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健 《传媒观察》2006,(5):29-30
近年来,记变得不那么受人尊敬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记”这样令人汗颜的说法。一些曾经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豪的记,现在也自嘲为“新闻打工仔”、“新闻民工”。而他们的收入也同他们的名声一样,打了不小的折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新闻从业人员不断扩张也不断换血。“新闻民工”、“新闻搬运工”这样自嘲的称呼在记中心照不宣。因为新闻工作独具的挑战性,不少记随着年龄增加,心态也发生变化,“记是吃青春饭的”这样的观点困扰着大家。  相似文献   

3.
韩霞 《新闻实践》2011,(6):36-38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心理枯竭,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和教师、医生等许多行业一样,新闻从业人员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任由其蔓延,不仅影响记者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心记者编辑的角度,还是从注重新闻事业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积极关注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量记者加入到富有活力的媒体行业中,记者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加速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这一方面赋予了他们选择岗位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媒体临时工的增多,以致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自嘲为“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伴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和新闻传媒业的变革,公众对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新闻从业人员作为各类信息采集、加工与发布的主体,在头顶"无冕之王"光环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职业压力。当压力长期得不到纾解,职业倦怠便不可避免。但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福建省对该课题的研究也很匮乏。本文主要以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为测量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福建省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量记者加入到富有活力的媒体行业中,记者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加速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这一方面赋予了他们选择岗位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媒体临时工的增多,以致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自嘲为“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7.
当记者几乎天天都要写新闻,但要获个大奖却不容易。我做记者十余年,也淘得一点“金”。这其中《农民出资奖园丁》荣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新华社也给以播发,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要写出好的获奖作品,唱好“识金”、“抢金”、“掘金”的“三部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社会新闻占据一定量的比重。社会新闻引人关注,也容易引出争议,因此,把握好社会新闻的“量”与“度”,是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细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很多新闻从业人员都遇到过职业倦怠现象。作为特殊岗位,新闻采编的职业倦怠和其他岗位职业倦怠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新闻职业倦怠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呢?本人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子科技发展的产物“截图”,凭借其直观性、真实性、易获取性等优势被运用到新闻报道之中。但“截图”本身容易伪造,且易侵犯他人隐私等特性也使得新闻工作者在使用截图进行新闻报道时易造成“虚假新闻”或新闻侵权,挑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甚至会触犯法律法规。本论文通过对截图新闻的特点、运用现状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洪海 《青年记者》2013,(12):13-15
新闻采编人员如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来耀眼的光环,很多人自嘲是“新闻民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情感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2.
陆纲 《新闻导刊》2005,(4):36-36,35
在现代传媒中,新闻图片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摄影记者在各种新闻事件中不仅是采访者,很多时候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摄影记者在现场的言行举止,不光体现出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代表着所属媒体的社会形象,事关新闻行业的职业声誉。因此,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学习,重视新闻记者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形象,规范现场采访行为,是自身、所属媒体和整个新闻行业的共同要求,摄影记者在这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闻界正在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的回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业自律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常江 《编辑之友》2018,(2):80-86
新闻聚合服务的崛起和主流化对传统及数字新闻编辑行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新闻编辑日常实践、新闻编辑角色定位,以及新闻编辑与新闻行业的关系三个维度上.文章基于在瑞士一家本地新闻网站展开的田野调查,结合通过互联网检索获得的相关行业自述文本,尝试对上述影响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剖析.在“联接为王”及其他与之类似的话语的支配下,数字新闻行业开始全面重视编辑业务在聚合时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一种新的、基于数字化平台和聚合逻辑的专业主义新闻编辑理念和新闻编辑身份认同也在逐渐形成;而编辑群体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内容生产者”到“内容策略设计者”的角色转型,将是决定整个行业生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闻行业的某些重要方面已经发生变化。除了公众对新闻机构越来越不满之外,现在新闻记者也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颇。在调查中首次对各类新闻从业人员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进行了量化评估。新闻从业人员能够感受到新闻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通常会引发更大的变化。对于新闻业来说,这些变化可能改变新闻业现有的指导方针,也可能仅仅是让更多的人放弃这个职业。最终的结果究竟是新闻业的改革还是后退,现在还不得而知。10多年来,新闻适应了宏观经济、社会和科技上的变化,通过自身的一系列改变提高了效益。而现在…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理想的工作。所谓新闻理想,既是新闻从业人员对自己职业行为设定的目标,也是他(她)职业信仰的集中体现。在当今新闻队伍建设中,令许多有识之士担心的,就是所谓“新闻民工”现象,从业者把新闻职业只是当成一个饭碗,一种谋生的工具。如此,就很难担负起这个职业所应承载的神圣使命,很难保证其新闻作品的真实、全面、公正。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机器人在美国新闻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 《青年记者》2016,(5):99-100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机器开始为美国新闻行业服务,美国在信息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也引发了新闻从业者对“自动化”技术威胁新闻职业和影响新闻生产的担忧.尽管质疑声不断,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发展却相当迅猛,新闻报道内容涉及美国诸多领域,包括地震警报、财经分析、体育赛事、企业业绩报告等方面.随着新闻写作机器人越来越多地为新闻机构所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写作机器正深刻影响着新闻行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们平时采访的新闻分两类,一类是“发生的新闻”,即发生在一个瞬间,如突发新闻,会议新闻。一类是“发现的新闻”,是指发生在一个时段内未被发现的新闻。采访发生的新闻容易,采写发现的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采访发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真实是从事传媒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行业的基本常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新闻真实性出毛病,乃至犯错误的并不少见。可见,新闻真实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