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has been one of the central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Various theories regarding the SLA process have evolved and have been a subject of debate over the years. Wit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mpeting theories of cogni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1 and L2 acquisitional processes and then proposes a model of SLA process from a cognitive information-processing perspective. The pedagogic implications of this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语言损耗与言语习得紧密相关。语言损耗是种强大的力量,它可能会使语言学习者和运用者丧失已习得的语言能力。对语言损耗的了解有助于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教学。本研究通过对在校108位大学生的考察,得出学生英语学习损耗的原因,以期习得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阻止语言能力流失,最大程度上减少可能出现的语言损耗。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本文通过英汉语对比,探讨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对母语的正迁移现象也做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得出了母语迁移给外语教学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应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语言中大量的转喻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思维模式。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本文将主要就转喻的本质、分类和其内部的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探明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上的应用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主要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解释汉语中表示不同性别的人的身份或职业时的不对称现象。如某一行业的从职人员在人们头脑中的原型为某一性别时 ,则其性别特征不需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而要表示非原型性别的从职人员 ,则在语言上要有所标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传统修辞观和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转喻的概念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转喻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用因素。本文认为概念整合,突显,完形理论可以从认知角度对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提供解释,关联性和经济原则从语用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转喻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与深入,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对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科院校的俄语专业学生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二外俄语学生是强大的后备力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传统的二外俄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分析了隐喻认知过程中的映射作用以及隐喻认知功能对语言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概念隐喻理论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用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的文化内涵,理解习语,加强学生词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其外语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基于大量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种种理论模式,用以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机制。而在诸种理论模式中,克拉申的“监控模式”是影响最大、解释最全面、最引人关注、同时又是最具争议性的。通过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实际问题对克拉申“监控模式”进行介绍、分析和评述,有助于我们把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焦点和要点,并加深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1.
从意义的高层表示上看,汉字对汉语的记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不同文化符号表示形式自然糅舍阶段,性质上,大致可概括为中庸式记录。二是汉字、汉语文化性磨合阶段,记录仍可归为中庸性质,但其内部正发生着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论二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迁移是语际错误研究的中心话题。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从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出发,探讨了母语迁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提出了对母语迁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正迁移作用不容忽视。母语正迁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习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母语迁移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和制约母语迁移的学习者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意识因素以及学习者的发展期因素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学习者因素与母语正迁移的关系有利于对语言正迁移进行全面认识并提高对二语习得本质的理解并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认知工具,隐喻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理解另外一物来认识某一事物.这个跨域映射认知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以旧的、已经拥有的知识去了解体会新的知识.作为二语习得的教学过程,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总是以本身所积累的旧知识,去理解和体会新的知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二语习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跨越不同领域的认知过程.该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隐喻可以作为外语教学手段,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来理解第二语言的语言现象,以促使学习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普遍语法框架下的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试图从人类语言官能和人类生物学角度寻找语言的基础,制定适合人类所有语言的语法,即普遍语法。普遍语法以儿童母语习得为载体研究不同语言背景条件下具有共性的习得模式。由于研究目标的共通性,普遍语法理论引起二语习得者的兴趣。语言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普遍语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将给人类的语言认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的传统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要熟悉掌握外语必须在语言课堂中只使用目标语。母语对于外语习得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根据21世纪以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取得的相关成果,阐述了如何在语言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运用母语来促进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18.
母语在二语交互性练习中的功能研究及教学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Vygotsky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母语作为一种心理工具,在交互心理层面,会以"搭脚手架"的方式帮助习得者。研究母语在二语交互性练习中对话语者二语思维的作用有重要价值。研究表明:母语的使用在二语口语产出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母语被用来理解并确认二语输入的信息;母语被用来构思口语任务的大意(把目前的题目与一些说话者长期记忆中的概念或经历相联系);学生利用母语造句;学生利用母语来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管理。这为二语教师如何客观、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应用母语解决语言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着多样性。本文以韩国学生的汉语主谓谓语句习得为材料,讨论了利用语料分析法进行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研究中3个关键环节的分析方法:1)不同分析指标的比较;2)不同排列方法的比较;3)不同性质语料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在研究中,要有明确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基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语料应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升安徽在线旅游竞争力,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安徽省在线旅游外宣形式,分析入境游影响因素,构建安徽省官方英文旅游网站建设与入境旅游需求的面板模型,对在线旅游外宣对安徽省入境旅游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