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白《蜀道难》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六种寓意的考辩,从它莫衷一是的结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该诗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白《蜀道难》时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蜀道难》一诗自面世以来,不仅给诗人带来了极高的声誉,而且引起了历代诗评者的极大关注。要真正解读该诗意境和结构方面的佳境妙笔,必须准确把握时间、空间意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唯其如此,方能透析。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化发生学,诗歌节奏产生于情感,情感发生于生理,生理发生于自然。《忆秦娥》是诗人对生命之死的考问,惊梦-伤别-望绝-忧死四种情绪相互引发,相互回答,形成独特声情。《蜀道难》的语言仍可见出人类“童言”与诗歌舞的密切关系,其声韵发生于蜀地山水和相互化入化出,激励着读生理的雄性激素和心理的成功俗望,其逻辑,时间层次再现了宇宙的发生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诗作极其丰富,李白从未自编诗集,唐代也没有一种渊源有自的李白诗集定本流传下来。因而李白诗歌的文本面目常纷繁杂乱。通过比较诸多李白别集版本和选录李诗的各类总集,考辨出李白乐府诗《蜀道难》文本有三十一处异同。文本在流传过程及后世阅读接受中的真实面貌差异较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6.
李白研究专家蒋志教授的《李白蜀中论考》,既是纪念大诗人的一份厚礼,更是让世人明白大诗人蜀中生活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反映了的理论勇气,史学功底,研究激情,其最为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以充分的献,史迹为依据,确证了李白的出生地就是江油青莲镇,这种理论贡献的当代价值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蒋文东 《学子》2004,(4):55-55
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中,李白作为剧中人物之,其济世报国、傲岸不屈、蔑视权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屡有表现。这不禁令人联想起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歌创作具有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抒情,他的诗歌也正是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既为世人展开无限广阔的幻想世界和壮丽多彩的形象领域,也充分地表现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简要从想象这个角度对李白诗歌艺术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研究多注重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语言研究尤其是词汇研究偏少。李白诗歌的新词与新语的判断存在问题,新义的考察分析严重不足。我们把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相结合,收集和考释李白诗歌中出现的新词、新语和新义,研讨新词与新语的时间断代、新义的发展演变等。  相似文献   

10.
李白诗歌创作具有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抒情,他的诗歌也正是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既为世人展开无限广阔的幻想世界和壮丽多彩的形象领域,也充分地表现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简要从想象这个角度对李白诗歌艺术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1.
李白交游"五陵豪"是在一系列投谒失败后另辟蹊径继续寻求进身之阶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个问题,从"五陵豪"的特殊身份、李白当时所作的游侠诗及李白对"五陵豪"的真实态度中可以得到说明。李白交游"五陵豪"而终遭"北门厄",之后满怀悲愤离开了长安。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教完李白乐府旧题诗《蜀道难》之后,被诗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象、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所折服。诗人对蜀道雄奇险峻特点的描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于诗人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和变化莫测的笔法。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政治寓意,众说纷纭。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敬请专家指正。 一 我们先研究一下《蜀道难》中的一节诗,这节诗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撇开这节诗的其他方面不讲,仅就字面上看,那末这节诗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朝廷任用非人就要造成军阀拥兵自重、恃险割据,甚至倾复社稷的问题。这点前人已有说明,有人就明确指出李白的《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既然这样,那末当时的朝廷存在不存在任用非人的问题?《蜀道难》是不是在“讽章仇兼琼”?如果不是,又是“讽”什么人?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上云乐》在各家注疏中多有争论,这篇文章重点不在对李白《上云乐》本身词句的考证,而是通过对此乐府诗的考释,进而对《上云乐》由来、演变和性质作出讨论。从这首乐府诗的探源考证来看,"上云乐"之"乐"应为"音乐"之"乐"。此外,这篇文章对《上云乐》的定性问题作了考证和分析。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李白的《上云乐》并不具有写实性,也不是拟古创作,而是一种"现场创作",是借题表达安史之乱之后"拨乱反正"的振奋之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思想,自宋以来,众说纷纭。据詹瑛《李白诗文系》考订以为此作与《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是同一主题的同时之作。这种说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联想到李白的政治思想及创作背景,惜其未能将《蜀道难》的思想内容具体概括出来。笔者以为《蜀道难》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大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天宝十一年(西元752年),李白自长安放还已逾九载。这一年,李白已五十有二,当他游至嵩山,拜访友人元丹丘,并邀上岑夫子(岑郧),一场狂歌痛饮之余,一首血行阳刚的《将进酒》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诗歌创作既能植根在唐代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又能融合屈原忧国忧民、憎恶黑暗势力思想品质和庄、骚两家的艺术特色,不愧为一代语言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8.
李白关于酒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当时酒的种类、酒名、产地和酿酒人。李白的酒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阅读部分第十五课,选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这首李白诗作中独具魅力的饮酒诗,以其缘情流转、喷泻奔涌、变幻无端的抒情方式,伴以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结构形式,于无形之中透露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无疑为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只是该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若依教材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作客”,显然与史实不符。笔者依据有关文献资料研究,认为该诗创作于天宝十载(751)秋,创作地点当在“高凤石门山中”,即今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西唐山。  相似文献   

20.
一、蜀道难行,不如归去归意,作者在文本中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表达的:一是借“蜀道难行”来向行者(或自己)委婉示警,促使其归;二是诗人现身文本直言归意。前者是重点,后者是前者的生发。从文本来看,作者的思想是层层推进的:蜀道险—蜀道难行—不如归去。蜀道难行缘于蜀道之险,同时“蜀道难行”又生发出浓浓归意,因而“蜀道难行”在全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作者极力渲染的一项内容。纵观全诗,蜀道难行之意贯穿首尾:无路时,不可行;有路处,亦难行。首先,山势高峻,路途曲折,不可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扪参历井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