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事,正在火候上,不便说话。事情过去了,来个马后炮,人们也许能听得进去。漂流长江,实属伟大壮举。对英雄和英雄行为的尊敬,人皆有之。电视屏幕上的橡皮船象一片树叶似的从几十米高的峡谷中冲下去,船翻人覆,勇士们与波涛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真叫人目瞪口呆。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从此恐怕要“免开尊口”了。于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使用了“征服长江”这几个字。你用,我用,各家报纸都用,似乎我们真的征服了长江。当时如果有人忽然说: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只活了半个中国,而且有助于搞活全国。在长江日报社发起的开发长江理论讨论会上,与会专家热烈支持海外版这一“舆论攻势”。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您好! 近读《新闻战线》今年第1期上季音同志的《难忘长江教诲》一文,颇多受益。像关于长江组织编辑《上饶集中营》一书的情况,1942年冬参加淮南路东第一次民间艺人代表大会期间解释党的政策的情况,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立三个记者组前往苏皖各新解放区采访的情况,我都是第一次听到,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长江、学习长江、研究长江,无疑有帮助。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季音同志文中涉及长江1935年7月—1936年5月那次西北采访的几个史实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请季音同志教正。 一、关于里程。季音文章说长江10月行程2000余公里。我…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  相似文献   

5.
与洪水打个“遭遇战”我第一次去九江采访抗洪战况是在7月下旬。长江首次洪峰已对九江大堤构成威胁。面对这场洪灾报什么,怎么报,尚没有明确的思路。当我到达九江时,立刻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市民生活表面虽然很平静,但却透出一  相似文献   

6.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这两个美丽而动人的蒙古族名字,早在60年代,就在国内外广泛传诵。我也多次报道过她们的事迹。1997年7月,我们来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再次走访了当年的“小英雄”。  相似文献   

7.
去年国庆节前,我参加了成都军区“保卫边疆优秀儿女”的新闻报道。据军区同志讲,在1981年7月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中,“李海欣阵地”十五勇士之一、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杨国跃,不居功骄傲,正确对待自己“是英雄但还不是党员”这个问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最近被部队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我一听,动心叫好,认为这一信息可以纵深展示英雄出名后的高尚心灵,决定马上去采访这位战斗英雄。来到杨国跃的住地,一看,寝室里住的三位英模都在,一个在看书,一个在写信,唯独杨国跃和衣躺  相似文献   

8.
于斌 《湖北档案》2003,(5):30-31
武汉,炎炎盛夏,一个游泳的好时节。从1956年开始,每到夏季,武汉都要组织横渡长江活动。我从小就住武昌离江边不远的地方,已记不清看过多少次规模壮观的渡江。然而,多少年来,每当看到在长江中游泳的人群,都会勾起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武汉渡江史上的一幕悲剧。 1967年7月的武汉已载入史册。那时“文化大革命”已有一年多时间,武汉的派系斗争到了白热化程度。为纪念毛主席1966年7月16日畅游长江一周年,武汉地区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七·一六”渡江活动。到8  相似文献   

9.
我在青海高原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经32个年头了。每当翻阅我拍摄的那几千张照片时,胸中就涌起了波涛,更加迷恋这个可爱的地方。青海省方圆72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使我最难忘的是1976年7月,随长江源头考察队考察的日日夜夜。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我终于第一次登上了海拔5500米的山峰,看到了万里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大雪山下,拍下了第一张长江源头的照片。在高原摄影是很艰苦的,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从沱沱河的两岸到长江源头有几十公里,路上全是沼泽  相似文献   

10.
肖明成 《新闻前哨》2012,(11):46-48
7月10日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后,武汉晚报就开始加大伦敦奥运会的报道力度,每天保证1到2个版的奥运报道规模。7月26日,武汉晚报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2天,正式推出伦敦奥运会特刊《英雄时间》。奥运会是世界各地英雄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超过半个月的时间里,世界聚焦英国,聚焦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所以奥运会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时间"。武汉晚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16日,33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2007年、2008年又两次在中央电视台重播。我作为参与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2.
7月5日,组织上决定让我到受灾较严重的金坛县采访。我简单地整理了一下行装,在饭桌上给家人留个纸条,便上路了。仅用42分钟就到了县府,10几分钟后,我赶到县抗洪救灾指挥部。大灾出英雄,也出新闻。小小金坛县城里有省报、省台、市台的记者,也有中央级台的记者。这无疑是对记者的一场挑战。如何才能经受这场考验?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在1998年人与洪水的大搏击中,洪水再次显出桀骛不驯的本性,而人则表现出更令人肃然起敬的品格、意志和精神。两个多月的殊死较量,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卓绝,我们有幸亲历其间,用我们的笔和话筒记录下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壮歌。洪湖生死大决战在今年长江的八次洪峰中,第六次洪峰流量最大,水位最高,最为凶险。第六次洪峰到达城陵矾后,与洞庭湖洪峰汇流,两峰叠加,以更加凶猛之势向洪湖扑来。在湖北一千多公里长的长江干堤中,洪湖的堤防基础最为薄弱。五次洪峰的轮番冲击,近两…  相似文献   

