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敏感报道所涉及的一般是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如物价问题、工资问题、就业问题、第二职业问题、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问题、工农关系问题、干群关系问题,等等。按照十三大精神,“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些问题新闻媒介理应触及,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越来越得到受众的欢迎。深度报道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作者要能够抓住现实生活中受众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要有深度地报道这些问题必然要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发形形色色的矛盾。面对这矛盾交错的现实,作为“喉舌”的传播媒介,尤其是作为一级党委喉舌的地方传播媒介,怎样才能搞好深度报道?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要认真  相似文献   

3.
一目了然     
传媒新思维 慎重做好突发事件和 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 突发事件,特别是国际国内重大政治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政治性、政策性、复杂性、敏感性很强,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国际政治斗争,关系社会人心稳定。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新闻报道都要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坚决执行中央部署,积极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做到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对外斗争。要严守纪律,令行禁止,内外有别,把握好度。对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要因势利导,正确报道,防止把一些不该炒热的问题炒热。对关系群众…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向社会公开传播的一种信息,具有开放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开放度不够高,还存在着某些封闭状态,群众想知道的事情难以知道,因此,提高新闻的开放度,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新闻的开放度,就要按照十三大提出的“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的要求,及时报道党政领导机关的活动情况和信息,及时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充分反映群众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怎样报道,是新闻摄影界仍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重大突发性事件历来是新闻的尖端题材。近年来,文字、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较之过去及时多了,几乎事事必报,也放得开。而新闻照片往往空缺,或者迟滞,或者呈现“围点打援”、半遮半露现象,造成不真实之感。新闻摄影应加速和促进自身改革,客观、真实、全面反映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真相,为社会稳定、人民安宁、鼓舞斗志发挥更大的作用。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要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关键是要破除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暴露社会阴暗面,使人灰心泄气”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近一两年,我们的新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1987年,以大兴安岭火灾内幕的报道为起点,一大批新闻稿件突破“禁区”,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十三大的开放性报道,更是新闻改革的范例。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要求“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给新闻界提出了新的光荣而艰世的任务,同时也为新闻改革提供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开放环境。现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新闻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破除将新闻作为“仆役”的工具意识,确立社会需要论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1 抓住时机,即抓住报道的最佳时间,这是问题报道对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决定的。问题报道,一方面要撞击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一方面应以维护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则是报道时机,否则,不宜报道。准确把握报道时机,一要靠记者本身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二是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分析揭示问题。说具体点,就是要吃透“两头”。在采访中,凡是人民群众需要解决和关心的问题,都应如实记录,不能公开报道,可写“内参”。有些问题,在当时还没有成为全局性的问题,报道时机不成熟,过一段时间,问题发展为全社会性的了,报道的时机也就到了。经济日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阶段,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米袋子”、“菜篮子”、土地、人口、房改、物价、“打假”、反腐倡廉……,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下岗职工再就业、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福利分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以及在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撞击中出现的问题,更是今年十分敏感的热门话题。老百姓面对种种问题所表现出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成为前进中的阻力。新闻媒介如何“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特别是把握好“热点”宣传的导向,事关全局,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体制改革决定》),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做好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岁末,新闻改革、舆论监督、政治透明度等,已成为上海新闻界热门的话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连续举行了座谈会,就如何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推进新闻改革,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介在社会政治协商对话制度中的作用,做好“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岁末,新闻改革、舆论监督、政治透明度等,已成为上海新闻界热门的话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连续举行了座谈会,就如何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推进所闻改革,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介在社会政治协商对话制度中的作用,做好“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袁家健 《民生周刊》2022,(21):90-91
<正>安阳市不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治理体系,优化医保领域公共服务,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达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能发展、医保可持续的目标。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怎样报道,是新闻摄影界仍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重大突发性事件,历来是新闻的尖端题材。近年来,报纸、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较之过去及时多了,几乎事事必报,也较放得开了。而新闻照片往往空缺、迟滞,或者“围点打援”、半遮半露,造成不真实之感。新闻摄影应加速和促进自身改革,客观、真实、全面反映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真相,为社会稳定、人民安宁、鼓舞斗志发挥更大的作用。报道社会恶性重大突发性事件,要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关键是要破除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暴露社会阴暗面,使人灰心泄气”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有的是不可抗拒的,如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等;有的是难以避免的,如车祸、失火、暴乱、抢劫等。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东方国家有,西方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落后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这些新闻,有的是大  相似文献   

