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任伯年的绘画艺术特色可以很好地理解画家的艺术作品,从很多方面去深刻感受任伯年绘画艺术的精神。本文从造型、题材、构图、设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以便了解任伯年人物画的艺术精神与深远影响,领略画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任伯年的绘画融合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借古开今,为中国人物画尤其是肖像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文从图像学角度对任伯年肖像画的造型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解读。其在肖像画造型上的成就对于中国人物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参考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雄  刘显成 《文教资料》2014,(34):55-56
顾恺之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奠基者,何家英是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工笔人物画造型呈现出不同特点,主要体现为时代差异、技法不同,以及追求不同绘画特色和艺术精神等,清晰展示出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历经的图示、文化精神变迁,引发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守传统、破陈规、立新意进行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五四”以后,传统人物画,在引进西学“借洋兴中”、“中体西用”的思想潮流影响下,选择了以西画之法改良中国画的“中西融合”之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客观物象,其认识方法和表现方法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传统人物画对形体把握的能力,并形成了多元化表现的格局。中西绘画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意识,在造型观念、语言形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与冲突。西画语言具有的审美形式意义与中国绘画语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何嫁接,是一个必须把握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怀念昌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人物画反映现实的变革热潮中,浙江美术学院周昌谷等一批青年教师的人物画创作,特别注意现代人物造型与传统笔墨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比当时全国范围的"中西融合"的宽泛实验想得更深入,问题意识更到位,对传统也有更多的理解.因而,这一批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成为全国性的学习典范,并在美术界被称之为"浙派人物画".该派的突出特色,是保持了中国画的基本构架,凸显了中国画的笔墨特色,改造西方全因素素描,创立专业素描教学法,又吸收写意花卉的笔墨和中国古代壁画技法,从观念到艺术语言全面回应和满足了时代的要求,并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笔人物画在人物身体比例、面部轮廓、构图等方面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特色和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具有极其夸张的造型特征并体现了古代画家"不似之似"的追求精神。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外国文化的交汇演变而成的。本文以传统与现代工笔人物画比较并进行分析其造型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写实主义人物画自20世纪以来,历经几代画人的探索和实践,铸造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时至今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写实主义人物画家从当代人面对信息时代的状态出发,在新的视觉体验及现代审美经验的实践中,逾越了传统写实人物画创作模式,强化视觉表现、拓展笔墨形式、关注现实个体和人本主义精神的表达,推动写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前行。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写实性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一样,中国传统人物画也是以关注现实为依归,且以叙事性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事件,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模式。但是,由于绘画材料的不同以及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中国人物画的现实主义与西方绘画又有很大的区别,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西方绘画中的现实主义是写实性的,而中国画的现实主义是写意性的。  相似文献   

9.
正任伯年是"写实"通俗画风新传统的开拓者,其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的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受家庭熏陶,任伯年幼年即能绘画。据徐悲鸿《任伯年评传》中载,其父"能画像,从山阴迁萧山,业米商",曾向任伯年传授肖像画法。青年时期,任伯年在太平天国军中"掌大旗",直到天京沦陷才回到家乡。后来,他到上海学画,并长期以卖画为生。当时的上海,外国商人、地主富绅、官僚巨贾云集,为江南最富庶繁荣的商业大都会。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学科,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绘画风格传承有序,绘画技法丰富多样,经典无数,名家辈出,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得以流传在世的人物画作品中记载。同时,中国人物画风格的变化、技法的发展,也同样映射出中国历史的变革与进展。因此,再一次强调中国人物画的写实精神更有现实的意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风俗的省份,经过历史的逐步演进,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存、相互独立而又多  相似文献   

11.
郑频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98-101
漆艺是一门古老的绘画艺术,具有工艺和材质上的优势,这是其他画种无法达到的.传统中国画人物造型以线描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概括、简练、生动为特点.应用传统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结合漆艺这一优势,是创作出具有中国艺术特点的漆艺人物画的关键.选择以惠安女为题材,更是充分发挥了福建的漆艺和地域优势,是福建当代漆艺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现实的精神现象是传统、“前现代”、“后现代”并存。这三种现象基本上 在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存在:老年人“倾向”传统,中年人“面对”现实,青年人“向往”未来,其内容是交融在一起共时性的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传统张扬的是礼仪,以道德为基础的礼仪至上是传统的核心;现实追求的是经济,以法理为保障的经济至上是现代精神的基础:未来向往的是自由,以人的价值为根据的自由至上是精神永恒的需要,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实的精神现象。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正处在一个建构过程,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图。  相似文献   

13.
写意性不仅只是在写意画中凸显出来,在以工整细腻著称的工笔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工笔人物画"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更是要强调其重要性,本文概括总结了"写意"精神,并从自由性的线条、意象性的塑造、情感性的色彩、写意性的画面这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写意之于"工笔人物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从而引出了"写意性"在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以及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是通过对人物鲜明特征的准确把握,采用书写性用笔与墨色结合的特点,展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与个性,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倡导从中、西文化的角度,理解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及笔墨特点.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开拓写意人物画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形是一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本文把中国人物画的“形神论”置于历史发展的纵向坐标和中西绘画艺术交流的横向坐标中进行考察,进而探讨了当代中国人物画如何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敞开胸怀去研究各种新的艺术流派的造型观念,使立足民族精神基石上的中国人物画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山水画对自然中色光的体现有其特殊的方式。受儒道哲学体系的影响,自古以来画家们把现实中的黑白灰关系归纳为阴阳向背关系,并以其独特的方式——笔墨来表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不仅存在着色光的表现形式,而且对色光的表现是一种超越现实、又存在于现实,具有精神内涵的高级表达方式,是特有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6,(3):130-133
中国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有其自身特点,造型训练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绘画通常意义的素描造型训练方法,人物造型是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的技能,是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的一个难点。线性素描作为一种造型方法应用于中国画人物画造型训练中,既保留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和形式功能,吸收了西方素描的造型义理,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在线性素描应用于写意人物画造型教学过程中,解决好线与明暗空间的关系以及人物形体结构的方法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利娅 《考试周刊》2012,(19):19-19
时装绘画与传统人物画之间有着相似性,两者都是把“人”作为描绘的主体。目前国内的时装绘画艺术大部分受到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影响,特别是人物画中所展现出的美学思想对现代时装绘画艺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鲁班精神是中国文化在传统建筑行业形成的特有精神品质,是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建设类院校培养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过程中,将鲁班精神贯穿到高校德育过程始终,对培养优秀的建筑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鲁班精神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传统建筑行业对鲁班的崇拜,是鲁班精神世代传承的基础;祖先崇拜现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实基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影响下的鲁班精神,有中国传统伦理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传统建筑文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所呈现出的最为不朽的现实主义经典力作,它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跨越和分水岭,也是中国人物画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实、体现民情最为成功的巨大标志。《流民图》从技法、造型到绘画理念上融中西绘画之长为一炉,创造出一套既不同于传统、又有别于西画的现实主义画风,其价值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它是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的一个重要依托和模本。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画家,促进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