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智能媒体时代,机器人新闻写作依赖的数据共享与用户主张的个人隐私保护出现激烈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智能化新闻生产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了隐私内涵的变化和隐私权利主体的改变。为了在保障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用户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应当明确智能新闻生产语境中的用户隐私保护责任主体,建立隐私管理的人机协作模式;采用更加适用于机器人新闻写作的新闻伦理准则,将隐私保护条款项先植入算法中,提升算法透明度,保障用户知晓权;同时提升算法工程师的伦理水平和用户的隐私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建立论文新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评价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的效果,为机器人更好地写作论文新闻提供参考,促进学术信息生产,推动学术成果传播。[方法/过程]以扎根理论构建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指标体系赋权,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构建论文新闻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科学报”微博和“科学网”微博进行实证研究,对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人工写作论文新闻和“其他科技新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与人工写作论文新闻和“其他科技新闻”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论文新闻与“其他科技新闻”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在时效度方面表现不如预期,在丰富度方面差于人工,在可读度方面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机器人在美国新闻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 《青年记者》2016,(5):99-100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机器开始为美国新闻行业服务,美国在信息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也引发了新闻从业者对“自动化”技术威胁新闻职业和影响新闻生产的担忧.尽管质疑声不断,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发展却相当迅猛,新闻报道内容涉及美国诸多领域,包括地震警报、财经分析、体育赛事、企业业绩报告等方面.随着新闻写作机器人越来越多地为新闻机构所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写作机器正深刻影响着新闻行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申云 《今传媒》2016,(11):115-116
近几年来,美国最先将机器人应用到新闻行业发展中,并且更广泛地进行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地震警报等领域的新闻写作报道,实现了信息科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对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器人新闻写作以及它对新闻采编带来的变革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机器人新闻写作时代下新闻采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到传媒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它的出现变革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和报道方式。但是作为一个还不完善的新生事物,它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机器人新闻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机器人新闻生产背后的逻辑以及对新闻业造成的伦理冲击,思考在人工智能不断改变新闻生态的智媒时代,如何更好地使机器人新闻发挥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工智能广泛渗透新闻传播领域,虽然此项技术仍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日益增多的计算机写作和自动生成报道,已经让新闻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工智能介入新闻生产的全流程,不仅应用于内容写作,还可以用于新闻的选择编辑、线索收集、甄别真伪和预测结果等.本研究试图总结现阶段机器人新闻生产的机制,探究人工智能为传统新闻生产流程带来的启示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7.
王晓静 《新闻传播》2024,(6):115-117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写作和传播技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分析多媒体写作技巧、搜索引擎优化(SEO)技巧和数据驱动的新闻写作,强调了新闻写作的现代要求。同时探讨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移动新闻传播和跨平台传播,以及新闻写作的伦理和质量标准。最后,研究展望未来的新闻写作趋势,包括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以及新闻写作的社会影响。总之,本文强调新闻记者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并为提供高质量和可信的新闻内容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经常要面临价值选择上的“两难”冲突,以至在道德选择中陷入左右为难的伦理困境.新闻采访的“茶水发炎”事件和新闻写作的“媒介审判”事件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佐证.伦理困境的存在,理性上困扰人们的道德选择,情感上拷问人们的道德良心.揭示新闻采写伦理困境的成因,把握伦理困境中道德选择的方向,是超越新闻采写伦理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记者”最早源于美国,是指利用算法对数据展开收集、加工、生成的一套新闻报道程序,使新闻生产主体完全机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近年来,我国也在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与尝试,继腾讯推出“Dream Writer”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之后,新华社在2015年11月17日正式启用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华盛顿邮报》大胆创新,采用“机器人记者”与传统记者联手展开新闻报道.