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话文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童话教学对小学生的语言、想象等能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发挥出童话文本的本真作用。本文根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童话文本教学应回归童话,回归儿童的理念,从而对小学语文童话文本的教学进行策略解蔽。  相似文献   

2.
杨辉 《文教资料》2014,(8):45-46
童话里包含善良、美好与永恒的爱,让人为之吸引,为之入迷。但当下的中年级儿童童话阅读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即童话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文章对儿童童话阅读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擦亮童话”的阅读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心理分析理论对童话故事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思考:童话的内容反映了儿童生活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儿童迷恋童话的重要原因;童话的结构体现了儿童的自我矛盾逐渐解决的过程,显现了童话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童话的幻想性说明了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作用的心理学机制.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把童话运用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们喜爱的文学体裁.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可以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童话能够使儿童内心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生活中的局限得到补偿,从而促进健康心理的成长;童话能够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心智的成熟.总之,童话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文本层面看,幻想和隐喻是童话参与"隐含读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书写策略和美学追求。幻想为儿童进行游戏、释放心灵提供了曼妙场所。儿童审美心理隐喻和成人理性隐喻的完美融合,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了童话基本的教化模式。从接受层面看,这种美学追求对"实际读者"具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在实际阅读中,童话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召唤"儿童;儿童自由能动地结合自身经验、情感、体会和理解对童话中的空白和不定点进行填充。可见,童话以审美的姿态关照儿童世界,为儿童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审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6.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7.
张春艳 《考试周刊》2024,(15):29-33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其特有的幻想性和趣味性深深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童话的教育功能,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童话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形象材料;童话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材料;童话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小学语文教育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童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话具有教育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鉴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因其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离奇,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所以受到儿童的广泛欢迎。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符合儿童的特点,收纳了很多童话体裁的课文。教师在童话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课文的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和目标,使学生沉醉在童话世界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主要对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应用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精彩的童话,但许多教师却把童话教学等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教学,教学走进误区,致使儿童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只是滞留在童话世界的边缘。本文从小学童话教学的现状入手,对童话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蔡锦珠 《教师》2012,(14):76-76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孩子们都爱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优美的童话课文。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揣摩儿童的心理,研究儿童的认知水平,激发儿童的兴趣,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真正提高童话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段波 《甘肃教育》2022,(20):87-90
童话是儿童体的小小说,而人物形象又是小说的灵魂。在童话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分析,能够增进儿童健康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养成。本研究针对当前小学童话教学中重故事情节、轻人物形象的常规做法,重点分析童话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探究有效的童话人物形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童话阅读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影响深远。本文以小学童话文本教学为例,依托童话特色,分析当前童话教学中的弊端,并从多个方面探究如何创新童话教学。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开发儿童的幻想智力?儿童热爱童话,抓住儿童对童话浓厚兴趣的契机,通过儿童听童话、读童话、看童话、写童话,从而把他们引上爱听、爱读、爱说、爱写之路,引入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之门。  相似文献   

14.
李俊华 《教育》2014,(30):66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童话并非是由儿童创作的,它最初不但是一种成人的叙述,并且是以成人自己为受众的叙述;童话来源于民间,其故事元素存在于神话、传说、寓言等体裁之中,但伴随着对"童话"内涵的误解、启蒙运动前后知识分子不经意的叙事"策略",它逐渐成为独立的文类.而这一文类的独立,标示着人类对"童年"的发现,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洋溢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童话作品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一年级上、下册共36篇课文中童话篇目有12篇,二年级上、下册共49篇课文中童话篇目有18篇。由此可见,挖掘部编版童话体课文中的儿童情趣,将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童话教学的小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萧袤是位引人瞩目的童话作家,与其他众多儿童文学作家相比,他更能自觉地根据接受主体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接受特点和欣赏趣味,巧妙运用多种修辞策略营构童话的奇幻世界。文章从修辞学、儿童的语言接受等角度对萧袤童话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童话是儿童的精神家园,童话活动对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阐述了通过童话赏析活动、童话拓展活动以及利用童话元素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等途径,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9.
童话与儿童的联系似乎是天然的,这从儿童对童话的迷恋上可见一斑。为何儿童对童话会如此痴迷呢?这或许是童话教育中最基本却又最易被忽视的问题。心理分析理论可以从崭新的视角来对童话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以童话故事为形式辅助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儿童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因为儿童对童话有特殊爱好。童话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让儿童编、写童话符合他们心理的发展规律。因此,儿童写童话必然促使他们的心理功能和语言功能得到好的发展。基本做法如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童话的突出特点,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童话。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编写童话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