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述强的散文是在孤独的心境中写成的,他的散文分明留下了自己孤独行走的脚印。他享受着孤独中的淡泊与宁静,留恋着宁静中的诗意与美好。正因为主动远离热闹与喧嚣,主动选择寂寞与孤独,他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经营出了自己独特的散文世界。何述强独特的散文世界是由一个散发着古旧气息的意象群构成的,包括青砖、坟碑、石龟、水碾、酒坛等。这些意象显然带着荒寒的冷色调,但他的散文并没有把读者带入荒寒的绝望,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荒寒中升腾起的力量。他甘于寂寞和孤独并不意味着内心冷漠,他选择古旧的意象群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在一个个冷色调意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炙热、深沉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一个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执著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风景     
向往、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是每个人的本能,但风景的美与丑、好与坏,决定于观赏者的心境。因为观赏者的心境不同,欣赏范围、角度、观点也随之不同,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就算是完全一样的风景,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春天的风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夏天的风景:骄阳似火、绿树成阴;秋天的风景:遍地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的风景:雪花飘飘、银装素裹。农民的风景是丰收,建筑师的风景是高层建筑,教师的风景是桃李满天下,画家的风景是一幅成功的名画……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道风景。年轻人的风景是一幅水彩画;中年人的风景是一幅山水画;老年人的风…  相似文献   

3.
旅游是一项美的体验活动,在欣赏和感悟风景如画的自然风景过程中,旅游者作为主体,通过隐喻来欣赏作为客体的山水风景.以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为理据,始源域画的特征映射到目的域山水风景中,形成山水风景是一幅画这一隐喻.通过山水风景是一幅画隐喻来欣赏和感悟山水风景,使人更能体验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是国家认同意识形成的重要媒介,通过郁达夫的散文游记《屐痕处处》,可以感受到风景作为国家身份认同的新载体,它强烈的本土征候增强了民众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美感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反复而广泛地欣赏作品本身,扩而大之,进而欣赏生活中蕴含着的种种美。基于这点,有明智之士指出,看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是,在一堂课中引导学生看了多少遍课文。尤其在文学作品课文中,应让学生更多地、力求设身处地体察作家创作的心境和情感,读多了自然会有比较和评判。在茅盾的散文《风景谈》教学中,我采用一种体验式方法指导学生领略文中由语言幻化成的意境之美。让学生丢弃俗套,抓住自己的第一判断,对欣赏阅读中真正产生强烈感受的,思考一下原因。学生欣赏阅读课文《风景谈》精彩语言…  相似文献   

6.
本期的新课文作者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吴冠中。他的散文大多都跟画有关系。用一个画家的习惯和视角去观察事物,描述风景,渲染色彩,犹如给我们开了一扇新窗,从中我们不仅看到画家如何欣赏美的事物,还似乎窥到了画家的创作心路。爱好美术的同学读后自有心得,爱好写作的同学又何尝不能从中悟出为文之道呢!  相似文献   

7.
黄伟严 《快乐阅读》2011,(23):144-145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包括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在记游的作品中,作者多借此抒发感情;在文学作品(含小说、散文和诗歌)中,作者常以之烘托人物心境,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等。因此,掌握一些景物描写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幼儿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散文教学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我们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京市第二、第三幼儿园协作,进行了幼儿散文教学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让幼儿欣赏优美的散文,有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对大自然和对文学作品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幼儿散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是引导孩子们进行欣赏,也可以指导他们根据教材来模仿、创  相似文献   

9.
谁聪明?     
花丛中,有个人在捕蝶,不!是在扑蝶!他东奔西撞,气喘吁吁,累得一头汗。但蝴蝶并不搭理他,每当他扑了来,蝴蝶就转身飞去,依然在花丛中跳着舞。 另一个人却静静的,极安然地在花丛中画着花,并把那花画得亮丽无比,果然,蝴蝶飞来了,落在他的画上,亲吻画上的春光了! 他于是极欣然。也笑成了一朵花。 是的,收获美丽需要美的心境、, 谁想感受诗,谁就应该先把自己变成诗! 谁想让花一般的蝴蝶翩然飞来,谁就应该先把自己变成明丽的花! (摘自《散文》2001年6期) 责任编辑袁卫新 谁聪明?@张玉庭  相似文献   

