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帅 《成才之路》2022,(11):31-33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特点和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灌输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是两种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渗透式灌输教育则是这两种方法的融合,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实效性.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以渗透式灌输教育为视角,提出通过理论创新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加强教师政治素养与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  相似文献   

2.
白蓉 《文教资料》2020,(5):179-180,158
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体现了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符合新时代思政教育发展要求,也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研究这一课题,对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人阶级无法自发形成社会主义意识而制约革命斗争发展的客观实际,列宁创立了灌输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历史回溯和现实观照凸显出列宁灌输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和时代价值性,有力地回击了现实存在的“过时论”“无用论”“空洞论”“强制论”等错误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坚持在列宁灌输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牢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强调,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教育的宝贵资源。将其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丁真现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互联网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要重视和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因势利导,将此类现象转化成润物无声的正面教育。在丁真现象中,我们要注重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生态观教育和审美教育。正确挖掘此类互联网衍生现象的价值,是当代青少年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合理利用和关注"丁真"这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网红案例,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对青少年合理地进行引导、演绎,让他们在青少年的人生轨迹中发挥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共同成长前进的一代,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要着力于培养时代新人,凝聚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着力于聚焦青年学生,搭建同频共振网络桥梁;着力于打造平台阵地,构建网络思政话语体系;着力于坚持内容创新,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供给;着力于建设工作队伍,健全网络思政协同机制。不断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为高校灌输论提供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灌输主体队伍;利用网络,改进灌输手段,开辟灌输教育新领域;加强对学生深层次教育,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是促进网络时代下高校灌输论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新媒体凭借其便捷性、传播性、融合性及交互性等优势,无缝式、多维度、全方位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致使思政教育内涵体系产生巨大变化,形成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全新形态。这不但打破了以往思政教育以授课教师为主导、以单向灌输为核心的教育范式,而且转变了以往重视理论输入而忽略实践应用的惯性教育思维,切实转向以教育内容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快速顺应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发展的全新形态,全面增强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探索思政教育全新技术路线,已然成为现今高校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金钊 《中国德育》2023,(4):32-37
新时代新征程,优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效果,除了要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外,当前,还需要着重在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大思政课”背景下的法治主题教育、开拓法治教育新维度,以及提升教师自身应对能力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遵循思政课教学的术、学、道,在育人智慧、科学根据和弘道追求方面,形成系统思维,坚持将正确方法、科学内容和价值追求统一起来,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落实与推进。  相似文献   

11.
"灌输"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原理,是由革命导师创立、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灌输"条件的变化,"教条论""无用论""过时论"等质疑声不绝于耳,使"灌输"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准确解读其内涵,科学认识其时代价值,根据变化了的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重塑"灌输"时代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主题,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在不断发展中推进新时代青年更好地发展.从运用大数据、云课堂等新技术开展教育的意义入手,探索运用新技术手段实现思政教育重塑的方法及基本要求,提出了新时代思政政治教育重塑的策略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和环境创优,是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特点,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以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林荣森 《甘肃教育》2022,(12):15-19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途径。文章分析了思政课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调研了山丹县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状,就山丹县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做了梳理,并提出了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四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开展符合当地教学实际的课程研究、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等活动,探索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协同创新,是一条适合山丹县大中小学“思政+四史”教育的现实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使命,都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中,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既要深入探究思政教育规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又要针对两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结合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不断拓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不仅要符合新时代全面育人的现实需求,也要结合学生多元价值认知创新教育手段与教育内容。在此情况下,研究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成为开展协同育人的题中之义。由项久雨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一书,通过梳理思政教育理论发展脉络,明确思政教育方法的演变历程,同时结合思政教育内在特点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在新时代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出现影响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工作、学习都有着直接性关联。如今迎来了媒体发展高峰时期,各高校在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有效融入新媒体教学方法。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既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去了相应的挑战。在新媒体发展下思政工作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和新媒体充分、合理结合,以有效展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从而对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思政课作为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落实教育指导方针的重要阵地,不仅承担着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还扮演着引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角色。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使得思政课程改革迎来新的机遇。但由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对思政教育主阵地形成巨大的外部冲击,致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一定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的使命责任,不断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19.
江西红色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音乐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江西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本文从江西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江西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思想内涵及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江西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功能分析和江西红色歌曲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利用江西红色歌曲的建议,旨在推进其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闫世笙  魏芯 《教育评论》2022,(9):106-113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向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文章基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内涵,从课程思政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四个维度分析如何围绕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开展新时代教育改革,进而提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实践是塑造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