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伦理价值观比较李鸿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人生信条,可分别概括为人情主义和个人主义。为什么中西方的人生信条会有这种不同?它们在各自的社会中有什么功能?本文试就它们的形成原因、社会功能作一租浅比较,挖掘...  相似文献   

2.
谢光荣 《海外英语》2013,(23):241-242
中西爱情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这些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西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篇论文对中西方爱情伦理观之异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叙事理论和西方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家庭伦理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这些社会要素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变迁和发展,对中西家庭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西方家庭伦理各自的基本特点,并由此导致了中西爱情伦理、婚姻伦理、性伦理、素子伦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由于丈化的异域性和异质性,中西伦理文化表现在价值理念、权益协调、人伦关系、人格模式上都显著不同,各具传统。传统是文化根基,中国当代转型的道德建设应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构,而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的异域性和畀质性,中西伦理文化表现在价值理念、权益协调、人伦关系、人格模式上都显著不同。各具传统。传统是文化根基,中国当代转型的道德建设应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构,而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政治教育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作,传统上都是侧重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没有深入引导公民认知既存的政治制度、培养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及塑造健康的政治心理。传统的政治教育必须改革和发展才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相适应、相协调。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政治教育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优势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要调整视角,完善内部,提高公民对社会政治制度的认知程度,优化公民的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考察近代中西方“文化”概念变迁的基础上,从文化的主体、文化的构成、文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深化人们对“文化”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美术"一词,不仅是它能否用来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值得重新考虑,而且是它能否用来概括西方艺术也许更值得重新考虑.因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也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目前"美术"一词在视觉艺术领域内外所造成的混乱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个人本位,它们各有自己产生的背景。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各有利弊,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应超越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实现这两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国的行政伦理还很不完善,反思中西行政文化差异,借鉴西方以"法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即"法律至上"、"法律制约权力"和"公民意识"的现代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公民监督的提升在当下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不失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西伦理传统差异及对中西政治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根本差异在于价值标准和人性论方面,由此进一步形成权利观、价值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及人欲观、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伦理政治色彩与宗教色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化具有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决定了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又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化和政治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论伦理——伦理概念与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的本义是指人伦关系及其内蕴的条理、道理和规则。伦理是与物理与事理相区别的情理。发现、认识人伦关系中所蕴含的道理,从古往今来无数个体的情感发用中发现普遍认同的情感,“必推其情至于无撼”,并把这种普遍认同的、无撼的情感作为“中道”或伦理的规则以裁量、规范个体或过或不及的情感,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人伦关系的和顺及人伦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就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这就是本义上的“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和“道德”区分不如中国那样细致,故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基本上可以通用。这种广义伦理学把伦理学定义为关于道德的学问。伦理学知识是面向大众生活的,具有理想性、历史传承性、可普适性和知行统一性。伦理学的研究者,同时也应该是他所欣赏的伦理生活方式的忠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伦理行为是受利害人已意识支配的行为,因而分为利人、利已、害人、害已四类。然而,伦理行为又由伦理行为目的与伦理行为手段构成,二者结合起来,便形成16种伦理行为,并可以归结为6大类型:无私利他(包括目的利他的4种行为)、纯粹害人(包括目的害他的4种行为)、纯粹害已(包括目的害已4种行为)、单纯利已(包括目的利已而手段利已和害已2种行为)、为已利他(即目的利已、手段利他的行为)、损人利已(即目的利已、手段损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个人的道德与社会结构是相互观照的,从理论上讲,由个人的道德状况可以推知他所在的社会结构的状况;反过来,由既定的社会结构可以推知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已无法用等齐划一的标准对社会结构加以评估,其主要的理由是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是转型的结果。但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任何含混不清都表明它是暂时性的,都会被或以强制或契约为基础的确定性所取代。①很显然,中国不会重走强制的老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契约伦理的逐渐生成是必然的,这就使传统的道德责任构建基础发…  相似文献   

16.
中西爱情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学发展史上,爱情诗歌的艺术魅力各显风采、中诗集中于唐宋,西诗较突出地表现在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中。两者均旨在抒情,但表达方式呈相逆趋势。中诗往往含蓄隐晦,充分借助物境,感物起兴。主体常为隐性,主客观,心与物紧密相交。西诗达意直观,激烈张扬,亦旁惜他物,但凸现显性主体,主从关系脉络清晰。导致二者异性的根源深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社会是在氏族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民族文化中,高度重视血缘关系,强调等级的差异.在汉语中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之间是一种很常见的称呼形式.同中国大家庭生活方式恰好相反,西方人偏爱小家庭生活方式.长大后便要各自独立门户,他们很少有三代同堂现象,他们的亲属观念较淡薄.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般的亲属与其他人是没什么两样的,因此也就没必要细分是宗族还是外族.正确理解和掌握称谓语的差异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文学已有了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积累中,我国的文学形成了既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学相联系,又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学有显著不同的审美特征。深入研究这些审美特征,既是发掘和继承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需要,又是对近几年泛滥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有力反驳与匡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以“仁”为核心,从根本上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暴力手段的运用,在战争前或战争中常加以“义”、“道”等伦理规则的限制,在战后又通过道义评价影响后来的战争;西方传统伦理多崇尚“力”的运用,注重功利因素,在战争中表现出某种非道义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西历史小说作比较:1.两者的传统及局面 2.中国历史小说目的在于教化,西方重在再现时代 3.对待历史人物,中国作家多作主观评价,西方作家则较为客观 4.中西当代历史小说的不同创作背景及走向:中国作家在思想解放后透过历史看现实;西方作家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社会而背向现实写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