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市场方面,国泰君安认为指数仍将维持区间波动格局.全球设备更新投资周期开启拉动中国设备出口,国内存量设备更新释放需求,经济韧劲较强.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监管延续,央行中性偏紧基调预计将维持到明年二季度.这一基本格局之下,股市预计仍将大概率维持在前期形成的3000-3300大区间波动.经济强/金融紧,不确定趋于加大,风险偏好有限修复与适应性预期.市场风险将持续处于中高以下,投资者将更多的看重业绩支撑,市场风格偏价值.经济韧劲、监管审慎、适应性预期,这是后续市场超预期来源.经济改善到经济韧劲认识深化,再到稳增长预期,金融监管预期从悲观到过度乐观,再到理性认识回归.适应性预期叠加市场反身性效应,后续发生预期强化与修正反复,由此产生周期/消费五波交替表现,当前正处于周期第二波,消费第二波正在酝酿中.  相似文献   

2.
<正>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港股科技板块出现快速反弹行情,市场恐慌气氛得到迅速扭转。我们可以回顾之前的策略核心:不断逢低布局优质个股,等待春暖花开。这个策略现在也同样适用。对于2023年上半年的港股,我们可以有更高的期待。目前是港股的布局期,市场反复博弈政策。当前反弹可能持续,但也可能因为金融市场对疫情防控政策预期(进而影响对经济复苏斜率的预期)的反复变化而抑制持续大涨行情的出现——但无论如何,经济逐渐复苏、回稳向上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去年疫情刚爆发、全球蔓延之时,市场担忧全球经济重挫,海运需求锐减,因此集运公司股票被投资者无情抛弃,然而事实与市场的预期完全相反,二季度末开始,集运市场便开始爆发,货主一柜难求,即期运价一天一变.这种高景气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步入新年,在疫情仍未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季度集运市场火爆的行情仍至少可以维持,而展望更长期的市...  相似文献   

4.
<正>2023二季度我国将迈入新一轮信用扩张周期,疫后供需缺口放大有望推升物价,并带来中下游利润率的重新扩张。投资上应当聚焦传统赛道中具备竞争优势的龙头白马。当预期照进现实2023二季度我国有望迈入新一轮信用扩张周期。2022年我国在内外部负面扰动下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悲观的经济预期以及短期疫情的负面冲击使得投资者对于信用扩张与需求修复的节奏充满了疑虑。  相似文献   

5.
基金视点     
诺安基金:通胀压力舒缓利好资本市场由于QE3预期落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2011年5月初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诺安基金认为全球通胀压力逐渐舒缓。这对全球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都是利好。QE2于2011年6月30日执行完毕。从美国经济目前形势来看,美联储暂缓推行QE3。所以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完成了非常时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近日,鹏华基金发布了第三季度股票投资策略报告。鹏华基金认为,市场有望迎来较为明显的反弹行情,看好周期股的机会。鹏华基金指出,上半年美欧日三国的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但全球经济仍然处于持续、缓慢的复苏之中。联合国5月25日发布的年中更新版《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以3.3%的增长率继续扩张,比2010年12月1日的3.1%提高了0.2个百分点,并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2023年大概率刺激经济的政策会不断出台,经济将持续上行,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过热。同时从周期角度看,2023年库存、投资、房地产三个周期共振,经济也会显著回升,股票市场边际改善十分明显。从股票市场过往周期来看,每8年出现一次指数高点到指数高点的循环周期。2023年A股市场会有一波像样的趋势性上涨行情。  相似文献   

8.
本周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1.90%关口,为2020年1月来首次.机构预期,美债收益率短期或升破2%关口.由于市场准备迎接各大央行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变,德国基准国债收益率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转为正值,这具有里程碑的象征意义.西方国家货币逐步收紧之际,尤其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的情况下,全球资产价格短期或面临...  相似文献   

9.
正上期说到"统计期内,上证指数在统计期首日大跌1.55%后进入窄幅缩量震荡的格局,进一步夯实了2000点是政策底的市场预期。由于部分地区的经济下行较严重,定向刺激的力度或将超过市场预期,但经济能否持续处于扩张阶段还有待于观察。当前,市场情绪依然趋于谨慎,缺乏量能的支持,上证指数短期大涨的可能性极小,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这种弱势震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短期深综指创出新高后连续杀跌,结构显示某级推动上行已经结束,普通股进入下行周期。市场短期如继续下行,将引起超跌反弹。但其后普通股群体将进入休整期,市场将由蓝筹股主导。但由于两会临近,市场做多热情将被抑制,故暂不对市场有过高预期。  相似文献   

