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案例分析"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试验班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重要特色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方式进行,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凸显了该课程的工程教育特色.在原有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再创新,实现了教学与考核内容案例化、教师队伍稳定化、教学场所灵活化、教学资源开放化等目标,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退役士兵的再教育特点,从树立正确专业学习观、增加过渡性教学环节、重构课程体系、灵活多变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规范课程考核五方面对退役士兵"学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网络课程再工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来越多的大学正逐步把现有的网络课程平台向教育云服务平台过渡,实际上这是一个网络课程系统再工程的过程。在保持原有网络课程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移植原系统所使用的框架和重构原系统的数据访问层,采用GoogleApp Engine、Google Web Toolkit和Ext-GWT等技术并结合面向服务开发方式,我们成功地实施了把传统技术开发的网络课程再工程到Google云计算平台。随着Google App Engine SDK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框架陆续受到支持,从而降低再工程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再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将于2002年推行的新课程把"综合学习时间"作为重要课程领域。该课程领域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本刊于2001年第1期已发表日本学者天笠茂的论文《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这里再发表该论文的续篇,以飨读者。本文已得到天笠茂教授授权。  相似文献   

5.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利用微视频形式,通过网络快速发展。微课程有明确目标,以视频作为载体,围绕单一的知识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半结构化特征。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将微课程划分为讲授型和展示型。对微课程设计进行再思考,提出"1234"微课程设计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以简单易记、有趣有用为设计原则,以选题、教学策略、表现手法为设计关键,以选题、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视频录制为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功能和课程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在具体的实施中,出现了有失偏颇的现象:有些学校过于重视"国家课程",尤其是考试课程,注重谋求"何以为生"的本领而放弃"为何而生"的思考。教师秉持知识本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教学的旨归在于交际,英语课堂教学成效指标在于生成,学教生成是语言群落的再生长和再建构。文本聚焦"有氧英语"课程视野下对文本课程化再构的价值厘定、辨析解读和行动路径,在出格与入理、语境与意象、达至与生成间厘清"有氧英语"文本课程化再构,引导学生对接已有生活体验认知,与文本展开多维度对话,在链接生成中感知信息、建构结构、体悟语言,使学生的心智认知和情感态度得以和谐发展,体认自我,从而生发学生语言习得到言语生成的全景观。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17,(6):51-57
研究抛开先前某个翻译方案的影响,采纳"教育戏剧"一词的广义用法。从"目的—手段"图式出发,教育戏剧最简洁的定义是"作为教育手段的戏剧"。如果把"课程—教学"系统作为理解教育手段的概念中介,教育戏剧的外延可以划分为"作为课程的教育戏剧"和"作为教学的教育戏剧"(戏剧教学法)两大类,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这两大类进行二次划分,获得"作为分科课程的教育戏剧""作为综合课程的教育戏剧""作为活动课程的教育戏剧"等子类。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 ,新的跨越。  一、再学习 ,确立先进理念 ,认识新课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 ,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职院校现有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高职网络课程应"再设计",阐述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课程再设计的一般流程,并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记录分析进行论述。结合实际网络课程,分析了高职学生网络学习的特征和高职网络课程学习者的三个转变,探索了通过分析不同学习记录,获取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希山 《教育》2011,(18):9
笔者参加了几次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成果观摩活动。所到学校不乏是"走班选课"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艺术教育"歌舞表演,全体学生集体习字等形式。笔者在想:学校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之一,像"走班选课"、"习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应该有科学实用的《学校课程开发指导纲要》等文件作为支撑,而后才能有效实施。否则,  相似文献   

13.
音乐基础理论作为音乐学学科建制中的基础性学科,因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特定的人文色彩,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应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特点,提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的基本设想,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探讨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孟久儿 《中小学管理》2020,(3):31-32,33
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的应对之策,"停课不停学"带来了"全民网课",但在实施中折射出已有在线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学校对在线教育的认识和准备不足、教师应对在线教学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中小学在线教育再升级,需要进一步厘清在线教育的功能定位,提高在线课程资源整合和使用效率,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地理教师尤其是农村地理教师.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课程现、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要进行再定位、再调整.尽快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课改"与"改课"关系的讨论,其深处是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改革价值的再认同。教学及教学改革的应有价值决定着它应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重点。同时,教师的概念也应再定义。美国新课程改革失败的教训,教师在改革中角色的演变,以及我国课程管理制度的确定,无不证明教师应是课程改革的主角。这是一种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1978—2018,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40年的行程。这一路,她经历了风雨、起伏,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案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落实"三项管理规范"、农科教结合、普职成三教统筹到专业现代化建设,再到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现代学徒制试点、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发布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解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诸多问题,教师要不断创新,研究适合课程特点的"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线下课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文章对"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具体课程中实验应用,再通过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中美术的教学,分别从高中绘画模块教学目的的再认识、教学方式的再认识、美术教学课程的再认识、学科交叉性的再认识等方面来重新认识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如要认识到为什么高中阶段的绘画教学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教学阶段,所教授的知识大多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面,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杨龙立 《教育学报》2007,3(5):20-27
美国1970年以来兴起一股批判课程理论和实务的风潮,三十多年来这股着重意识形态及人文化的再概念课程观,已成为美国盛行的一种课程观点。这观点有其正面价值,例如促使人们检视课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或是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忽视。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受一些质疑,例如过度忽略了实务,只取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批判理论等特定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贬抑科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对课程的价值。这种见解主张在美国都不具有全面的影响力,近年来却在中文世界快速扩散。人们应多留意它的理论缺失,而不宜照单全收,尤其要避免推广这种不周全观点,造成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利。经由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获致五点启示:课程批判与理解之必要、课程论述强调本土与自主、课程理论与实务应整合、课程学理基础广纳文理各科、课程探究着重关键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