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完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是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打造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现如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机制不健全、校企课程思政共同体意识浑然不觉、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奋力开创高职院校“三全”思政育人新局面、基于学科专业全力打造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和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会思政的教师队伍以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可视化等多种方式系统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学界对“课程思政”概念内涵、关键难点及路径的研究日益清晰。现阶段“课程思政”研究还存在实证研究少、特色化体系建设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强化“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保障和落实机制,关注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陈红秀 《广西教育》2023,(12):49-52
本文阐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立足广西3所高职院校调查结果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从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目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拓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途径、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广大高职院校中逐渐展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实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类课程仍存在课程思政实施动力不足、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不充分、实训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在大量调研、实证分析、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论述了高职院校实训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出高职院校实训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对策,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实训类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行业特性决定其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依赖于行业文化的有效支撑和互为融通。当前行业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因素泛化、要素主观、选择盲目等现实困境,必须通过打造文化承载载体、打通文化彰显路径、构建文化传播机制以提高课程思政可视性、渗透性和深度广度,提升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高质量成效。  相似文献   

6.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改革发展上、专业教师能力提升上及教学效果质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评价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评价方面,从学校层面及专业建设层面设计评价指标;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面,从专业教师德育素养、教学实施以及学生成长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以期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职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加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多维度提高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简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注重加强高职通识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注重高职通识课程的开发等几个方面,探讨"双高"建设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以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育人存在的问题出发,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主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学协同、健全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探析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金东 《职教论坛》2023,(6):123-128
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团队建构进程中存在团队构成“陌路人”、团队教学“两张皮”、团队管理“平行线”等现实困境。为了能够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到课堂教学一线,高职院校需从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优化团队协作,建立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意识能力;完善教师管理,激发团队发展持久动力;健全考核机制,构建团队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育人的内涵机制,然后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育人模式,最后以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补充了“技能化”的教育模式,完善了崇美向善的职业诉求。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感和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教师在授课中对思政教育素材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思政缺乏课堂授课与课下实习沉浸式联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体系不够科学系统。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完善课上课下双向联动育人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魏潇  王伟伟 《职教通讯》2023,(10):68-74
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化育人的本质属性,以高等数学课程为抓手,阐释高职院校在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厚植人文素养以及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等方面对推进落实课程思政具有的独特价值意蕴。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价值内涵认识不充分、实施主体能力薄弱、思政要素挖掘不系统以及实施环节单一化等问题,建议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渗透意识和能力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渗透系统建设以及推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等途径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完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立德树人主线;夯实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意识,提升思想高度;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完善专业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陶大伟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84-88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工作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如思政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度不够深、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大、思政育人工作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文章通过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强化思政育人大考核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以点带面推动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不仅仅要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也要在其他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赋予各个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高职院校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文素质课程育人机制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原有的课程育人机制也需顺应时代与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为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育人机制展开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莫秋树 《广西教育》2022,(33):88-91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面临内部约束和课程推广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议:打造具备区域特色的思政课程,将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融入课程育人体系,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应该注重“做中学”。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理念,核心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以专业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具体推进中囿于职责不清、路径不明、机制不协同等问题,出现新矛盾,影响进程。为此,文章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论基础,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类型特点、办学历史、专业特色梳理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基本要素、通用要素及三者间关系,构建以“以生为本、以德为先、以教为纲”为核心、以“思政共享、公共互融、专业共选”为基石、以“主体突出、资源保障、协同育人”为保障的圈层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