14.
’98中华大抗洪,中华儿女用钢铁意志凝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涌现了一批感天动地的抗洪英雄。我们大冶市作为长江沿江城市之一,在与洪水展开的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也涌现了以大箕铺镇青年干部彭志龙为代表的抗洪英雄群体。在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组成的宣传抗洪英雄彭志龙的大合唱中,我们年轻的大冶日报也亮出了自己的歌喉——不仅是独家最早报道英雄事迹的媒体,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破除了过去在英雄人物宣传上的框框,冲破思想樊篱,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抢住第一时间,跟踪宣传英雄,打了一场漂亮的宣传战役,我们的体会是: 一、冲破思想樊篱,坚持从实际出发宣传英雄 7月22日,我市经历了迄今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从凌晨5时至晚20时,降雨量达350mm。由于上游水库破堤,大箕铺镇石家屋村当日早晨遭洪水围困,该镇青年干部彭志龙带头投入抢救、转移群众的战斗,上午10时,在已救出了30多名群众后,为抢救军嘱冯加梅一家而不幸被汹涌的洪水卷走。  相似文献   

15.
蒋铎 《新闻与写作》2004,(11):36-36
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优秀新闻照片,题目叫《卫士雄风》。 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办啥事都得讲个经济效益。于是乎报纸讲究“卖点”,喜欢大登特登明星、大腕、时装模特的趣闻、逸事的照片。我们的时代需要不需要英雄?有没有英雄?摄影记者如何表现英雄,如何把英雄表现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纪事     
中华勇士征服天险60名记者采访“长漂”由工人、干部、科学工作者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和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1986年6月在长江源头沱沱河下水。他们历时5个多月,历经千难万险,搏风击浪,闯过250多个险滩,战胜包括地球上最深的“魔鬼大峡”虎跳峡,于11月12日、25日分别到达长江入海口,完成了科学考察,漂流探险任务,征服了这条长6300公里、落差5400米、未被人类征服过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我们新闻界,有60名记者采访了这一英雄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新闻奖是辉煌的,获得长江新闻奖是荣耀的。但辉煌的不是我,是内蒙古大草原。荣耀的也不是我,是我笔下报道的人物,是戴成钧,是牛玉儒,是草原人民。是他们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激情。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国庆节,翟永太送来他即将付梓的书稿,让我作序。展读厚厚的书稿,彻夜难眠。他使我这个很少与警察打交道的人,对当代中国警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因为这本放声高唱正气歌的好书给我上了一课。英雄出自凡人,成为英雄也是凡人。我十分喜欢这个书名:《凡人:英雄》。现实生活中,多少凡人梦想成为英雄,却往往成不了英雄,不想当英雄的人反而成了英雄,这就是英雄与凡人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该书好就好在用真人真事、真言真语、真情真意、真理真经,阐述了英雄的平凡和伟大。作者不是用笔在写,是在用心来感悟每一位英雄。我们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19.
陈铎的眼泪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播映了系列纪录片《长征:英雄的诗》。长征红军将士们英勇献身、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陈铎在第四集《母亲万岁》中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的场面,也使我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陈铎是中央电视台老的节目主持人。他在《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等节目中的沉稳淳朴的风格和语调,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长者和学者。而这一次我却看到了他满腔激情的一面。 那是陈铎采访李中权老将军的时刻。李中权一家都参加了红军。他的母亲经过两次翻越雪山后身体已  相似文献   

20.
有个朋友参加了一本书的首发式,他送我一本叫《中国:另一种危机》的书。我翻了翻,其中有一节是讲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的。作者写道:“我曾经二次踏访长江三峡,并且记录下了沿岸的污染、泥石流及光板田。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 我以为作者提出了关于长江污染、三峡库区泥石流等问题的一些亲眼所见的新情况。但我再往下看,觉得这段文字竟如此熟悉,原来作者几乎全照抄了我1993年写的一篇内参。因为这篇内参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