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它是孙中山总结了辛亥革命以来历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求革命新道路的结晶。军校从创立到组织训练,都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同舟共济进行的。军校建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注重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和实际联系的教育方针。这些历史经验,对我党我军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埔军校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战斗的一个重要阵地。它的兴盛衰落,功过是非,始终同国共两党的亲疏离合密切相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黄埔军校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举世瞩目的。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黄埔军校的历史已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人们却忽视了黄埔军校的信仰与主义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难以获得合理的解释,并使黄埔军校历史的研究难以进一步深入。本文拟  相似文献   

3.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所分校。它的创办是国民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产物。它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注重革命精神,实施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教育纲领,用《新的革命思想和军事科学,培养了一批既有革命理想,又能掌握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的军政兼备的革命干部。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本院校建设,以及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历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祖国东北边陲重镇哈尔滨,是国共两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国共两党成立后,都不断派党员到哈尔滨进行革命活动。到1923年,哈尔滨的国民党员有杨守愚、邢纯瑕(邢春霞)、齐东野等,还没有建立国民党组织;共产党员有陈为人(陈涛、陈洪涛)、李震瀛(骆森)、陈晦生(陈作霖)等,共青团员有彭守朴(彭树棠)、李铁钧、汪洁曼等,已建立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创立于一九二四年五月。它的肇建,对大革命时期军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军事干部。它的某些制度,也为以后我军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在国内以至世界革命军事史上,具有卓越功绩,特别是政治教育方面的成效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推动了全国人民和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共产党人李大钊是我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积极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为建立、发展和巩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不辞辛劳,奔走在大江南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积极同孙中山联络,努力促成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酝酿台作,开始于一九二二年。当时国共两党都愿意改善彼此的关系,以适应革命的需要。一九二一年六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打算与孙中山直接见面,交换关于中国革命的看法。李大钊请蔡元培把马林介绍给孙中山。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日,马林在张太雷的陪  相似文献   

7.
王艳丽 《文教资料》2011,(25):94-95
本文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分析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情况下,从对立走向合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对抗战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妇女领袖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邓颖超、蔡畅等中共妇女领袖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协同尽力、真诚合作,共同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领导妇女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其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蒋介石周恩来率领黄埔师生,在平定商团,消灭杨、刘滇桂军,两次东征的战斗中,越战越强,使黄埔军从五百人发展到威震广东的第一军,成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进行的。军校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设置政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革命思想;坚持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和实际联系的教育方针。总结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对于大力提倡发扬黄埔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创建于1924年5月,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因校址在广州珠江中的黄埔岛上,通称黄埔军校。军校校门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军校以其先进的思想、崭新的制度和人才辈出而闻名于世,在当时被誉为:“革命势力的创造所”,“国民革命的中心”。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正当孙中山在失败的痛苦中苦闷徘徊的时候,1921年底,经李大钊介绍,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们向孙中山介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民革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安徽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遵照中央指示积极行动,在成立地方党部、组织武装暴动和工人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于国民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进。在反动势力背叛革命以后,共产党认真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开启了土地革命的历史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中,作为合作主体的中国国民党,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始终存在着对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基本意图.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关系的认识,将有重要的价值.国民党的限共策略起始于孙中山决定联俄容共战略决策之时,伴随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而确立.因此,孙中山时期是限共策略的确立时期.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陈炯明叛变之后,痛下决心转变革命策略,决定对外联俄,以争取国际援助,对内改组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自身建设,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无论联俄还是国民党的改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在这一基本目的支配下实行国共合作,就必然采取对共产党既联合又限制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2012,(Z1):12
近千名应届大学生PK竞聘。但企业仍招不满。这就是管理培训生。管理培训生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大学生?为何让企业如此焦虑不安?我们亲历招聘现场、邀请面试官现身说法、采访负责管理培训生招聘的第三方企业、与企业HR和从千万人中获胜的管理培训生交流、暗访管理培训生的导师……从而,还原管理培训生招聘背后一幅真实的画面——企业的管培生项目就是培养若干年后中高管理层的摇篮,企业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5.
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曾先后制定过两首校歌。第一首校歌《陆军军官学校校歌》,制定于1924年,歌词是:“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  相似文献   

16.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大门书有一幅醒目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门联体现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宗旨,即要造就大批不贪生,不怕死,不谋私利的将领和士兵,以挽救民族危  相似文献   

17.
满打满算,从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筹建,到1928年秋迁址、改名、易帜,黄埔军校作为一所学校,办学仅仅七期,历时也不过五年,但门下走出了那么多的将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恐怕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就是在世界教育史上,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的步伐。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抗战态度。8月2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这次合作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欢 《课外阅读》2011,(24):20-22
速成的军校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除了共产党的中央党校以外,很难有哪所学校能像黄埔军校这样,深深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因位于广州黄埔的长洲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有过三次大让步,即中共对国民党二大的妥协,这是政治上的大让步;中共对中山舰事件的退让,这是军事上的大让步;中共对《整理党务案》的再退让,这是党务上的大让步。本文将从周恩来对三次大让步的描述、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在三次大让步中的态度两方面对三次大让步进行一个较为清晰地阐述,从而对这段历史有个较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