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此外,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也间接影响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在体育锻炼中,行为变化和心理因素都会有阶段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深刻影响。通过对学校进行体育锻炼阶段变化调查,更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行为阶段变化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身体发展问题是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中重要但又缺乏应有关注的课题。本研究基于全国10省20市(县)20153名中小学生的分层抽样面板数据,以学生的营养供给、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为衡量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的指标,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条件状况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但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减少;(2)从村屯到城市,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日均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但在睡眠时间方面城乡无显著差异;(3)从学困生到学优生,学生的营养供给水平逐渐增高,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增多。根据以上发现,对如何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屈清华 《湖南教育》2003,(17):34-34
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少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娇弱,运动量稍大就气喘吁吁,耐力不足,身体抵抗力差。导致学生身体娇弱的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专学生进行的体质状况跟踪调查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很大.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山东教育》2002,(30):59-59
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发育。但是,如果体育锻炼违反科学或进行不当,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怎样才能知道体育锻炼效果的好坏呢?锻炼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如果运动量太小,用不着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内脏器官机能的目的。如果运动量过大,就会脉搏急促而微弱,出现头晕、恶心。孩子的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机能还不完善,因此千万不要运动量过大,怎样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呢?1.最简便的办法是测定脉搏运动量越大,脉膊越快,脉搏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越长。所以脉搏是…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海南省黎族地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高考前的学习压力,认为体育锻炼耽误学习"和"没有教师教"等三个方面.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多以活动范围小,活动力度不大且协调性较好的项目为主,学生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不够,大部分学生不能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强度较适应,但运动量与强度的偏高或偏低的比率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专学生进行的体质状况跟踪调查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很大。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睡眠对高校在校生的身体和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辽宁的五所高校在校生的睡眠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有16.2%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7个小时,23.4%的学生对自己的睡眠表示不满意;超过20%的学生因睡眠质量问题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沉醉于智能手机以及寝室聊天、学习压力等;可以通过午睡、增强自控能力、减轻学习压力等途径,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机能、强化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而体育锻炼动机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动力,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通过分析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内涵及关系,探究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提出强化学生的外部调节与内摄调节、强化学生的认同调节与内部调节等策略,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学生各种学习负担的加重,学习压力过大,造成运动时间、运动量无法保证,甚至是缺少最基本的体育锻炼,导致"肥胖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由于体形肥胖的特殊状况,给学生身体、心理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在体育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体育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帮助肥胖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1.
王嵘  王峥  陈亮 《考试周刊》2013,(32):104-105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医科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抑郁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学体育课运动量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的运动量。直接对学生生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对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不大;反之,运动量过大,就会对学生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适宜的运动量,才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能力。可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往往只对学生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十分重视,而比较忽视学生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如果只片面强调训练的质量,注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而不重视放松恢复方法,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极度疲劳,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影响下一课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放松后恢复的手段,因为学生身体恢复不好,会影响下一级质量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运动后放松康复提高运动性能和伤害预防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之一是身体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有关运动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体育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体育锻炼者身体自尊与非体育锻炼者差异显著并呈性别差异;体育锻炼与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及身体价值感三个维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改变身体自尊水平,尤其是提高运动能力的自我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体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我们经历了第一、第二套广播操明确了它是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他简单易学,实用性强.但是第三套广播体操的突出特点是以身体各部位活动为主,身体活动的幅度比、运动量较第一、第二套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对中小学生良好身体姿态以及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更加注重体现广播中小学生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健康成长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时代风貌.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将其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体质训导中心开放实验项目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实验法测试,分别对学生跟骨骨密度测试,身体成分(身体形态)以及心肺功能的测试.参加实验的148名学生(其中男生98人,女生50人)进行身体成分、骨密度测试.根据测试的报告,学生对自己的骨折风险程度以及骨密度的了解,对大学生健康促进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BMI指数、去脂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根据测试的报告使学生对骨密度、身体成分有定量认识,为期进行6个月体育锻炼重新测定各项,得出数据进行对比.由实验可知:开放实验项目可以把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转化为定量,在已知骨密度、身体成分测试结果的前提下,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甲组运动员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显示其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不仅高于高师大学生,而且在“人际”、“抑郁”、“偏执”等项因子上亦高于全国常模水平。这与其较一般人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关系。体育锻炼运动量的研究亦表明其体育运动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且大运动量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小运动量组的学生,说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健心效果,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可以对促进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量?运动量是指一节体育课,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日的;过大容易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下一节课的学习。掌握好体育课的运动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从生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等还未发育完善:兴奋和抑制,兴奋占主要地位,注意力不易集中;心脏处于发育阶段,收缩能力较弱;血管弹性好,口径大,血液易通过,新陈代谢旺盛,也容易消除疲劳;呼吸肌力量弱,呼吸深度浅、频率快。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课,必须根据学生这一时期的生理负担量来安排运动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生活事件应激的影响。结果:(1)男生的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女生.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2)应激水平存在城乡差异,市区学校较县城和乡镇学校应激水平低;(3)高三与高一应激水平整体上高于高二;(4)高二运动量显著高于高三,高一与高二无明显差异;(5)不同运动量对应激水平的影响均有明显的差别,大、中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低,小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高;(6)运动量与应激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赣州市特殊学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薄弱,欠缺正确的健康观念,对体育健身的目的、价值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可程度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体育锻炼普遍缺乏;影响和制约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内部因素为健身意识、身体条件、心理压力,而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锻炼项目、场地器材和同学及朋友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