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字结构的划分,早有定论,按其各个不同的构成形式划分为八种结构: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根据这八种结构分析字形,一般均无分歧。但在遇到“树”、“篮”这类部首加两个部件构成的熟字时,老师、学生却常常统一不起意见来。有的认为“树”是左右结构,由“木”与“对”两部分构成;有的认为“树”是左中右结构,由“木”、“又”、“寸”三部分构成。为了要对学生讲清其字形结构的划分标准,让其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这个问题颇有斟酌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箭毒木在东 南亚的热带 雨林中,生长 着一种含有剧毒的大树,人们管它叫 箭毒木”。只要割开这 树的树皮,里面就会流 出含有剧毒的白色树液,如果 不小心有一滴溅到眼睛里,就会 导致失明。要是误食了它,会心脏麻痹而死亡。当地的猎人常把这种树汁 涂在箭头上,被毒箭射中的野兽,最多只能活5秒钟。在中国西双版的热带密林中,也有这样的箭毒木。 吸血树在阿富汗北部的森林里,一支科学考察 队发现了几棵奇形怪状的树,当地人管它们叫“吸血树”。这种可怕的树约有2米高,树干差不多 有10厘米粗,呈螺旋状伸展着,树叶是菱形的,上面布满了小颗…  相似文献   

3.
辨“木”     
“木”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字又不断发展变化。本文试对“木”字作考证、推敲,展示其意义丰富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说“落木”     
杜甫的《登高》以其气象宏大、意境深远、对仗细密工稳,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历来脍炙人口。然而长时间以来,很多人不曾想到,就是这首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的诗,竟有两个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这两个字是“落木”。现代以来,人们对于“落木”两个字,一直存在着误解,都把“落木”错误地当做“落叶”。翻一翻有分量的选本,对这两个字加以注解的,不是直接注着“落木:落叶”,就是糊里糊涂地注着“落木:指落叶”。我们课本编者好像也意识到说“落木”就是“落叶”,似乎于理不通,就又加了几个字,说成“落木:指秋天树…  相似文献   

5.
辨“木”     
“木”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字义不断发展变化。本试对“木”字作考证,推敲,展示其意义丰富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林庚先生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文中引文很多,乍看上去,似乎繁琐、深奥。其实,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就会感觉像有一个有魔力的线团,引着你走向豁然开朗。这个神秘的线团,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的“问”:疑问、反问、设问,它们仿佛一个个路标,标志着作者思路的推进方向,引领着读者走向一个个答案的“驿站”。问题之间相互传递,互为照应,环环相扣,十分缜密。下面,不妨将文中的“问”展示给大家,看看作者是怎样让我们顺“问”…  相似文献   

7.
与树凝眸     
[导语]伫立于大地上的任何一处,目光所及,总能捕捉到树的风姿。悬崖边的树“似乎即将跌入深谷里,却又像要展翅飞翔……”;橡树与木棉“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玉树临风”既是写树的伟岸,又是写人的俊朗……与树凝眸,默默地品读里,你的思绪会不知不觉甜蜜很多。一[点击]说来可能你不会相信,树也有忧愁和欢乐。它们为何忧?为何乐?行道树张晓风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我又看到它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田恒 《文学教育(上)》2008,(24):146-147
会意,六书之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比,系两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如“休”字,由“人”和“木”合成,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看”字,由“手”和“目”合成,表示手放在目上方,好挡住光线望。  相似文献   

9.
“拱”义辨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课本注:“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拱,两手合抱。”我们以为课本注对“拱”的释义不够准确。《现代汉语词典》:“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院里有两棵~的树。”因此,  相似文献   

10.
梁·萧衍《逸民》:“如垄生木,木有异t2,;如林鸣鸟,鸟有殊音;如江游鱼,鱼有浮沉。岩岩山高,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同生在一个山冈上的树木,而各树的中心却不相同;同在一片树林呜叫的鸟儿,各自的叫声也不一样;同在一条江里游的鱼,它们各自浮沉的情况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测量树木     
在“我们的幼儿园”方案活动进行之初,孩子们只是提出要研究幼儿园的各个部分、基本设施,后来,便延伸到幼儿园的树、车及工作人员等。在“幼儿园的树”活动中,孩子们研究了树的种类、特征、作用等内容,其中耗时最长,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测量树木”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同一性? 由黑格尔提出和加以表述的辩证法的同一性,指的是具体的同一性、真实的同一性。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同一性,无非是告诉人们,每一具体事物,既是这同一事物又不完全是这同一事物,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同一是一个有差异的东西”,“概念以及理念,诚然和它们自身是同一的,但是,它们之所以同一,只由于它们同时包含有差别在自身内”。从黑格尔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同一性这个概念同具体事物一样,既有其肯定的一面,又有其否定的一面。其肯定的一面即事物“诚然和它们自身是同一的”,这说的是事物与自身的等同性——某物就是某物,统一体就是统一体。其否  相似文献   

