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里所经历过的天气,是以气象均值、极值和大气类型为基础来描述的,例如:年季降水总量,年月平均温度等。气象学家观测今天的大气状况以预测明天的天气;气候学家侧重于研究以往大气的运动规律.以便搞清楚今天正在发生什么天气现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变热了还是变暖了.是进人多雨期还是少雨期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简称大气所 )是中国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最早的 8个研究所之一。 1 92 8年经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 ,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 ,设立气象研究所 ,这就是大气所的前身。气象所择定南京钦天山为所址 ,并在南京北极阁建立气象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气象研究所于 1 95 0年 6月与地震、地磁研究单位合并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原气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建了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气象研究室仍留在南京。 1 96 6年 ,地球所气象研究室的人员增加到 1 5 8人 ,研究已扩展到气象分析预报、大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气象学家向高空挑战未来的天气怎样变化?这是大家所最关心的问题,气象学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一个问题。不错,因为人类是活动在大气的底层,所以首先要预报的就是接近地面的气象情况。但是,决定天气的,不仅是地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高空的气象情况。很明显。结云下雨,不是发生在地面,而是发生在高空的。而且,气象变化又是在高空中进行得比较有规律;因为那裹不像地面上会有种种障礙物阻滞它的运动,并且会使它的运动复杂化起来。正因为如此,为了更准确地预告未来的天气,各地气象站不仅得观测地面上的天气现象,而且也得  相似文献   

4.
巍然耸立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不但是江河之源、众山之源、生态之源,而且还是地球的气象哨,对全球天气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人类早已征服了珠峰的今天,高原上却还有更多隐藏的气象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解.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是全球致力于高原气象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高原气象人在高寒缺氧、人迹罕至的环境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测收集着一组组气象数据,探寻着高原气象的种种奥秘,架起了一条高原气象研究的"天路".他们的求索之路,正如著名气象学家曾庆存院士为高原所的题词那样:"攀登科学的珠峰".  相似文献   

5.
气象数据的来源有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卫星云图的分析结果,另一种是气象台的观测数据,即栅格气象数据和离散气象数据,本文利用GIS平台软件将两种数据进行融合,并将融合的结果用于交通分析,利用GIS研究气象数据有许多优点,可以结合地面要素进行各种分析,使气象信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为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的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云的变化极其复杂奥妙,忽高忽低,忽多忽少,忽厚忽薄,有的下雨,有的打雷,很难捉摸。所以一般气象人员都觉得观察云,是比较困难的事。然而,观测云难道真的是很困难的吗?其实也不尽然,农民和渔民们不是常常就靠看云的情况来躲避风暴的吗?我们要想随时知道天气,不可能随时都去问气象台,更不可能随身携带一份气象仪器,可是抬头看云,却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对于云有相当的认识,那么到我们外出或旅行的时候便会有很大的帮助。有一天,你推测的结果是要下雨,结果真的下雨了,那该多么高兴啊!  相似文献   