11.
大成基金表示,在国内经济转型、国际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暂处弱周期状态。较高增长、较小波动、增长点更趋多元化是弱周期的主要特征,即新增长力量使得中国经济不会太悲观,但结构调整将持续存在。市场将主要呈现结构性行情,短期风格很难把握,投资操作的难度加大。从中长期来看,大成基金看好成长性更为明确的大消费类稳定增长型行业。  相似文献   

12.
当前A股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整体看还是在合理范围.随着3月份美国加息日期临近,全球大宗商品出现了回调,市场中的周期股也随之调整,即便官方公布的2月PPI为7.8%,也无济于事,中小创机会来临.预期3月15日议息结果出炉后,市场将会趋于明朗.两会将在3月16日结束,下半年将召开的十九大将有多口径总结,这些新的热点,预期将延续到十九大甚至全年.  相似文献   

13.
2022年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疫情冲击下的恢复态势。综合分析工业经济运行相关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的进度数据,结果表明:工业经济运行呈“L”形筑底形态,生产节奏处于探底阶段;库存周期的超预期调整为后续库存回补积蓄了向上反弹动能;“疫情附加成本”持续释放是企业盈利承压的主因;弱需求和低价格“量价”双降压制工业资本开支增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趋势背离或预示产能更新迭代与产业新动能投放不足。趋势分析表明:库存见底回升有望成为2023年穿越工业经济“L”形周期底部的突破动力;疫情快速过峰后企业利润水平将得到持续改善;2023年工业投资将稳步回暖,全年工业投资增速总体呈现前陡后缓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微博广场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10月信贷量明显回升,货币市场利率缓步走低,市场对政策宽松似乎抱有较大的预期。毫无疑问,在通胀开启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局部性和结构性问题存在的情况下,明年政策环境一定会较今年要宽松些,但应该不会有全面和大规模的刺激经济举措。明年信贷增量会超过今年的约7.5万亿。(http://weibo.com/u/2096408413)  相似文献   

15.
市场方面,安信证券认为,目前市场核心矛盾依然是在博弈稳增长政策下对于基本面的预期,美联储加息等外围因素的干扰是次要的。但即便在稳增长已然形成一致预期的背景下,当前时点投资者还是在担心风险与关注机会上产生分歧。具体表现为,市场短期会因为稳增长政策出现反弹,但经济下行压力的预期在某一阶段会占优于稳增长政策预期,市场呈现先下跌,而后伴随出台更强力的稳增长政策再上涨的特征,这点在2012年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在历史上A股盈利下滑周期中,市场上行也往往存在阻力,这种对2022年上半年的映射也使得市场风险意识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定为此后经济、社会发展主基调,市场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至7.0%-7.5%的区间内。展望2014年上半年,我们认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和无风险利率中枢上移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也给企业盈利能力带来较大冲击。在经营成本逐渐攀升的条件下,企业将缺乏投资意愿,需求端的弱势或将持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环境之下,先回升,后震荡。在市场风格方面,今年一季度A股整体呈现小盘优于大盘、成长优于价值的特征,宽基指数中中证500、中证1000表现占优,行业风格表现排名为成长>周期>消费>金融,与2022年Q4相比进行了由大盘到小盘,由价值到成长的切换。进入3月后,市场即将迎来经济数据与企业业绩的验证期,“春季躁动”行情将逐步落下帷幕,市场风格或再迎切换。  相似文献   

18.
<正>回顾即将过去的2023年,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经历后疫情时代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尤其是房地产持续下行、地方财政压力凸显;而人民币年内也经历了大幅的贬值周期,在美元利率高企中美利差扩大的情形之下,外资有明显的流出;A股市场在经历了惨淡的2022年后,2023年仍然表现不佳,尤其是创业板指数走出了半年线的五连阴,  相似文献   

19.
市场方面,针对投资者在周期与成长之间的纠结,中信证券认为周期依然优于成长.7月宏观数据不达预期是近期周期回调的主因,但未来基建的回暖依然能够提供明显的预期差,这需要等待9-10月份数据确认.  相似文献   

20.
对于铝行业,今年来市场的预期经历了多次“悲”“喜”的转换,近期由于新疆、魏桥减产新闻的出现,市场预期有从之前的悲观中回暖的迹象.站在当下,减产事件的发酵只是开始,三四季度铝的供不应求以及预焙阳极对铝的生产掣肘仍未完全解除.往更深远看,经济换挡转型的特殊时期,铝行业将迎来一个成本抬升周期,而并非只是一波政策预期博弈,铝行业周期机会正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