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示》是方方第一部以女性作家“天生敏感细腻的情怀”关怀和烛照女性“精神黑洞”的女性主义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性难以走出历史宿命的故事,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批评文本。方方以其作品寻找女性精神生存的自由天空,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暗示》使方方向女性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方方的创作有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著名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这已被世人所公认,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在当代女性主义思潮日益走向多元化,传统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失去批判力度的情况下,重新发掘早期的女性作家的文本,结合当前语境对文本进行重新阐释,对于建构和完善女性文学史、支持女性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传统女性主义和第三波女性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入手,对《弗兰肯斯坦》展开解读,发掘其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比《红楼梦》和《简*爱》,可以看出它们非纯女性主义文本的实质前者是体现了男性话语的优势,是对男性话语的再现;后者虽为女性文本,但最终女性意识从自觉走向屈服,实现对男性话语的回归.真正的女性主义文本应以女性真实的体验为前提,避免对男性话语的模仿和回归.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小说作者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结合美学原理的知识,文章将从女性形象、叙事风格、诗化语言三个方面探究《一个人的战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张茂 《海外英语》2014,(12):222-223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该文以《嘉莉妹妹》为研究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小说。因此,该文通过对《嘉莉妹妹》内容及作者西奥多·德莱赛的个人背景描述,阐述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最后结合小说阐释生态女性主义在三类关系中的体现:人与环境,男性与女性,人与人。指出《嘉莉妹妹》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林白的两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和《北去来辞》,是作者女性书写和女性表达的代表作。细读这两部创作时间相差二十年的文本,便会发现在林白一以贯之的女性主义创作原色之下,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表达存在着清晰的差别——前者呈现出内向化,是女性自我封闭下的抗争;后者显示出外向化,是女性由自我向社会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曹亭 《文教资料》2011,(1):18-2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围城》进行文本细读,从经济来源、家庭地位、精神世界三方面分析《围城》中的女性婚后的世界.以完成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重新诠释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今天,女性主义文学出现了多元并存格局,并进入了深刻内省阶段。徐坤《厨房》的发表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文章主要以结构主义理论对其进行解读,从文本和意蕴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了它的叙事结构和深层意蕴,并着重分析了其对女性生存及其思想解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堪称武侠小说的典范,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被多次拍摄成影视作品,其文本也被深入进行分析,但是涉及女性主义这个研究视角的较少,本文主要从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分析了《射雕英雄传》中闪烁的女性主义光辉,为把握《射雕英雄传》的精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海男的两部相关文本《女人传》和《男人传》,指出海男的这一写作是一次跨越男性中心话语和女性主义的盲点的双重障碍,还原男性和女性以及两性关系本来面目的尝试。还不仅对中国的女性文学是极大的充实,也显露了女性作家思维的深邃以及女性文学的无穷潜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裂镜》是一部值得女性主义评论家关注的重要作品。作者在其中对女性自我和性别政治进行了隐蔽的书写,以象征的手法微妙地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小说采用的双重文本的书写方式作为波特处理女性题材的惯用手法,体现了其女性观的保守性。这对于理解波特这名精于刻画女性人物、关怀女性境遇的作家,尤其是解决其是否女性主义作家的争议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埃莱娜·西苏所倡导的身体叙事理论是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突破了男权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控制的话语权力,展现女性独有的内心体验和颠覆男性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文章从女性独有的话语空间、思维模式和人物塑造三方面论述了身体叙事在《情人》中的体现,以及它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实践中的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13.
姐妹情谊的书写是女性主义批评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本以《弟况们》为例,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其中姐妹情谊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门罗以鲜明的女性写作特色在文坛上声名卓著,这归功于其小说长期关涉女性题材,反映不同女性的人生境遇,并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品形成了“互文性”关联。《办公室》与《一个人的房间》的主题相似,艾丽斯·门罗成功地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主张充实到《办公室》的读解语境中去,从而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经典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有着双重文本策略:一方面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的表层故事,而深层意义上,是另一个女性主义形象疯女人梅森.伯莎所体现的女性灵魂深处所蕴藏的疯狂与叛逆,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压抑下不得不妥协的社会现状,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从而充分体现了女性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16.
对于《雅歌》,人们往往从神学意义进行解析。抛开其神学层面,以女性主义视角,从世俗层面的男女性爱主题出发,《雅歌》的爱情主题及整体结构突出的是女性的地位,表示出男女之间平等的关系。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话语、乐园模式的隐喻来看,《雅歌》对女性性心理的直接袒露以及对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动态度的描写,体现了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对于《雅歌》何以在希伯来父权文化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女性主义特色,从而背离圣经律法和先知传统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文本内容作推断。《雅歌》成书前曾在民间长期传唱,直到公元前3至2世纪才形成定本,时处"希腊化时期",而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从人的需要出发,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因此古希腊人被史学家称为"正常的儿童",即他们美好的天性得到了健康全面的发展。古希腊文化中的神,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不论男神女神在两性关系中都享有主动权。《雅歌》应当是受了这种自由、平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亚琴 《文教资料》2010,(16):15-16
《一个正派女人》是凯特.肖邦较成熟期的作品,传统观点大多认为,这篇作品质疑了南方传统习规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束缚。本文作者通过细读文本,认为深层文本中,女性主义呈相反走向,这是一篇传统的维多利亚式小说,表现了肖邦对婚姻和家庭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金色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引入西绪福斯神话以突出人类在荒诞的现实处境中的责任。它借鉴了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却挣脱了经典女性文学作品婚姻家庭的窠臼和“闺中情怨”的模式。为了扩大文本的社会维度,莱辛还在《金色笔记》中融入了发生在20世纪的真实历史事实作为小说的前文本。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中,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策略披广泛运用。无论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广义的互文性来看.《金色笔记》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本文以《金色笔记》为分析对象,着重讨论该作品与西绪福斯神话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传统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的价值立场使其获得了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定位各种传统价值观念的一个新的尺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成就表现在对传统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上,并在解读中重塑自我。对《阿诗玛》的重新解读为我们重新认识《阿诗玛》这个彝族文化中最为经典的文本提供了一个其他任何批评理论都无法代替的新视角。这部叙事长诗通过阿诗玛的命运,探索了彝族女性对自由的渴望,揭露了男权主义长期以来对妇女的压制,由此折射出彝族妇女艰难曲折地反抗命运、勇敢地走出父权制笼罩的阴影,走向主体性自我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此作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作品通过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代女性不同婚姻和不同命运的展示,探索了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揭示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弱点,为20世纪的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命运做了分析总结,并拆穿了男性神话,进而解构了爱情神话,解构了以父权文化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