尽人力抗御灾害,论述了排水防涝、灌溉抗旱的技术要领,对防御低温以及风灾亦多有见解。他还总结了人工驱鸟,药物防虫灭鼠经验,以及"耘耔"除草技术。其中不少经验对今天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灾害防治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众不同的叙事模式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略 场景”的叙事时间,二是“中立的全知”类型作者叙事情境。这种叙事模式的形成是《庄子》寓言理论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是红极一时的著名女作家,然而鲜有读者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位杰出的双语作家和译者,她不仅翻译别人的作品,而且自译了的很多作品。《金锁记》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在她迁居美国之后花费28年时间几度改写和自译这部作品,期望通过它步入美国文学界的愿望最终因读者的不接受而破灭。基于此,结合自译的发展和中西悲剧叙事探讨《金锁记》译本在西方搁浅原因,以期让更多的学者关注自译这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英语译者英译中国典籍时体现出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为什么英语译者会有选择地翻译中国典籍;二是英语译者对中国典籍的误解与误译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这两个问题关乎到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以认知心理学的心理框架为诠释手段,从心理框架的逻辑层级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弟兄》是鲁迅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艺术虚构的小说,因此,本文通过对叙事时空,建构艺术、结构价值的分析,以求探讨出小说背后曲折的隐晦和暗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作为优秀中国文化的代表,为诸多译者所关注。戏曲是一门由文学、舞台、音乐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艺术,其外译研究具有多模态的特点。在诸多优秀戏曲中,《牡丹亭》辞藻精致华丽、唱词婉转悠扬、声腔扣人心弦,是我国明代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在中国戏曲外译史上的影响力最为深远。本文以西方汉学家白之、国内译者汪榕培、许渊冲的《牡丹亭》译本为例,结合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符号,讨论多模态理论视域下的戏曲英译,为戏曲外译提供新思路,力图探索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评价系统是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开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层面构建评价意义潜势的新时代。《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和申丹的叙事学理论,通过对《红字》的评价资源和叙述视角分析,旨在探讨评价系统与多视角叙事手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机制,从而为文学作品在叙事视角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工开物》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实态和传统科技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技术书,广泛地论述了我国明代中叶以前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两大领域内的三十个生产部门的工艺技术。探讨了宋应星的技术哲学和技术的三个特征,围绕《天工开物》蕴含的工匠精神和技术价值取向,结合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为当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若干建议。通过塑造崇尚技术的社会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依托于传统手工艺的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文化。  相似文献   

18.
修辞叙事学十分重视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作者所使用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借修辞叙事理论解读小说《虹》中的主要叙事策略,并分析其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叙事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框架,是翻译领域的进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可有效避免源语言和译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风声》英译本(《The Message》)语言流畅,译者对小说的风格把握熟练,能再现悬疑紧张的故事情节、重现独特的叙事方式。本研究基于蒙娜·贝克(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The Messgae》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通过直译加增译、转译的方法,实现时空建构策略;通过增译、省译及形象阻断意译法等,对中文偏好具体形象、积极修辞与英文重视抽象概念、消极修辞等特点进行相互转换,实现选择性建构及标签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叙事策略入手,应用普罗普关于民间故事的经典叙事理论分析了电影《达·芬奇密码》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了普罗普的经典叙事理论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叙事类型,尤其是大众文化的诸多叙事类型,诸如民间故事、戏曲、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连环画以及当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而且这种经典电影类型化叙事方法仍然是保证商业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