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都 《军事记者》2010,(9):20-20
做好军事演习报道,是地方媒体满足受众需求、普及军事知识、增强民众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他们注重沟通、借助外力、强调策划、努力创新,将军事演习报道搞得有声有色。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青年报社军事部主任李雪红。  相似文献   

2.
张志安 《传媒观察》2004,(11):30-32
李大同,1979年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历任报社驻内蒙古自治区记者、机动记者、科学部副主任、学校教育部主任兼科学部主任。现为该报高级编辑,《中国青年报》特稿部主任兼《泳点》周刊主编。他认为新闻主要的使命是影响今天,影响当今的社会,这种影响不是别的,就是要把新闻的真相拿出来。每个事件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干扰,但是,只要环境允许,那都应该一控到底。他强调,"把真相拿出来",是新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郑重印象     
正郑重是我的好友,《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他是1961年进文汇报当记者的,从一而终;我是1960年进文汇报当记者,1998年离开文汇报。然而,他的年龄比我长5岁。两人共事38年,现在还常有交往。他当了一辈子的记者,除去粉碎"四人帮"之后做过一任文艺部主任外,一辈子没有当过新闻官。几十年来,别人对他有过不少称谓,但他自我认可和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任彦宾 《青年记者》2010,(14):71-72
中国青年报社一位新记者入社不满两年,参与了几个有影响的调查报道的采访,作品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在一次记者会上,当报社同仁要求他谈谈自己做调查报道的感受和经验时,他却满脸困惑。  相似文献   

5.
我是很喜欢看《新闻晨报》记者丁志平的摄影作品的 ,因为“老丁的照片有思想”。可是今天 ,老丁的照片叫我有点犯难了。《新闻晨报》推出陈默的通讯《“课间禁令”催生“铅笔爸爸”》 ,报道上海有几所小学为了防止安全事故 ,向学生发出“课间不准擅自去操场活动”、“教室在三楼以上的学生 ,十分钟小休息不得下楼”的禁令。于是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用铅笔、橡皮之类文具做游戏。报道配发了丁志平两幅“玩文具”的照片 ,一幅正面 ,一幅侧面。奇怪的是 ,男生女生的面庞上竟都洋溢着浅浅的、满足的笑。通讯的作者陈默本意在为孩子诉苦、请命 ,老…  相似文献   

6.
你看过通讯《第五代》(刊《中国青年报》1986年5月24日一版)吗?你看过系列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刊《中国青年报》1985年12月13、14、18、20、24、25、28日)吗?这些报道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许多记者和通讯员都在关注这些报道的作者——张建伟的成才之路。张建伟是一个青年记者。上大学前,曾在天津广播电台做过一段时间的采编工作,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青年报社当编辑和记者。他觉得作为一个青年报人,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学问家。许多人认为记者应该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社一位新记者入社不满两年,参与了几个有影响的调查报道的采访,作品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在一次记者会上,当报社同仁要求他谈谈自己做调查报道的感受和经验时,他却满脸困惑.  相似文献   

8.
3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关于“大学评价”的合作协议书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隆重举行。签字仪式由武汉大学副校长胡德坤主持,顾海良书记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信息管理学院马费成院长、李桂安书记、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中国青年报业集团李忠总经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主任马明洁等40余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9.
当一名记者,是我少年时代就萦绕心头的梦想.为这个梦想奋斗了若干年,终于踏进了我心目中的新闻圣地-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的光环在现实中逐渐退去,而对这份职业的认识也日益清晰和深刻起来.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感:记者的第一只眼王方杰作者简介王方杰,32岁,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分到中国青年报社,现为中国青年报驻河南记者站记者。从业近7年,写了几百篇稿子、发表了四五十万字,得过首届“中华环保世纪行”全国好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大会上作报告之前我不得不申明:我只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兼任过延安中山图书馆(它是公共图书馆性质)主任和在40年代后期兼任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图书馆主任,并在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短期兼任教授,在这之后的35年中没有再做过图书馆工作,也没有再做过图书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记者这一行业,年轻的我不过是一只“菜鸟”.关于暗访报道,我既没有做过“卧底”,也没有曝光过巨大黑幕,只不过做过几次体验式的暗访报道.不过,也正是几次暗访经历,在尚不算长的记者生涯中最让我刻骨铭心. 暗访记者得像个“演员” 在很多报社,暗访报道一般属于机动部或热线部,因为它属社会热线新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记者生涯里,从一名农民业余通讯员到主任记者、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都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新闻三十年·遣忆与思考"征文勾起了我的怀旧情结,情不自禁地做了个盘点,有些感悟,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我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工作30多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采访。我在国外大体做过三种记者工作:我曾常驻一个国家,兼顾一个地区重大问题和动向的报道;也采访过一些国际会议;还短期访问过一些国家。常驻国外记者  相似文献   

15.
常听人说:“一代不如一代”。 我的同事陈君,年纪轻轻,靠勤奋努力,几年来掌握了做一个现代记者的多种技能:外出采访、公务自己驾车,写稿、编稿用微机,既当记者又当编辑,还能担任节目主持人;而我们这些主任编辑、主任记者们大多至今仍是采访登单车、写稿“爬格子”…… 坐在小陈驾驶的采访车上,我在寻思:究竟是“一代不如一代”,还是“一代胜似一代”?  相似文献   

16.
他被人称为“打虎”记者,也是中国惟一一位从中国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他以笔为剑,揭开了许多惊人黑幕,为此六次走上法庭,多次遭人追杀,四次死里逃生。他来自湖北大冶的贫困乡村,做过农民、下过矿井、做过砖瓦厂工人、拉过板车,服过四年的兵役,退伍后在南方做过保镖和保安,之后做了11年的政法记者。他曾任《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中央、省级报纸的首席记者、采访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等职。他已在国内百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000余篇400多万字,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其卧底历险的传奇经历曾被《知音》、《家庭》、《北京…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在激励着人们大胆地去探索,实践。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记者怎样开拓报道的新路子?记者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何新的要求和特点?最近,我们就上述问题,访问了长期值夜班的人民日报社务委员丁济沧同志。老丁说,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展开,这是一场非常深刻的变革。过去重庆、武汉、辽宁等一些重点企业搞过试点,也作了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河南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主任王宝寅老师同桌吃饭.王宝寅主任是河南电视台的一名老记者,曾经创作过《起诉在东京》、《崛起之路》等一系列获国际、国家大奖的作品,他是我十分尊重敬佩的前辈.王主任前一段时间在新疆采风拍摄,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从1986年开始,我做体育记者已经有16年的时间,在体育记者圈中也混成了“老记者”。16年来,我采访过4届奥运会、3届亚运会和许多世界锦标赛以及国内的联赛,在此,将自己做体育记者的两点心得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马莉 《新闻前哨》2000,(7):45-45
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新闻奖评比中,三峡晚报社选送的消息《太空种孕育农家新希望》获得了一等奖。作为这篇农业科技新闻的作者,回想此文的发现、提炼过程我深切地体会到:做有心人,才能发现埋藏在身边的新闻线索;充分认识它的新闻价值才能提炼出好新闻。 太空种在宜昌出现是1998年,当时我在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是分工联系农业战线的记者。一次在与农委主任交谈时,他用说趣闻的形式谈到我市有八两重一个的辣椒,我连忙追问怎么回事。农委主任告诉我,八两重的辣椒是宇宙飞船带入空中旅游过的种子,产生良性变异的结果,而且在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