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阈限理论为分析工具,着重讨论了入伍仪式等军队过渡仪式对官兵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文化认同的根本在于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答,集中体现在对于身份及身份认同的焦虑,具体表现在对某种文化的生活方式的理解、认可和适应。入伍仪式在这一"阈限"状态中,新兵实现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乃至世界观的重建,完成了自身对于军队文化初步认同。集体生活、集体训练和克制的集体狂欢则充分发挥群体心理的感染力、传染性,成为培养集体精神、调动官兵情绪、激发战斗热情的重要途径。爱国奉献等理想信念作为激励和感染官兵的神圣意志,才使得军人之间得以维持一种超脱于物质利益的普遍的荣誉感。从上述角度去分析军队过渡仪式,我们似乎更能够理解了军人身份的塑造过程和军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同人性转视频的研究,考察了中国的粉丝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别实践形式.并发现,通过逃逸出原文本的性别叙事与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两种结构性状态,粉丝剪辑的同人性转视频得以生成了一个阈限空间.围绕这一阈限空间,粉丝与视频观众获得了"地位上升与逆转"、"通过'嗑CP'的精神狂欢与'舔颜'的符号狂欢所进行的审美消费"这两种程度不一的阈限体验.本文认为,同人性转视频虽然不具备政治上完全的颠覆意义,却为我们拥有更多关于性别上的可能性提供了有益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198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科幻年会上,日本动画家高桥伸之从身穿戏服的科幻爱好者身上得到灵感,首先创造并使用了Cosplay这一词汇。Cosplay是costume和play两个词汇的合成,是利用服装、道具、饰品以及化妆等手段进行动漫角色的模仿和表演活动。①从事Cosplay活动的演员被称为Cosplayer或Coser。Cosplay是现代人的服饰扮演行为,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瑶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少数民族,笔者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洞波瑶族乡洞波村的蓝靛瑶的"度戒"仪式为对象,阐释蓝靛瑶的"度戒"仪式具有教育、成年礼和宗教规范的功能,是蓝靛瑶瑶族年轻人必须跨越的阈限。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如何净化大众传媒环境,这对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敬 《东南传播》2021,(8):127-130
结合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中对仪式的有关研究,借鉴维克多·特纳提出的"类阈限"理论提炼出了微信类仪式传播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微信空间中类仪式传播的分类和特点、功能与属性.根据微信用户对互动仪式参与意愿的高低和参与仪式后造成的影响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两个变量区分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类仪式,最后提炼了微信类仪式传播的四种基本功能并指出了其功能的同一性即仪式的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青少年网络阅读指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青少年网络阅读状况及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探讨图书馆在新时期如何指导青少年进行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8.
曾昕 《新闻春秋》2020,(1):90-95
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格局随之重塑。亚文化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从边缘地带走向繁荣。作为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亚文化对当代文化图谱有着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但由于其政治性的局限,在政治传播议题中的论述还相对有限。青少年因大量时间被娱乐消费覆盖,政治参与呈现下降趋势。米姆作为社交媒体中流行文化的重要景观,大量出现在政治议题中,对识别和理解青少年亚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少年通过亚文化语言和符号参与在线公共议题的案例出发,探讨青少年在政治议题建构中的话语参与与认同构建;并探讨这种泛娱乐的参与方式中,公共性如何体现。研究认为,内容娱乐化的同时,米姆的政治功能也在逐渐凸显;亚文化参与代表了青少年对政治议题的多样化诉求,促进青少年对社会政治议题的关注和参与,融合且推进了个体表达与公共话语呈现,是兼具文化价值和政治意义的参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课堂内外青少年媒体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优秀文化企业、首批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在长期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笔者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青少年媒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鉴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以中国传媒实践活动中的民俗传播与节日(庆典)仪式传播为例,考察和分析中国传媒与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意义及关系.理解民俗展现和节日仪式传播意义,就是在仪式中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的"想象的共同体",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建构中重新发掘现代性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的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木童 《出版经济》2005,(6):10-14
每个青少年最终都要成为一个立体的、社会的人,青少年时期读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奠基阶段,除了学校教育,这个时候的课余阅读担负起了大部分启蒙和引导功能。出版人士和书店人士大可不必回避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相反,倒应该充分利用书业手段多制作和引导,多交流和调整。青少年正是在这些或流行或严肃的三六九等五花八门的阅读中,得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关于爱情、事业、交际、合作、苦难、奋斗、成名、做人等等今后人生重大课程的启蒙教育,并由此奠定基本的审美趣味和品味倾向,完成人的整体修养的最基础的一步,几乎等于一个没有仪式的成年礼。  相似文献   

12.
郭碧青 《东南传播》2011,(1):105-107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娱乐文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对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影响尤为深刻。本文以青少年喜爱的电视选秀节目和青春偶像剧为蓝本,考察电视娱乐文化对当今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克服电视娱乐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青少年阅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青少年阅读的互动关系入手,阐述了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的重大意义,以及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青少年阅读现状,就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吸引青少年爱读书、指导青少年会读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让青少年学生趋利避害健康上网、科学用网,是我们在建设网络文化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事实阐述网络受辱视频传播对青少年学生所造成的二度伤害,并提出了避免这种伤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梅红 《现代传播》2022,(10):79-87
以跨国性和多元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国际组织,由空间置换带来文化迁移。借由中国籍员工作为译转媒介,将组织文化进行本土化再编码的同时,使中国文化得以参与国际组织的文化符码重构。阈限性描述了国际组织文化译转空间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文化协商的张力,赋予译转者双向他者视角。文化翻译作为阈限空间的一种解构和阐释策略,使文化的同质性翻译和异质性翻译并举,使得国际组织既能保持多元文化共荣,又能彰显某一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彼此文化的超越。中国籍员工的文化译转需从个体无意识的文化自觉向群体有意识的文化表意转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应面向文化智能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人为什么对新的东西有一种抗拒心理呢?这就涉及到心理阈限值问题。所谓心理的“阈限值”,就是在“承受刺激而又不会出现异常变化的最高界限”。新的刺激如在心理阈限以内,人们一般乐意接受,若超出了心理阈限值,就会引起人们的异常反应——抵制、责难、辱骂、攻击、竭尽全力以摧毁之而后快。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编辑在文化舞台上扮演了几种角色:对读者,他是编辑;对作者,他则是读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说,他又兼有传者和受传人双重身份。编辑的心理阈限,分别表现在他这几种角色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吸引青少年参观及采用交流式讲解,拉近与青少年距离等四个方面,并结合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过渡礼仪重要部分的“成人礼”,是青少年进入成年的通过仪式,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文化群落中,但在历史更迭中多有失落,现代成人礼的重建过程体现了传统仪礼资源现代转型的一个缩影.湖南卫视于2009年以来,率先探索“电视成人礼”,以期实现成人礼在媒介文化逻辑中的复归与再建构;电视成人礼的意义生产也为趋于同质化的电视文艺开辟了新的突围路向,凸显出隐性德育、身份赋权、国家在社会中、社会整合等系列命题,体现了电视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也提供了透视国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具体途径与媒介样本.  相似文献   

19.
高杰 《采.写.编》2020,(1):173-174
天猫"双十一"晚会自2015年开始举办以来,不仅成为启动"双十一"购物节的重要仪式,也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存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把娱乐、文艺、消费、广告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打造极致狂欢与深度共情,刺激受众在仪式的参与中找到情感归属,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品牌推广,激发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行为,培养人们对"双十一"购物节的文化认同和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其商业变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