而由北京大学和今日头条合作研发的“机器人记者”小明(Xiaoming bot)也在里约奥运会上大显身手,新闻生产效率高,成功发稿450多篇,单篇浏览阅读量突破10万,赢得广泛反响与好评.全媒体时代,这无疑为新闻传播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与思路,不仅为传统媒体转型创造了巨大机遇,而且为网络媒体发展拓展了生存空间.但客观来讲,“机器人记者”本身也存在着一定局限,并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不仅对传统新闻生产机制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和媒体人的职业方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叶韦明 《中国出版》2016,(10):16-20
以时间和机构为线索,简要梳理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现状,概述其原理,分析机器人新闻与记者新闻的区别;随后将机器人新闻生产置于"宏观-微观、新闻-公众"的四象限坐标轴中,分析其对相关行动者(记者、读者、新闻机构、社会)的不同影响;最后从媒介社会史的视角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潇予 《今传媒》2023,(9):16-19
新媒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断层式发展,新闻传播范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效用价值理论研究的框架和着眼点也随之改变;新闻媒介从信息传播及价值输出载体转化为个体认知与社交平台,兼具社会服务终端功能。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研究视角,以算法新闻推送为切入点,展开了新闻价值体系构建下新闻效用价值问题的研究,观察了媒介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从“价值量”向“互动效果”的变迁,探讨了现状下新闻效用价值及相关媒介伦理延伸问题的嬗变,发现“技术理性回归新闻伦理”与“重构新闻效用价值”之间尚存的关联,提出“新闻行动者”要运用战略的驱动、理论的重构、目标的谋篇以及技术的触达,寻找新媒体新闻价值选择与用户兴趣选择之间的契合路径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哪个行业,从业者们都会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和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其中自然也包括新闻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报社,还是网站或新媒体平台,在新闻采访、写作、制作、刊播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让新闻伦理缺席。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电视新闻记者的从业经历以及业务实践思考,谈谈在采访报道中新闻伦理尺度的把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阳春 《新闻前哨》2022,(21):28-29
立足于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实践,以及金融新闻报道的内在特点,本文从制作有“卖点”的标题、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提升传播效率等方面,分析金融领域新媒体报道提升传播力、打造“爆款”产品的路径,并对杜绝“标题党”、机器人写稿趋势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控制论详细分析了算法黑箱的产生机理,剖析智能新闻生产、分发、接收过程中技术黑箱的运作逻辑及其带来的伦理风险,用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讨论技术道德化的可能性与路径,主张将价值理性嵌入人工智能打造新闻道德智能体,在不同阶段对算法主体实施“监控、预警与奖惩”的伦理干预,构建“人-机协同”算法新闻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伦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在困境与逻辑悖论,存在着规范话语交锋、技术话语冲突以及主体话语争夺三个向度的话语博弈,未来需要维护技术伦理的人性化运用、提升参与伦理的群体性素养、加强话语伦理的共识性沟通与构建新闻伦理的复杂唯物主义,建构数字时代新闻伦理发展的潜在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叶飞  闫宏伟 《新闻知识》2023,(8):76-79+96
新闻实务课程的建设,提倡在课堂内引入高度“真实”的采编教学场景,打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构建协作、互补、进阶的课程群,同时把课堂理论应用到基层实践,提升学生的复杂事件报道能力、影像叙事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新媒体视频传播能力,最终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作品。塑造新闻实务课程的“实践感”,旨在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机器人并非一定是客观与中立的,而是可能存在性别偏见,这种偏见会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闻写作机器人“ZXM”关于2018年温网公开赛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关于男选手的图片数量明显多于女选手,且图片类型分布上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赵禹岚 《新闻传播》2023,(23):88-90
新闻采访与写作具有政治性与专业性的特征,专业性强调专业规范、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政治性则强调法治、正义、公平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应用尤为必要,但是,在融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思政时,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应用要点、策略等把握不足,影响融合效果。对此,本文将先探索应用要点与应用路径,把握实践整体方向,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等,再分析应用策略,实现融合落地。  相似文献   

20.
宋付力 《传媒》2018,(13):78-8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