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左志新 《传媒》2018,(13):8-8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语音识别技术突破着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障碍;人脸识别技术让“看脸的世界”迅速到来;无人驾驶技术正在紧锣密鼓落地当中,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舒适;机器人写作正在替代传统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孙玮 《新闻记者》2018,(6):4-11
本文综合存在现象学、主体理论、后人类思想等理论,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提出,在经历了技术融合、场景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社会形态融合等阶段,媒介融合正在迈向主体层面的融合——技术与人的融合,这造就了新型主体"赛博人"。作为交流系统的城市,正是赛博人的传播实践最为活跃的场域。移动网络的节点主体之赛博人,将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交织互嵌,成为后人类时代的元媒介,重造了社会系统,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方元  曾庆醒 《出版广角》2019,(15):36-38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逐步脱离被算法支配的低阶局面,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进行独立创作,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人工智能对现有版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法律定性、权利归属和风险承担等问题亟待厘清。我们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通过明确版权保护标准,明晰权利归属等方式规范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保障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始终与新闻传播领域的生态变化息息相关,随着2022年年底横空出世的Chat GPT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浪潮,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概念、技术和实践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在传媒行业成为热点话题。从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到传播渠道与效果,从意识形态安全到著作权保护,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与应用普及颠覆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国春 《出版广角》2019,(15):65-67
近年来,人工智能写作应用的实例大多集中在新闻写作上。实验中,基于数据与算法的结构化自动文本生成系统在数据新闻写作的速度和数量上优于人工写作。5G时代,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人工智能新闻写作有望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政 《出版广角》2019,(10):61-63
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塑媒体生态的同时,也为传统新闻记者履行职业角色制造了重重障碍,经典传播学视角下记者所扮演的“意见领袖”“议程设置者”等角色被逐渐弱化,其职业身份日渐模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亟须在职业调适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和独特魅力。文章就人工智能给新闻记者行业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记者的价值重构途径。  相似文献   

8.
左志新 《传媒》2018,(13):22-24
当前,新技术推动着人工智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科技界、产业界的不断努力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人工智能将给各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和挑战?人工智能未来如何发展?本刊为大家带来9位院士关于人工智能的观点,供大家学习和讨论。(院士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相似文献   

9.
移动短视频作为一种以影像符号为主的视觉消费体系,相较于电视等传统媒体,呈现出了一些较为独特的消费特征。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移动短视频用户的使用逻辑,对其带来的一系列消费困境展开思考,从而为相关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出现在版权市场,引发了权利归属纠纷。在我国《著作权法》视野下,文章通过辨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可复制性、作品属性以及表达形式4个方面进行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的判定,提出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版权归属应建立一般性和特殊性归属原则。  相似文献   

11.
日本较早从事图书馆人工智能研究,近年在应用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文章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法,分析日本图书馆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应用,探讨日本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的特点。研究发现:日本图书馆主要围绕机器人应用、智能空间建设、古籍草书文本识别等开展智能服务;呈现出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公共文化机构和民间企业联动合作以及活用开放获取的大数据环境等特点。我国可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探索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薛东海 《中国出版》2022,(14):46-4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业在利用新兴智能技术提升出版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应用层次不高、智能化水平待提升、虚拟学习空间探索不够等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出版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了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教育出版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中国编辑》2018,(9):81-86
人工智能在编创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威胁尤为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市场价值成为消费客体,但其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仍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编辑与创作,提高编辑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隐性偏见的问题。因此,著作权法首先应当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其次,基于人工智能尚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现实,参照"电影作品"的保护模式赋予人工智能系统所有者作者地位;最后,通过完善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登记制度来缓解人工智能编创过程中的隐性偏见。  相似文献   

14.
15.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个媒体深刻变革的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媒生态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包括存在重大意识形态风险、威胁清朗网络信息环境、造成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以及产生严重数据安全威胁。对此,中国需要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创新,加强人工智能社会规范,推动智媒发展战略迭代,提升社会公众智媒素养,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传媒生态的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6.
周利成 《中国档案》2016,(12):80-81
2016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前不久,在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中,笔者发现了1947年12月《中国内幕》第二期曾刊发的《张学良能出山吗》一文,详细记叙了从西安事变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学良漫长的幽禁生活和几次重获自由的机会,而文章中披露的张治中、宋子文、莫德惠等人多次探视张学良的细节和对话,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周子渊 《中国编辑》2018,(10):15-20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图像和声音的视听景观社会中,图像化生存和听觉化生存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当下,采用图景、音景叙事的方式传播红色基因,能更好地将红色基因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8.
王影航 《中国出版》2022,(21):38-43
人工智能创作物识别性信息与技术性信息的合理披露,是区分人工智能创作活动与人类创作行为、防控人工智能创作风险的应有之义。当下,我国著作权法与网络内容治理相关规定,尚未就人工智能创作物信息披露问题作出合理全面的回应。从人工智能法律治理趋势与强化技术风险防控需求出发,我国著作权法宜增设专规,在人工智能研发者、使用者以及创作物传播者之间合理地配置有关信息披露义务;为确保有关义务履行效果,还应当因类制宜地细化披露瑕疵责任条款,并推动建立配套的技术辅助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技术、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并迅速实现了普及化使用,对人类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绘制了人类传播的新图景。这种影响产生的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对人类既有传播惯性改变之深、对传统大众媒体影响力瓦解之强,都超出了大多数传播学研究者的预料。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21,(6):8-8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样引发全球国际传播格局不断变革。部分西方媒体也借机对我国进行集中、系统的诋毁和污蔑,煽动国际舆论攻击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带来了挑战,对国际舆论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正本清源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