10.
秋天的雨     
[提示与建议]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秋天的雨写出了秋天的树、秋天的花和秋天的果实。语言生动形象,让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秋天丰收的景象。这篇散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活动前先带领幼儿出去走走,玩玩,也可带幼儿去公园、农村秋游,让幼儿领略秋天的美。教学时,可以利用挂图和多  相似文献   

11.
拾穗     
米莱是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的作品由于具有淳朴的田园气息而受到广泛的好评。我们欣赏米莱的这幅画的时候,会觉得他的画优美抒情。画面上的三个拾穗妇女,使我们感到几千年来她们就这样在农忙季节,在割完麦子的田地上捡拾麦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的散文往往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情感。他在创作散文时心态淡泊、自然、平和,善于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人生的欢乐,以儿童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的丑恶,以儿童的心灵去超越人生的痛苦。他的早期散文充满童心、童真与童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之美。这既是他本人的心灵天性使然,也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品性。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认为:“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非两者之分。”(《散文的知性与感性》)读他的散文《假如我有九条命》,我们既可以享受感性的纡徐畅达,也可以领略知性的合理细密,可以从中明显感受到一种多元共生的美。他那缜密的知性思维、感性的行文节奏、典雅的幽默风格、酣畅的情意抒发,往往融于一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任教于浙江温州,以那里优美的山水风景为题材写了一组散文,名叫《温州的踪迹》。《绿》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描写了温州附近梅雨潭的风光。这是一篇把诗的抒情浓厚、画的境界优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熔于一炉的写景佳作。任何事物都有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风景也是这样。为了把某处风景准确、清晰地告诉读者,就必须抓准风景的特点来写。《绿》这一篇写梅雨潭就是如此。作者通过自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诗《再别康桥》,既记录了他思想发展的轨迹,又展现了他文学创作的成就,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徐志摩作品中的意境美、动态美、韵律美和语言美,也可以感受到散文和诗所表现的现实与想象、客观与主观、渐入与投入的不同,用不同体裁表现同一题材,且美伦美奂,又各具特色,正见徐志摩左右逢源、才力富厚的大家风采。  相似文献   

16.
古代散文如何欣赏和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如何教,内涵不完全相同。前者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特征是什么。一是所欣赏的那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欣赏时结合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了,可以是课程行为也可以不是课程行为。后者首先是一个课程行为,那就要考虑到学生关于古代散文的知识基础,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意图.教学计划和时间,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型和过程的设计等要素。  相似文献   

17.
《湘行散记》与《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对这两部散文集的比较可以看出,沈从文散文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恒定的写作题材,另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情感表达,它们共同构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不变”。而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变”则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这三方面,造成他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与作者心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甘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5):120-122
文章通过对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春雨鸣禽图》的解读,使我们看到,唐寅在绘画方面熟练而高超的表现才能,加之画中灵活秀丽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趣。通过欣赏作品,也可领略到画家当时的思想状态,及他对黑暗现实的无奈与痛苦的心境,唐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对后来的写意画风的发展起了推进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村是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当我二十二岁的时候》、《蓝旗》、《走通大渡河》等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鲜花和》,散文集有《今夜的孤独》、《生活风景》等。陈村的小说在全国和上海多次获奖。陈村是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作品尖锐深刻,敢说敢笑,敢怒敢言、敢爱敢恨:说人情,让人温暖,论时势,不留情面。他的小说与散文都深显他的泼辣和幽默的写作风格。本文谈的是黄永玉画《水浒》人物的故事。黄永玉是湖南湘西人,与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同乡知交,是当代中国著名画家。陈村从黄永玉画《水浒》这事谈开去,表面上是谈黄永玉画《水浒》人…  相似文献   

20.
林帅 《语文天地》2011,(2):50-52
(一)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欣赏一个男生:欣赏他一呼百应的感召力,欣赏他敏感、真挚富有想象的诗人气质,欣赏他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这些都成为亮丽的风景,在我的心目中挥之不去。好像应该是彼此欣赏吧,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和他——都喜欢看汪国真的诗集,听马天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