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的基本认识和思维方式是"唯象",中医典籍中隐喻等比喻辞格极为普遍。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中医的隐喻翻译非常复杂,因为它是一种心理认知,牵涉到汉语和英语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转变。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奇军 《教师》2015,(5):12-13
中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其“取象比类”思想使得中医语言广泛存在着隐喻等比喻辞格。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思维就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隐喻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语言翻译可以被看作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成功的译者,既要掌握两种语言,又要对两国文化融会贯通,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有力工具,在我国国粹的中医翻译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对于中医翻译者而言,将异化归化翻译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中医翻译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文雄 《英语辅导》2008,(2):135-137
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认知层、交际层、语用层等多维层面获得最佳的关联才能使译语获得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源语效应。  相似文献   

5.
崔颖 《考试周刊》2014,(9):22-23
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由于两种语言所处的地理位置、政治、历史、经济、生活方式等不同造成的文化认知差异,翻译在这种语言转换实践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认知的差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因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产生误译。本文从文化认知对翻译的各种影响出发,对文化认知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玉萍 《海外英语》2012,(9):162-164
译者的主体文化认知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对文化概念理解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文化认知也存在与目的语文化的客观地位相符或者不相符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和格丽特·阿曼的"文化"概念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而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和近代翻译小说则在实践层面上论证了只有符合横向文化的主体文化认知才能有助于产生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7.
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本文选取了最为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典籍,对其中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信息的负载词进行分类和整理,从中医疾病类、中医症状类、病因病机类、中医哲学类及宗教类文化五个层面分析其翻译难点,深入探讨文化负载词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和民族精神传递,并针对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出可采取的四种翻译策略:文化共鸣与直译、文化冗余与意译、文化互缺与异化、文化互鉴与归化,以提高中医的国际传播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李娜 《英语辅导》2014,(2):176-179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在本质上更是人类形成对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的过程。中西方背景下,英汉语言的隐喻现象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因此,在认知隐喻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应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实现源语文本及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普遍方式。中医术语中存在大量概念隐喻现象,正确理解和翻译隐喻,能帮助目标读者更好理解中医内涵。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有效的译文应当为目标读者所感知。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英语广场》2024,(11):11-14
中医英译对我国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但中医典籍极具特色的传统医理和文化内涵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情属于一种审美心理过程,移情的两个层面与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过程不谋而合。在关联认知视阈下的动态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合理运用移情能充分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寻求最佳关联性,在准确传达原文用意的同时考虑译文的接受度和审美取向,给读者带来同样的情感认同。本文从关联认知角度探讨《伤寒论》译本中的审美情感,并提出认知移情、情感移情和移情适度的中医英译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医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看,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文化哲学几个方面。深谙中国古代文化是做好中医翻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陈旻 《海外英语》2020,(6):9-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著名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理论,这两种翻译方法能较好地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医文化被誉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但其语言中的文化色彩浓厚,英译时如何处理文化因素一直困扰中医翻译界.该文试图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探索中医基本术语英译,提出"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为辅"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谢丹 《现代英语》2023,(15):91-94
中医词汇翻译在中医翻译中地位显著,准确理解和翻译中医词汇成为中医国际交流的前提,有助于推动中医“走出去”,与世界接轨。《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含有许多中医词汇,是中医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在诸多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二人的译本最具代表性,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至关重要。因此,文章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出发,对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推动我国中医英译的发展,为日后的中医术语翻译提供参考,同时助力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5.
源自认知心理学的图式是用来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过程。翻译作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就是译者文本理解图式的再表达。本文用图式理论对《聊斋志异》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研究,从两种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图式构建对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证实图式理论对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丽  张登峰 《考试周刊》2009,(42):240-240
1.引言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在中医翻译中的处理,最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翻译的重要任务就是忠实地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毫无遗漏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英汉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中医翻译中最大的障碍——文化冲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翻译能力培养是高校翻译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认知能力与翻译能力关系密切,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一要加深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认知;二要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三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从认知视角探讨翻译能力培养,对当前高校翻译教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背景的不同,使得隐喻翻译过程中折射出了不同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特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中国古诗的隐喻翻译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分析中国古诗的翻译策略,体现英汉两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认知隐喻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 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进而得出译者必须熟悉两国文化, 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完成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翻译的实质是用一种语言转述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由于不同文化下的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经验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文化的差异及内涵。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探讨并阐述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