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社会弱势阶层子女改善自身和家庭处境、实现升迁性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教育领域出现的基础教育“贵族化”、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等,制约了教育选择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弱势阶层子女的上升流动。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加大对弱势阶层子女的教育补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对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影响个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比较“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概念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教育对个体职业的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声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影响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唯一条件,它受到家庭环境、性别、人格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论高考移民与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移民作为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其直接原因是我国高考制度作为选拔、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却又存在选拔标准的非完全平等性,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户籍管理制度的计划经济属性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存在的现实下.个人为了追求教育机会实现的最大化,必然通过某些方式寻求户籍流动所带来的教育收益.包括或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政府应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均等性,建立可逆性的利益流动和分配机制,采取教育听证会等多种方式,为高考竞争创设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
读编社区     
十年寒窗,一战高考。鱼跃龙门,金榜题名。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一项基本制度,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举国体制”,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维持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我们的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方方面面跟着高考“指挥棒”转,“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30个年头。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制度对稳定教育秩序。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能力,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考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高考应该怎样考…”“高校应该怎样招”已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异地高考政策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有助于随迁子女形成良好的教育期望?针对11个地区中8-11年级随迁子女的抽样研究表明:异地高考政策认同与其教育期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异地高考政策认同对随迁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及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能够增强个体学业成绩对其教育期望各维度的正向影响;从中观层面来看,能够增强家庭社会资本对其教育期望部分维度的正向影响,能够削弱学校阶层隔离对其教育期望部分维度的负向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能够削弱社会歧视知觉各维度的负向影响。因此,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认同对其教育期望存在着“正义补偿”“以考促学”及“城乡融合”等作用机制。如果这些随迁子女得到了社会公共政策的有效支持,有幸形成良好的教育期望,或许在阶层再生产逻辑之侧并行着社会流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高考移民”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并折射出一系列的社会。本文主要从教育平等权、教育机会平等权、教育权的司法保护三个角度来思考“高考移民”现象,认为应从教育平等权的角度制定相关的《考试法》、《高考法》等,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高考移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异地高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拥有高级中学学籍的学生不受户口限制,跨省份参加高考的一种制度,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高考招生公平发展。异地高考具有条件性、有序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异地高考是现行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不过,异地高考受户籍制度制约,受教育既得利益集团阻抗,受复杂性因素阻碍,在现实操作性上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为我国中学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而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加上“高考移民”“高考舞弊”等非正常现象的频频发生、媒体的炒作,使得高考备受关注,成为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关于高考及高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争论。  相似文献   

10.
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相似文献   

11.
胡承波 《陕西教育》2009,(10):67-67
一、教育观念落后,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歧视较为严重 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高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三个代表”、“两个务必”的思想指导高校招生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和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就必须树立依法治招,执政为民的理念,推行“阳光工程”,严格招生,规范招生,阳光招生。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承担着优秀人才选拔、促进社会流动和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由于高考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高考成为国家化和制度化的政策设计。但是,选拔性高考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却忽视了应然的教育评价职能,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和高考改革的误区。所以,高考改革首先要反思自身,返身教育和文化领域是高考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冯帮  赵丹 《河北教育》2008,(5):11-11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与此同时,流动子女“高考难”问题却逐渐显现出来。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会危及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中复读”就一直与之相伴相随。“高中复读”实际上是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之后因名落孙山而做出的选择。近年来,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复读升温的趋势,被人们称为“高中复读现象”。研究这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分析其形成的政策背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政策决策者因势利导地解决其中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不利于考生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种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教育管理层的觉醒和观念的更新。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并未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且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出现了把素质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几门人文课程。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甚至以牺牲课程的科学性来迎合学生一时的兴趣。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人们仍然把上大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致使近年来“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愈演愈烈。在倡导“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不是某方面的教育.也不是某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为了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笔者主要就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元学习教育、创新教育、隐性教育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考的直接功能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此外还对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对社会流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具有预选和配位功能,还是国家文化的重要塑型、凝聚和导向力量。近年来的高考改革注重技术层面的改革而缺乏价值观的澄清和统筹谋划,过分强调高考的多样性而忽视其统一性和公平性,重命题改革而回避录取问题。今后高考改革的政策选择,建议加快高考立法,推进法制高考;成立国家高考委员会,改进高考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国家考试,坚持统一考试;坚持高考的公正公平取向,把高考改革和监管的重点转向名额分配、重点高校和录取环节;完善中小学教科书的国家编写出版制度,保障流动人口的接续教育和异地高考。  相似文献   

18.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部门公布:今年内蒙古共有3700多名考生因“高考移民”或涉嫌“高考移民”被取消录取资格,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内蒙古查处高考移民人数的8倍。这是内蒙古首次采取自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屡禁不绝的“高考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形成的“约束条件”——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一、考试背后的教育之痛。教育现象一:2004年惊现教育特殊现象:“南京高考之痛 。人们议论纷纷,是素质教育的错,或是理解并实施素质教育的错,还是考试的错?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在总结“南京高考之痛”后说:“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其本义是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