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智能传播中,身体从传统以肉身为基础的生物人进化到人机互嵌的赛博格,技术具身成为考察智能传播的重要维度.人机交互的发展,开辟了身体的触感知觉潜能,智能媒介环境下的人机共生问题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智能手机、可穿戴媒介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媒介技术与人的身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技术驱动下身体在传播领域里呈现出的融合、延展、共生、共情等是其部分特点.本文对融合转型中主流媒体的相关探索进行思考,借具身传播的实践价值助力主流媒体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3.
陈昊 《东南传播》2022,(4):12-15
2018年,中国的传播研究出现了明显的身体转向,长期以来“缺席”与“离场”的身体开始受到重视,并初步产生了一些理论成果。本文基于2018-2021四年间北大核心期刊的7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归纳出具身传播研究的五个热门话题:传播研究中身体的缺席回归及内涵探析、具身理念下的理论考古、智能传播下的新型在场与具身批判、作为研究与分析方法的具身性和具身传播研究范式探寻。以期在梳理总结我国具身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后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智能手机、可穿戴媒介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媒介技术与人的身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技术驱动下身体在传播领域里呈现出的融合、延展、共生、共情等是其部分特点.本文对融合转型中主流媒体的相关探索进行思考,借具身传播的实践价值助力主流媒体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的推进激活了阅读主体的身体感知,改变了阅读界面的呈现方式,重现并凸显了阅读中被遮蔽的身体交流和身体实践。文章以媒介技术与身体的关系为理论视角,身体与阅读界面的交互作用为内容框架,对人类阅读活动中阅读界面的变化进行历时性考察,从肉身界面—书写界面—机械复制界面—数码网络界面的界面变迁中,审视阅读界面从冰冷隔离到开放沉浸、阅读主体从缺席退隐到在场回归、阅读社交从单一闭塞到社群互动、阅读体验从视觉优先到人机互融的现实转向。  相似文献   

6.
王聪 《视听》2023,(3):121-124
在新的媒介语境下,Vlog的制作和传播将身体重新询唤为主体,并通过对身体的再度感知,实现了一种“作为生活”的具身传播。作为关乎身体的媒介,Vlog以其高度的生活化和虚拟的在场性,使得Vlog的身体呈现成为事实上的“缺席的在场”。而文化意义上的Vlog则以一种不可避免的“身体的展演”,实现了消解认知的新的对话可能。  相似文献   

7.
8.
超脱传统传播观中的离身预设及技术工具论的观念,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要求.本文认为,主流媒体应由单向度的内容生产者转变为集内容生产者、活动组织者和信息分发者为一身的“内容运营者”.  相似文献   

9.
身体在传播研究中受到忽视,是由学术传统、哲学理念和理性崇拜共同引起的.新媒体时代,由于传播的移动化、智能化、沉浸性程度增强,场景、身体和关系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前理解身体”观逐渐被打破.从前互联网时期到Web3.0,并展望未来传播,不同时期媒介的典型特征为身体赋予四重内涵:作为媒介内容的身体、作为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身体成为传播学的前沿热点,研究身体甚至被视作一种学科创新。论文指出传播学真正缺乏的不是作为研究对象的身体,而是作为研究视域的具身性。正是由于学界对身体与具身在一系列元问题上的认知偏差导致了当前具身传播研究领域呈现出繁荣中的混乱局面。据此,对具身性进行思想溯源,发现其深刻根植于现象学脉络。而在当代,具身性进一步在后现象学路径中从“身体-世界”的知觉具身结构被拓展为“身体-技术-世界”的技术具身模式。与此同时,指出传播学引入具身性预示着旧有离身知识型的解构和新的具身知识型的正在生成,并意味着将传播学导向一种媒介存在论及(后)现象学方法论的全新视域中。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的应用使以书籍为代表的纸质出版物发生了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可视、从单一到系统、从单向到互动的转变,这也令原本在纸质阅读中被忽视的身体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纸质阅读的历史是身体退隐的历史,身体的知觉被认为是混沌的,只有理智才能通向真理,但身体的退隐也造成了经验的间接性、交流的失真性以及感官的不平衡。具身性技术的应用使身体与经验获得了纸质阅读所不具备之真。文章指出,不论阅读的具身关系如何强调对身体知觉能力的重视,只有当阅读中的具身关系所导向的沉浸式体验能够融入读者自己的生命经验中,具身经验才有意义,技术具身才有可能真正推动阅读创新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裴灿 《编辑学刊》2023,(2):56-61
以元宇宙为媒介的信息交换活动较之于其他数字传播方式,表现出鲜明的身体转向特征。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主要从主体、话语、空间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分别为从“数字化生存”到“身体的回归与再造”,从“符号文本”到“沉浸感知”,从“脱域传播”到“空间重构”。明确元宇宙传播的身体转向,有助于重新认识“身体知觉”对传播活动的价值,助力元宇宙平台维护用户法律权益,引导互联网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诸多可归为“身体转向”的理论路径中,现象学身体论与认知科学的具身化理论因共同肯定了身体作为认知主体的前提而具有密切关联,但这无法掩盖二者在“身体”概念定位上的深刻错位。二者关系的张力将把我们带回作为存在论与意识经验的共同根的身体本“身”的维度上,而这显示的也正是身体概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孙爽 《新闻世界》2020,(2):67-6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在我国呈井喷态势发展起来。本文以"抖音"为例,分析了短视频的具身传播特征与发展困境,并提出未来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在我国呈井喷态势发展起来。本文以抖音为例,分析了短视频的具身传播特征与发展困境,并提出未来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2,(1)
元宇宙是用户以数字人形态进入虚拟空间活动的一种场景,是从小说想象延伸至产业的概念,正在被设想为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认为元宇宙是典型的具身传播,是基于VR应用基础上的游戏与社交深度融合的场景再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具身传播视角分析了互联网三个演变阶段:感官的"看得见听得着"、触觉的"感受到"、意识与身体的"想得到摸得着",而元宇宙就是第三个阶段的大脑意识带动身体融入虚拟空间的场景想象;并进一步从空间、时间、规制等角度分析了元宇宙不是一个虚拟的伊甸园再造,以及如何看待人与元宇宙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将具身体验与信息传递过程深度融合,使得传播生态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具身传播趋势下,档案信息传播向具身化转变的实践中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技术可行性,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档案信息传播带来的实现交互叙事、提升视角体验、跨越时空边界、创新传播模式等机遇,以及所面临的影响内容呈现、削弱传播效果等挑战,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传播中风险监管、内容挖掘与技术利用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流传播学对于“身体”的研究,主要强调身体背后的意识和话语实践,而往往“遮蔽”了对身体本身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去身体化或离身理论的研究范式在以移动传播为主导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以“媒介:身体的延伸”和社会空间理论重新思考具身传播的必要性,并且探讨了关于具身与具身化的具体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下表现为有限的具身,而当下移动传播时代,传播媒介的具身已经进一步发展为具身化。  相似文献   

20.
姜华  卞烁钧  陈旭 《新闻传播》2023,(16):36-38
在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就应该成为其使命,将其内化成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由此,实现在价值传递中增强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立体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