13.
像一团火焰,燃烧在池边的低空;似一朵彩云,正从空中飘落。“看噢,多红的枫!”远处有人欢乐地叫。“枫?不,错了!那是一棵普通的木籽树。”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的确,那只是一棵平平常常的木籽树。可是远看,它又的确像枫,极像的!它有着殷红的叶,深棕色的枝干,以及像枫一样文静、挺拔的形象。漫步在池边小径,听秋虫哝哝,心头涌起无限的秋思:倾听红叶随风舞起的沙沙声,心头于是荡起一支遥远的歌。却又并不在心里,是连同那沙沙声从梦境中飘来,萦绕在耳际。想细细追忆时,它们却又一起飘退了……于是,伫立在池边。偶尔也能瞥见近处草丛中正在开放的不…  相似文献   

14.
先来讲个教学故事。一位优秀小学教师上公开课时说:“古人就是聪明,他们掌握了造字的规律,凡是和树有关的卓,都有一个‘木’字。”讲到这里,一位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但老师就是不给他机会,而这位学生的手也一直举着。众目睽睽之下,那位优秀教师终于招架不住,她几乎是愤怒地说:“XX同学,你有什么话就说吧。”那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有个字和树有关就没有‘木’字。”  相似文献   

15.
烟雨琅琊     
很早就有一个愿望,去看看琅琊山,去看看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一座山、一个亭子、一个人的名字就这样地融为一体,世代相传,我怎能不真实地体味一下呢?去年5月初的一个雨天,终于,我来到了滁州,走近了它———琅琊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树,在树与树相间的青绿的山坡上,时有苍桑数百年的琅琊古榆参天而立,树的虬根从山岩之中穿出,又紧紧握住石的山体,张扬出一种浩荡的昂扬的生命气象。也许“佳木秀而繁阴”,就是对琅琊树木最为生动的概括吧。走在“蔚然而深秀”的树阴之下,雨陡然孩子般地兴奋起来,它们跳着、闹着,在无数的树叶上流成一…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6,(7C):51-51
中唐诗人贾岛,有一天骑着毛驴作诗。他一面打腹稿,一面试吟,先吟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后又想把“推月下门”改成“敲月下门”。“推”和“敲”到底哪个字好?  相似文献   

17.
教与养是德育的一体两面,彼此兼容,则相得益彰;若用其一面,从最乐观的态度看,只能造就“半个道德人”。因为教与养有各自的价值、功能和限度,“好”的德育应该发挥它们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邢俊芝 《学语文》2003,(4):45-45
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对《谏太宗十思疏》中“求木之长者”的“长”注释为“长,生长”。《教师教学用书》[补充注释]“求木之长者。长:另有一种解释,认为‘长’应读,即‘高大’之意,可能考虑到与‘源之远’的‘远’相对。但从文意推敲,仍理解为‘生长’之意为好。‘固其根本’,与树是否能存活生长有关;而有些树,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长不高大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关于“零”的口号和理念,诸如“零存货”、“零故障”、“零排放”、“零缺陷”等,不言而喻,它们的另一面,应当是最多的利润、最高的质量、最好的环境效应、最大的顾客满意度,等等。辨证地看,这种“零……”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超前思维,一种精神境界;“零”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将《谏太宗十思疏》首句“臣闻求木之长者”中的“长”解释为动词“生长”,读作zhang。《教师教学用书》又对此作了补充注释: 求木之长者。长:另有一种解释, 认为“长”应读chang,即高大之意,可能考虑到与“流之远”的“远”相对。但从文意推测,仍理解为“生长”之意为好。“固其根本“,与树是否能存活生长有关;而有些树,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长不高大的。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