14.
尚书权 《传媒》2001,(3):52-52
深度报道难写,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感受。究其原因,皆在“深度”二字。 一切重大题材的报道,诸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深化企业改革、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等,大都是通过深度报道来完成的。胡乔木同志说:“要加强新  相似文献   

15.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党报基本的任务之一。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舆论监督呢?简而言之,正确的舆论监督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文章,以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要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除了把握好上述几点,新闻舆论监督还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宣传纪律,对一些敏感问题,一些重大问题,绝对不能自作主张,随意报道,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核把关。舆论监督一定要坚持,但不能跟着所谓的“事实”走,不能发生了什么就报道什么,要把握好“度”,把握好报道的时机;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帮忙而不能添乱的原则,确保社会政治的稳定。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难点热点也多,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坚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导向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宣传改革和改革宣传的过程中,不少报纸都提出了增强“可读性、可亲性、可信性”的问题。要增强这“三性”就要敢于触及受众议论的热门话题,而这些热门话题又多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受众议论的热点问题新闻不敢沾边或者只沾了一点边,叫受众如何亲你、信你呢!新闻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的功能。那么,怎样使新闻起到勇于触及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能实现引导舆论的社会功  相似文献   

17.
热 点报道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改革和发展越是深入 ,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就会越多 ,特别是当前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步入关键时期 ,新闻媒体在热点报道中更要进一步坚持选好题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努力为党和政府排忧 ,为人民群众解难。对此 ,特别应谨守三道“防线”。一、谨守政策“防线”。所谓热点问题 ,既是一段时间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又往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是新闻舆论的难点和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不仅涉及党和国家的政策 ,牵连千家万户 ,而且既包括正面效应 ,又含有负面效应 ,如…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引导舆论要力求做到“三得” 在引导舆论上,新闻媒介要力求做到“三得”:一是引导舆论要“得力”,就是要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地、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旗帜鲜明,在引导舆论上积极、主动、有力,成为党和人民手中得力的舆论工具。二是要“得当”,就是引导舆论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乃至失控,就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或加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热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不去人为地“炒热”。要讲究宣传策略,有的该点到为止,不必追求“轰动效应”。有的该含而不露,不必和盘托出。有的该下毛毛雨,不必倾盆大雨。三是要“得法”,就是要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提高引导舆论的艺术,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与可读性,使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重大变化,其内容丰富多彩,其形式多样,成为社会活动中最活跃、最有朝气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报道体裁不约而同地在各地报纸副刊中异军突起,这就是“生活方式报道”。它的出现,是新的经济体制下报纸对社会生活敏感反映的必然结果,扩展了副刊的题材内容,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后,党建方面的新闻报道,数量确实是增加了,通过这些报道使群众看到了党中央抓党建的决心和反腐倡廉的坚定性;但是细细想来,也不无缺憾.这些缺憾就是,以情动人、感人至深的作品如《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以事警人,令人振聋发聩的作品如《权力背后的罪恶——阎健宏重大经济犯罪案剖析》等都还不多,而抓党建促生产、抓党建促管理、抓党建带动什么什么等等就事写事、就人夸人的报道则不少,也就是说缺乏应有的思想高度和感染力.为什么说好人好事所体现的好思想不是理想的思想高度呢?这是因为好的思想自古以来都有人倡导,例如儒家的“仁人”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孙中山主张的“世界大同”等等,都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财富;在这些圣贤先哲的召唤下,好人好事也是代代都有的,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业,下是一个一个地救人,也不是一家一家地施舍,而是要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要带领全体劳动者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建立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因而我们在报道党的建设的时候,无论是宣传一级组织的活动,还是具体党员的行为,都应当努力去触及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