7.
作为省级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承担相应重大气象服务保障任务也越来越多。运用科学的档案专业技术方法,加强对这些气象服务保障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利用,形成重大气象服务保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对增强自治区气象台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面气象综合性的气象观测系统,新型自动气象站所观测数据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气象台服务质量。因此,提升预报准确率与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提供及时、准确及可靠的观测数据。因为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时间长达24h,所以极易出现观测数据缺测的问题,鉴于此就需利用人工的方法应对数据缺测与故障问题予以有效解决,进而得出更加真实、正确的台站气象观测资料,顺利进行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面气象综合性的气象观测系统,新型自动气象站所观测数据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气象台服务质量。因此,提升预报准确率与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提供及时、准确及可靠的观测数据。因为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时间长达24 h,所以极易出现观测数据缺测的问题,鉴于此就需利用人工的方法数据缺测与故障问题予以有效解决,进而得出更加真实、正确的台站气象观测资料,顺利进行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气象服务在青藏铁路运输行业中的作用及效益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始建设并开通以来,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就为青藏铁路西藏段提供了汛期、季气候预测、旬、侯和每天2次的天气预报服务,季、逐日天气实况服务.同时,在天气情况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区气象台还积极制作特殊时段的专项预报,为青藏铁路成功运营提供有力的气象信息保障服务.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性专项气象服务,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就气象服务对铁路运输行业的作用及效益,进行了专项调查评估.经分析认为,铁路运输行业更加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重大专项服务、气象实况和雷电防护服务;大风、降雪、强降水、地灾、沙尘等灾害性天气是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目前铁路业对公众服务满意度较高,但专项气象服务在针对性和敏感度上还有一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296-298
李崇银 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 0年出生于四川达洲市。 196 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从事气象研究工作 ,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大气季节内振荡动力学研究方面 ,最早提出对流加热反馈是激发产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制 ,并完善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CISK波理论 ;提出了大气环流的低频遥相关理论 ;指出了厄尔尼诺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相互作用关系。在ENSO循环动力学研究方面 ,揭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NSO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21)
2013年02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浦东机场出现低云低能见度天气,为分析此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本文利用浦东机场气象台的观测资料,该资料从浦东机场逐时实况报METAR报中提取,对影响云底高和能见度的环流形式和气象因子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此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成因,本文还利用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业务化运行的数值预报系统输出产品,对数值预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杨秋明,汉族。1963年生。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1989年在江苏省气象台从事短期天气预报业务工作;1990~2004年在江苏省气象台从事中期天气预报业务和研究工作,2005年起在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从事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科技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推动下,气象观测形势也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更是显著提升。气象综合观测作为气象观测的主要手段,其观测结果将直接影响气象观测的准确性。虽然当前气象综合观测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观测的要求,但在实际观测过程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气象综合观测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对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地面气象观测人工站与自动站记录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时空的差异、采样方式的差异、人工观测人为误差造成的差异。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中各要素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6.
涂长望(1906年—1962年)气象学家。1929年毕业于沪江大学。193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后入读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生。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曾任中央气象局局长、研究员。在气候区域、季风进退、气团与锋面分析、世界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同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关于20世纪气象变暖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奠基性的研究,并开辟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领域。对高空气候、农业气候、长江水文预测等做了出色的研究。负责组建全国气象工作,开展大规模气象台站网建设,培训气象科技人员,建立全国气象业务、科研、仪器、资料等方面的管理体系,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我国低气压之成因与来源》、《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中国之气团》、《关于二十一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21)
随着气候变暖现象的频现,极端天气的出现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天气变化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保障,人们也越来越追求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环境、健康的呼吸。环境和气象因素的影响是其中一项是。医学上早已证明,现在社会疾病的诱发很多与气象、气候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各省市气象台、国家气象台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天气预报,包括各种指数的预报,以此来指导人们合理安排生活。我们应该根据天气的变化采取各种方式适应,将恶劣天气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西藏气象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提高农牧区天气气候变化监测能力。利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新型观测手段,健全由地面、高空、卫星等组成的大气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力争“十一五”期间,做到县县有气象站,重点区域一县多站。加快卫星遥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能力建设,为临近天气预报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王志超 《大众科技》2012,(2):110-111
为了解决在非固定地点开展特殊气象服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车载式自动气象站、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气象台的概念,介绍了安阳市移动气象台的基本配制,阐述了移动气象台系统功能设计方案以及和以CDMA无线通信技术以及Web技术为主的技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2):I0001-I0001
全球气候变化、台风和暴雨等气象灾害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我国地处亚洲季风区,气象灾害频发,预报和监测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种快速发展的强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目前国际上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只有光学探测设备,没有微波/毫米波探测器。2012年10月12日,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球同步轨道毫米波大气温度探测仪”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项目成果为我国在重大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气象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的立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大气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的被动微波遥感前沿技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