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青年记者》2021,(18):8-12
社区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新领域,其学理特质在于关注线下世界中情境化、物质化、关系性强的沟通活动,对于考察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嵌入关系与互动机制具有特殊价值。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社区传播的研究应当以治理之维的发掘和解释为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陈娟 《青年记者》2021,(18):17-18
传播与社区建构关系密切,在传播学诞生前便受到学界关注。当前,社区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社区传播承载着社会治理的新功能。本文从社区与社区建设、传播之于社区共同体建构、社区传播如何参与社会治理三个层面出发,对社区传播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张志安  冉桢 《新闻大学》2022,(12):64-74+123
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加速了平台社会的形成,情感逐渐成为驱动传播与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社会科学领域的情感研究主要呈现三种理论路径:基于可供性理论的社交媒体平台技术架构与用户情感表达的关系研究,基于情感体制与传播资本主义理论的批判取向研究,基于身份政治的数字化宣传与情感研究。立足中国社会的本土语境,本文认为,未来的情感研究应当融合权力、资本与技术三种路径,建立传播领域情感研究的内在完整体系,探索情感表达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机制,拓展平台社会语境下情感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喆 《新闻记者》2023,(5):52-61+83
数字技术迅速渗透社会领域,促成了多重互动,并提高了情感传播的频率、表现与速度。本研究尝试结合网络社会中舆情分析和计算广告中的情感计算技术及相关理论文献,探索情感计算的认知、分类和测量方法在社会情感治理及情感生产中的逻辑与意义。通过爬梳理性主义范式、行为主义路径和控制论在情感计算中的知识部署,本研究勾勒了情感传播中的回环模式获得的正当性权力,进一步提出在当下情感传播的研究、分析和治理中,占据显著地位的是一套始于媒介和算法、终止于媒介和算法的循回闭环,可能会造成未来人与人、人与机器沟通中的情感困境和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5.
情感叙事在"后真相"时代成为社会叙事的主要线索并突出反映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过度的情感叙事是否造成接受者的情感过载进而影响新闻真实这一基本原则?将情感真实作为新闻真实的一部分以及将情感叙事视作新闻叙事的功能之一,为情感叙事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赋予了合法性,但其毕竟不是新闻生产的全部面向,过犹不及的情况成为当下新闻内容生产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海量信息的传播场域中突出重围,吸引体育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体育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数字时代新闻学发生了情感转向,情感性成为体育报道的重要传播特征。本文从捕捉情感、呈现情感和传播情感三个方面来剖析全媒体时代体育报道情感表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新闻业的到来,情感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日益渗透,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价值。在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情感传播逻辑体现在新闻生产、流通和接受的各环节,卫国戍边英雄报道通过多元媒介形态渲染英雄们以身许国、浴血奋战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公众们的情感共鸣与认同。本研究基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测量不同的情感动员使用策略与效果,发现新闻报道的情绪倾向与网民行为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同时,本文依据“情感动员”理论框架,提炼出主流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情感治理策略的“价值—情境—结构”三个核心概念,对媒体运用情感动员、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So Lo Mo模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品牌情感视角来揭示其对品牌的创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So Lo Mo模式促使品牌传播形成融合化传播发展、个性化互动优势、体验化内容传播的新特征,从而为品牌情感传播塑造了新价值,即创设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情感培育环境、品牌体验分享的个性化、优化情感安全保障的机制。品牌情感传播价值的实现策略包括:实施移动跨平台连接的聚合传播、以文化性话题自主传播提升情感发展、名人与品牌的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后情感社会的来临,加之新媒介生态的加速演进,情感转向客观上已经在我国新闻业实践中兴起。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主流媒体应当立足全媒体传播格局,合理运用情感表达策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已经初步探索出情感融入新闻生产的可行实践路径,但在后真相语境下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从主流媒体情感转向的动力机制、情感表达的策略运用,以及后真相语境下过度情感化的风险等层面展开深入思考,并探讨新闻情感建设性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蔡雅雯 《传媒》2019,(17):69-70
