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常听到有家长在教孩子画画时说:“这东西画得一点都不像,应该这样画,应该照书上画,照老师的画。”“这孩子尽瞎画,哪有把鱼画在天上的?”“这张画颜色涂得一点都不均匀,用的颜色也不对,人的脸哪有绿色的,难看死了!”……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这些孩子的画,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来画,画不好就命令:“擦了重画!”反复的指责和否定,  相似文献   

2.
“听话”论     
邵伟  赵桂珠 《初中生》2008,(12):46-47
记得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听话啊”。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去串门要听叔叔阿姨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闯了祸、顶了嘴之后,大人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似乎人在童年时期最大的美德就是听话。凡是大人所说的一切“语重心长”的话,你都一定要听,并照着去做,这样的你才是家长心目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否则你便是“淘气包”、“差生”,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3.
张华 《教师》2013,(4):33-33
何谓“沟通”?“沟通”从字面上理解,“沟”即是水沟、沟渠,“通”就是疏通、通达,合起来就是把沟渠疏通,其目的是让水流畅通,使水能灌溉原野或汇人大海;把它寓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之中,是老师和家长就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交流.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  相似文献   

4.
有感于一件小事,女儿的老师让家长在“六一”儿童节时到幼儿园与孩子共同玩游戏。结果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老师说这叫“亲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很有帮助。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否注入一点“亲”生的艺术,让课堂灵动起来呢?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蒋建微 《家庭教育》2007,(3S):32-3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机。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国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无形的“餐桌礼仪教育”:美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进行环保教育;日本许多家庭的餐桌犹如课堂,他们称之为“食育”。大人在餐桌上的言行,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老师,王晓又往我水瓶里吐口水!”“老师,王晓往我椅子上涂胶水!”“老师,王晓……”又是王晓!他的名字成为同学们告状的“关键词”!难怪其他老师说他是匹“害群之马”,这不,又掀起阵阵波澜了!在学校体育节期间,我得好好“关照”这个“小调皮”,免得班级被搅乱了!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有了孩子就是增添了负担,你看,“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都是父母自上而下的行为。为了负担轻一些,大人最希望孩子“听话”,否则,就会忙中添乱。让大人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爱你     
同事的孩子7岁,是个娇气的女孩子。但是,自从进了学校后,她发生了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变化。原来她每天早上总是赖床,不肯起来。现在,她会很早地起床,站在卧室外面喊“妈妈”。同事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早起来,她说:“我怕妈妈睡过了上班时间。”同事以为孩子是偶尔为之,但她坚持这样做。过了几天,孩子竟然在早上为她冲好了牛奶,她得意地对她说:“妈,请你喝牛奶。”同事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便问她这些天为什么天天叫妈妈起床,还冲牛奶给妈妈喝。孩子天真地说:“老师说了,7岁的孩子已是个大人,应该懂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同事在单位里说起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7,(11A):60-60
教学自述 情感交流:“零”的距离,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我认为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辅导员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做到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平等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思想动态等,才能避免工作盲目。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问达到了这种默契,那就说明学生已经向你敞开了心扉,把你视作了自己知心的朋友.这时双方的交流就会出现“零距离”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葛金栋 《小学生》2010,(7):65-66
数学教学中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1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学生却总是无数次地重犯。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孩子并不领情,在孩子眼里那些泛泛的说教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的“训话”.他们最多和老师也只有“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而且这些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回答还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和孩子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留作业,学生做作业的局面。新课程阅读教学倡导师生双“悟”,平等、自由对话,与文本发生情感碰撞、进行心灵交流,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文革”十年浩劫,文艺舞台百花凋零、冷落萧条,全国上下只能演8个样板戏。那时候,无论大人孩子,都能唱好多段样板戏。  相似文献   

14.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15.
拜读《山东教育》第16期“新论语”《切勿培养“学奸”》一文,深有同感。与老师们聊起这一话题,观点也比较一致:孩子越来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变着法地讨好你,想让老师表扬他。“学奸”也大概由此。老师们的所言难免以偏概全,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未必是在讨好老师,具体情况应该作具体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处处显得十分乖巧,家长和老师不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而认为这样很好,是孩子懂事,讨人喜欢,这就实在不敢恭维了。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是…  相似文献   

16.
《早期教育》2000,(12):30-30
“time—out”这个词本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暂停”。然而。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这是一个人人知晓的词,是父母及老师用于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的方法。可译为“计时隔离”,有点像中国的关禁闭。“计时隔离”可以使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被区别对待。孩子对这其实是非常敏感的。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与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或称为“学生”,或称为“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更是孩子。“孩子”与“学生”,虽已高度融合,却仍是不同身份、不同意蕴的表征,如同“老师”与“教师”,是不同的色调和境界,明暗不一,高下有别。  相似文献   

18.
现在小班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生活上一切由家长包办,无自理能力,有的吃饭要喂要哄,甚至要大人扶着上厕所;有的上幼儿园要背要抱;午睡时家长帮着脱衣,家长临走还要关照:“我的孩子小,在家都是我们帮着穿,起床时请老师帮他穿穿。”或者“我的孩子身体弱,穿得慢了会着凉,孩子起床时我来帮他穿”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6,(4):62-62
这是登载在墨西哥《数字家庭》杂志的一篇文章,是一个孩子写给教师的真实心声。全文十一个“请”字,说出了孩子们对教师形象在“为”与“不为”间的期待。那幺,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与我们一同看孩子对老师们有着怎样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孩子“顽皮”、“捣蛋”、“特别”怎么办? 眼下,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日益烦恼着。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也充满了烦恼。在成人眼里,“顽皮”的孩子不够“乖”,“乖巧”的孩子不够“灵”,孩子要讨大人喜欢,一定得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