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认清新形势——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刻领会新理念 1、教学理念不同。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程并非完全将旧课程“抛弃”.但两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不冉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并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体验的过程。新课程观更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似乎都把改革的焦点仅仅指向了施教者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命题中,出现了一些适应课程改革理念的新动态,一定程度地体现出对实验教学开展与否的关注,把做实验、掌握技能、运用知识的学生与那些靠题海战术死做题、靠死记硬背的学生区分开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改变传统教育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以及考试方式的弊端等,以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似乎都把改革的焦点仅仅指向了施教者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自身的改革,却忽视了对课程改革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关于新课改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2011,(7):121-122
当前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学校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的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育人目标,我们以上海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方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7.
欧阳明 《师道》2014,(10):1-1
课程改革.不应是“革命”.而应是“改良.,'。现在许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说到课程开发,都一窝蜂地把别人开发的课程移植而来,不管适不适合本校学生需要就在本校实施,但并不是植根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其实校本课程一定要体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才有利于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一说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都想学习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上课”,其实在本校条件不具备时,还是不要盲目去“复制”.先把“班级授课”抓好也行。一说到打造高效课堂,都去模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不管学科特点、课的类型、学生状况,强行让学生“占领”课堂,让教师“靠边站”,其实有些课“先教后学”也未尝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钱铁锋 《江苏教育》2015,(11):42-44
学校把根据校情调适后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都作为"学校课程",课程建设为学校课程品质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厚实基础。在经历了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用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业已取得的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梳理、洗涤与整合,力图使课程更好地承载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在看惯了“热闹与轰动”、感受过“欣喜与激动”之后,会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课堂教学的效率,审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课程资源的视角看,有效教学意味着“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作为重要课程资源的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要树立开放的、人性化的教材观,认真做好教材的“再开发”,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刘斐 《上海教育》2007,(4A):56-57
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语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二期课改把课程设置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语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暂时没有使用新教材,并非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每位教师都要具有课程改革的意识,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来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正>怎样才能出色地进行物理学习,并在习得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笔者以为集中学生、教师及信息化课程资源,完成课程学习,并借此积累经验及方法,才是本真的学习理念。本文把这种"为学生、为学习"理念称为"以学为本"。  相似文献   

13.
孙鸿俊 《现代教学》2014,(7):129-129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把“尚美育人、多元发展、幸福人生”办学理念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我校积极构建基于“幸福体验”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课程的综合性以及三级课程管理框架等。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协商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协商对话,它通过对学生的"赋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置、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等过程之中,从而促进课程权力的均衡分配。"协商课程"理念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协商,可以保障学生的课程权力和公民权利,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公民品质,提升公民教育的效果。因此,公民教育有必要以协商课程理念为重要基础,建构以公民课程和品德课程为核心的协商课程机制,发挥课程生活的隐性的公民教育功能,以此来提升公民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使公民课程真正以公共价值原则为导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面对新课程、新理念,如何组织和开展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由施教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快乐者和知识得收获者,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就课标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精心设置问题,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从自身中进发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体现时代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得“教育回归生活化”“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区以及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得课堂与生活实际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和生活成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实施素质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力量。我校体育组始终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作指导,充分认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把切实提高课程的开发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利用效率的工作付诸于行动.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出有一定质量的、能初步满足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陆阿定 《考试周刊》2010,(55):214-215
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新课程改革在诸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素质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究其实质就是“以生为本”。也就是说,“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核心”。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本科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在课程结构中进行功能分类和政策设计,逐步减少以一个模子"塑造"人,逐步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在课程理念上变考生为学生、变教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参考书,有利于实现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浙江大学通识、大类、专业梯次课程的架构以及近年来相应系列核心课程提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种当今大学课程变革的新模式,并通过三类系列核心课程的建设与试运行,创新了课程建设的路径,对"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评"等几个核心的课程问题作了回答,从而使"面向成长的人"作为大学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