当前,环境问题逐步升级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在绿色广告肩负宣教重任的背景下,情感元素的嵌入成为绿色广告传播的新路径。本文以情感传播研究为视角,分析了绿色广告中的“愉悦”“温暖”“惊奇”“内疚”“恐惧”这五类情感传播类型,结合绿色广告情感传播的过程探讨了绿色广告的情感传播策略,以期提升绿色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播音开始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载体,播音主持不仅需要具备播音工作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播音过程中加以情感表达,让受众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准确地获取相应的新闻信息,因此播音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及其重要。本文将以电视新闻播音为主题,对播音中的情感表达加以研究,期望能够不断提升播音员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灾难报道中传播主体的情感介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5·12"大地震的相关报道中,传播主体情感的介入,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在特定的报道情境下,传播中的情感因素体现着人类本质与人类普世价值,而传播中个人体验与共同体验的结合,则强化了传播效果,起到促进社会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事实证明,与固有的观念相反,在一定条件限定下,传播中的情感介入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从情绪角度开展危机传播的研究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本文主张在关注危机传播中个人情感因素的同时,引入社会情感的维度,主要分析了"怨恨""对立""不信任"这三种在我国危机传播中主要出现的社会情绪。同时结合媒介环境的变化,分析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危机情境下情感传播呈现出"后真相"、"后现代"特征,以期丰富发展原有的理论,对危机传播管理和舆论引导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情感传播的重要性和城市传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使用文本分析法对“淄博烧烤”和“天津大爷跳水”两个热点事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在短视频平台上,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能够让受众对城市产生喜欢和热爱之情,并在不断观看情感活动事件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认识、记忆,并产生行为和再次传播。因此在以后的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将城市中的情感活动事件作为传播切入口,从而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朱军秋 《今传媒》2022,(10):12-15
本文基于情感传播理论以及传播学相关基础理论,从情感角度对舆情事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发现教育类舆情的情感传播具有情感燃点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以及消退慢等特点。情感能量在舆情发展中有一个起伏的过程:首先,情感在舆情潜伏阶段被唤醒,唤醒度与事件对人们的冲击程度有关;其次,情感在不断的互动与刺激中增强,这也是舆情的爆发阶段;最后,情感开始转化,个体情感转化为群体情感、群体符号。基于此分析,笔者从疏导情感入手,提出了舆情疏导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电视发展、改革的脚步,各种情感类的电视专题栏目应运而生。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以传播人物精神情感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郑雯倩 《东南传播》2016,(10):50-53
中国人的情感是人文历史的产物,中国人的情感传播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要想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情感心理,挖掘华夏文明中的传播情感思想十分必要。本文以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儒、道、佛三家传播思想作为内容,研究其中的传播情感论,汲取对现实传播活动有益的精华。在与自我的情感传播中,中国人习惯以情感体验认识自我、将主观情感投射自然界,同时又对自身情感有所控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中国人崇尚建立正向的情感传播,追求关系和谐的传播目标,并尽量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18.
主流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传播与治理的主体,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与社会公信力。平台型媒体融合互联网平台的运行逻辑与网民情感传播特征自主可供地实现了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技术可供赋能主流媒体准确分析舆情话题与网民身份,实现情感调控;内容可供切实打造集资源的广泛聚合、内容与服务的多元开放,并通过情动式嵌入促使用户深入渗透;管理可供以“聚合”与“连接”的思维不断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强化了舆情传播与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凝聚起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人类情感从其传播上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象征交流形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和创造力量。情感需要激发、需要互动、需要共享。大众传媒是塑造情感文化、传播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即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从而唤醒了情感、激发了情感,使情感的正价值、正能量得以传播,通过"互动仪式"这个舞台,一方面营造了新的真诚、平等、尊重的互动情感空间,另一方面也展现、传播、建构了一种新的情感文化,在塑造情感文明、推动社会团结、建构公共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联系5.12四川大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重点分析灾难报道中的情感信息传播.文章认为,灾难情境构建了大众的情感期待,强化了其情感需求.也使传媒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格外丰富强烈,其情感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更加显著;指出记者必须深入分析灾难情境下大众的情感期待,辩证地把握传媒情感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