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晓翠  于杰 《编辑学报》2020,32(4):461-464
以《生物资源》为例,介绍编辑利用方正云服务平台实现协同排版、在线编校和多格式文件输出等期刊数字出版流程实践,分析其在提高编校质量和效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优势,总结排版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有助于编辑同行了解方正云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介绍《航空制造技术》利用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实现稿件管理数字化处理流程和5年来取得的成效,为科学管理稿件提供可借鉴方法;【方法】通过对传统与使用期刊稿件采编管理稿件进行比较,探索出符合科技期刊稿件管理在学术不端检测、同行评议、审稿专家匹配、三方沟通(编辑、审稿人、作者)、编校排版和网络首发为一体的稿件管理数字化处理流程,提升办刊质量;【结论】总结使用期刊稿件采编系统管理稿件工作实践,通过对稿件内容质量、审稿专家匹配、稿件录用与见刊速度、编辑协同办公等方面优化和提升,为推进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乃至智能出版提供有益借鉴;【成效】通过使用期刊稿件采编系统,《航空制造技术》的优质稿件逐年增加,2015年到2021年期间,期刊影响力总体提高,在中国知网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57种期刊中,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分别为第13位、第11位、第9位、第5位。2021年3月8日,期刊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编委会通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航空、航天类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纸媒期刊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务已无法满足各类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和差异化要求.科技期刊如要在这一时代立足,应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将传统期刊和新媒体各自优势相结合,为读者和作者提供精准服务,并通过互动实现多方共赢.文章介绍《药学进展》编辑部在微信群和微信订阅号运营中的实践经验,旨在为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平台服务读者和作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面临重要转型。如何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快速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融媒体技术手段为依托,详细总结了期刊在选题策划、稿件处理、多模式出版、融媒体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以供其他科技期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央视《新闻联播》,还是地方卫视联播类新闻,节目编排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一条条新闻按照题材、内容的特点,拼装成一个逻辑严谨、井然有序的整体。编排原则既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编辑技巧的"灵魂"。有了正确的编排原则,新闻编排起来就高屋建瓴,层次分明;否则,新闻编排就会逻辑松散、杂乱无章。本文从一期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安徽新闻联播》节目编排切入,探索电视新闻优化节目编排的原则和路径,为同行们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邱显清  庄红权 《出版广角》2022,(16):11-15+39
文章在指出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提升国内外核心竞争力、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四个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分析数字化平台建设面临顶层设计、数字资源、专业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实践为例,提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赋能传统出版物、构建在线出版平台、开展全版权运营、聚焦教学服务、探索专业服务模式和打造全媒体运营矩阵七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郑晓梅 《编辑学报》2017,29(6):535-537
为进一步有效地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编制并实施科技期刊编排规范(企业标准)是有效手段之一.以《环境工程学报》为例,阐明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原则;简明列出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步骤;详细介绍期刊编排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有利于编辑、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国家标准和规范;利于期刊稿件体例格式的统一,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利于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和工作效率;利于增强编辑部团队的凝聚力并提高编辑部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和实施为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基本发展现状,在期刊运营现状与特点、提升期刊运营效益以及创新期刊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析,提出中国科技期刊在注重提升运营效益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创新型的运营模式,加速期刊从简单的内容提供向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方向转型,提升期刊运营的整体水平,推动期刊的企业化、数字化、集群化、特色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杨旺平 《编辑学报》2018,30(4):401-403
全媒体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出版实践中。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为例,探索了科技期刊基于全媒体技术发展的多种出版模式:“网”模式、“移动”模式和“刊”延伸模式。实践证明,多方位的出版模式可以推动期刊的多元发展,增加期刊的影响力。指出科技期刊多样化出版模式必须遵循“多样联动、以刊为主、内容为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朱拴成 《编辑学报》2020,32(5):476-480
随着科技期刊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发展需要,科技期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已形成行业共识。但是目前还未找到有效解决期刊布局分散、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低、传统固化思想束缚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仍处于观望探索者多、做实做优者少的尴尬境地。因此,亟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让我国科技期刊真正走上集团化、数字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刊群,争创世界一流。本文总结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探索出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亟需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规划,以期为同行期刊集团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拴成  代艳玲 《编辑学报》2022,(6):624-627, 632
为打造煤炭精品期刊群,实现50余种煤炭科技期刊协同高质量发展,中煤炭学会自2015年以来,加强期刊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成立了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带领刊群在期刊集群化管理探索、办刊模式创新、刊物质量提升、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促进行业学术交流,密切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办刊队伍,提升期刊科技服务能力、培养优秀编辑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经过7年的建设,煤炭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已初具成效,在团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发展,整体提升刊群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做大做强煤炭期刊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数据出版流程为主线,从编辑加工、清样校改、版面精修等方面介绍了《物理学报》采用XML数据出版流程提高编辑和生产效率的举措,以期为期刊同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结合互联网行业对于中台应用以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近些年数字中台建设实践,提出中台战略思维是学术期刊集群化平台建设路径的一次升华和跃迁。通过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组织架构,将数据、业务、知识等基础服务进行抽象、沉淀,是出版机构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建设数字中台是科技期刊出版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模式;可降低出版机构数据建设和应用系统研发成本,提高知识服务转化效率;有利于激活出版数据商业价值,赋能科技出版的运营与决策;有助于改造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实现从经验驱动型向大数据驱动型转变。目前数字中台的建设还存在诸如中台认知问题、数据标准化问题、技术与业务融合问题等各种挑战,但我们相信基于数字中台的一体化学术出版平台将为中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注入新的势能,引领和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快速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李军亮 《编辑学报》2023,35(1):99-102
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是科技界和期刊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医学电子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医学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我国的医药学术交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创刊之初立足学科建设需要,办刊过程中协同学科发展,发挥学术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发挥多媒体技术支撑作用,丰富优质内容展现形式,同时传承期刊办刊理念,夯实内容建设基础,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文总结《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的办刊经验,以期为我国创办高品质学术电子期刊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开展科技期刊专题出版全过程调控能显著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大数据环境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电力自动化设备》近几年出版的2期专刊为切入点,对其投稿数量的时序特性、稿件类型和作者机构、专刊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行分析,并分析2期专刊影响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地,为兼顾专题出版的“质”和“量”,系统地总结了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期刊专题出版全过程调控策略,以期为期刊同人组织专题出版提供参考。最后,结合工作实践,对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库、期刊、编辑的转型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张琳琳  游苏宁  高宏 《编辑学报》2018,30(5):506-509
学术会议在科技期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放射学杂志》在办刊过程中举办了众多品牌学术会议,本文系统总结了本刊所举办的会议,包括:1)寻找热点,传播创新成果;2)把握方向,促进学科发展;3)搭建平台,培养青年人才;4)针对不足,助力专家成长;5)了解需求,与企业合作共赢。最后对学术期刊举办学术会议进行了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