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洋  肖晗予 《文教资料》2010,(4):220-221
任何一个复杂的事物都会呈现出多样的现象,但在其现象之下必有与其它事物相区分的稳定因素,那就是本质。本文通过“现象一本质判定法”.透过职业教育在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中的表现形式来梳理职业教育一般属性,从而探寻其一贯的、特殊的、稳定的本质属性——“社会生产性”和“职业能力提升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析社区教育“反哺”职业教育的时代缘由,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了社区教育“反哺”职业教育的路径,同时通过分析影响职业院校社会资本的因素,提出了排除社区教育“反哺”职业教育阻碍的两点建议:一是强化政府决策;二是规范职业院校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存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主要是从价值观、教育模式、内容等方面区分的。“生存型”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而开展的.是发展的根本:“发展型”职业教育则是为了人类的发展.有比较稳定的发展模式和自主发展机制,着眼长远,社会认同度较高。经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发展应走“发展型”职业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4.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 1.社会因素。虽然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各级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仍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各级考核仍以分数为主要依据。温家宝总理早在2005年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社会各界人士对职业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很大偏差,大部分人认为孩子去参加职业教育学习是很不争气的,只有考取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才是人才。  相似文献   

5.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是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实现了从职业教育领域向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横向拓展。“双元制”在德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内在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国际效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发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走出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我国在学习借鉴、吸收内化、实践创新中对职业教育模式不断探寻,实现从一元到多元、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源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和务实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地位论、职业教育目的论和职业教育三要旨三个基本内涵。认为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要解决的生计问题,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并提出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一贯的、整体的、正统的”的地位等。这些论述对近代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江西成为当时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区域人力资源的直接提供者,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型社会”建设对职业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影响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互动共融,是当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研究可简略归纳为以下10种:(1)“生利性”说。认为职业教育是在提高受教育者造福社会与他人的能力之时.同时给与他人获得生计的手段和本领。(2)“社会性”说。认为职业教育属于社会范畴.是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3)“职业性”说。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具有两类互斥的功能:“安全网”与“分流器”。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综合代际和代内两个视角,选取经济收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职业流动率等指标,分析接受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及社会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职业教育群体能够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并且显著优于其父代。与初中教育群体相比,职业教育群体具有社会地位的比较优势,表明职业教育能为个体提供坚实的“安全网”保障,促进一定程度的向上社会流动。但与高等教育比较,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教育都处于相对劣势,“分流器”效应显著。此外,职业教育对于西部地区和农村家庭的社会流动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职业教育是一种促进社会流动的有效机制,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其“安全网“功能,抑制“分流器”效应。  相似文献   

10.
周跃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28+130-128,130
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肩负有培养企业中约80%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然而,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需要政府解决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投入问题及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社会改善舆论氛围,重视技能人才;需要企业将职业教育当做“公共事业”,实现学校和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借鉴社会学中研究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结构和个体选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结构主要有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这些社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只是潜在的,它通过干预个体选择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包含着职业教育的不少内容.并贯穿于其终身教育实践中。其思想中强调的职业教育以生利为主义,提倡“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不仅是当时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同时对当今职业教育也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为经济部门培养熟练劳动力的“社会生产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人。这一活动主体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人口因素对西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集中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人口的年龄构成对西德职业教育的制约:所谓人口的年龄构成,指的就是人口年龄关系或比重,即各类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西德人口的年龄构成中,职业教育年龄组(15—22岁)的人口比重对职业教育的生源量有重大的影响,而人口总量对职业教育的生源量并无影响。据统计,1970年西德职业教育的年龄组的人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未来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奋斗目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发展职业教育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是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义。学习型社会中,职业教育具备全效性、全纳性、全程性三大功能。在学习型社会宏景下,树立“大职教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培训体系,落实制度、经费、资助体系保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职业教育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尧 《职教论坛》2008,(5):53-56
职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受重视,被西方一些人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不断更新理念中发展壮大.引领了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文章评述国际职业教育的改革理念和趋势,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现实,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向“发展”诉求转向新趋势下,探究其社会流动的助力因素之一——职业教育,具有很大价值,相应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需求,反思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支持体系;从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视角展开,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导向明确、多措并举,构筑实用驱动、能力本位、灵活多选、质量优良的职业教育支持系统,实现社会和谐、个人发展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不仅需要一线工作的劳动力.更需要具有系统应用知识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健全的进程中,人才的综合素质、实用技能、英语读写能力等一些与现代化生产联系紧密的要素.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因此.为了提高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职教英语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演变、内涵界定及类型:职业教育概念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职业分化相适应,受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职业教育是注重提升个体职业素质的教育,主要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等为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从体系建构的角度,依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可将职业教育分为行业企业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教育三大类内容,这一分析框架体现了“大职业教育观”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驱.黄炎培提出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的观:“社会化”、“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出发,对干预个体选择职业教育的家庭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以家庭阶层背景为标志的家庭因素对个体的教育选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职校学生社会身份的变化影响着家庭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判断。而个人最终选择何种教育类型,部分地取决于其家庭对各类资本的占有量。目前被排斥在“地位取向”教育之外的弱势群体,又可能因为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低回报而选择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