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的认识历史的方法。从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的提出、基本内容、原则和意义来考察,这一科学方法体现了逻辑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的辨证统一,是一种超前的并体现着现代精神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国家与法的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更是马克思从唯心史观走向唯物史观的桥梁。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思想经历“理想主义”、“黑格尔主义和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阶段的历史考察,我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进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品格,为我们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中不仅是研究政治经济学,而且也涉及到历史、哲学及国家与法的学说。关于国家与法的问题虽然在“资本论”中没有给以专门的论述。但马克思是准备对国家与法的问题进行专门论述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即可看到马克思准备对上层建筑、对国家形式进行研究,并且是与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研究。同时在马克思致恩格斯信中也曾说想专门写一下国家问题,但因马克思当时处在极其困难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因而没有写出,可是“资本论”对国家与法的学说有很大意义,首先它是解决国家与法的问题的基础,其次在“资本论”中有几部分是直接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中研究马克思主义──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李海洋叶卫平同志的新著(西方“马克思学”研究)1995年已经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它是一本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专著。西方“马克思学”是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是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为此,他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主要采取了“二分论”或“对立论”的立场:把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起来,企图用青年马克思打倒老年马克思,用马克思打倒恩格斯。然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马克思学”中出现了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新动向,这就是从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的“对立论”转向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一致的“同质论”。以古德纳尔、亨勒、利各比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反思和批判“对立论”的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论…  相似文献   

6.
把“社会历史批评”或“美学和历史的批评”界定为马克思文艺批评的方法,是不确当的。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和批评实践来看,他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本质特征,应是基于文艺“公转”律和“自转”律对立统一基础上的辩证批评,即文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审美批评”和“历史批评”的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水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施正一教授的《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突破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准确界定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理性思维等范畴,从民族兴旺的角度指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辩证地指出理论思维和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抽象”的过程,还包括“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突出强调了后者的作用;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表象———抽象”和“抽象———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指出表象是理论研究的起点,理论研究还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施正一教授为我们指出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建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新层级,在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批判继承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抽象上升到具体”思想,在唯物史观基点上重新构造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使之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上升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对这一方法的深入认识,有必要从文本入手对马克思构造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点、理论实质以及科学依据三个层面做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9.
把“社会历史批评”或“美学和历史的批评”界定为马克思文艺批评的方法,是不确当的.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和批评实践来看,他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本质特征,应是基于文艺“公转”律和“自转”律对立统一基础上的辩证批评,即文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审美批评”和“历史批评”的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水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运用并证明了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恩将斯揭示了这一方法的普遍意义,认为马克思解决了“与政治经济学本身无关的另一个问  相似文献   

11.
《莱茵报》时期利益问题是马克思遇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必须要对其“发表意见”的一个“难事”,是马克思产生“苦恼的疑问”的问题源点,也是促使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动因”。这一时期马克思对利益与等级、国家和法的关系的分析和认识,表明马克思已经由利益触及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中的关系问题,认识到了物质利益影响和制约着主体活动。但还未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物质利益所决定的客观社会关系,更未认识到“物质的生活关系”对社会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施正一教授的《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突破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准确界定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理性思维等范畴。从民族兴旺的角度指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辩证地指出理论思维和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抽象”的过程,还包括“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突出强调了后者的作用;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表象——抽象”和“抽象——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指出表象是理论研究的起点,理论研究还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施正一教授为我们指出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我们时代的使命。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仅仅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相联系,而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学术化”、“书斋化”的传统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我们主张从文化的意义上“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这样,“书斋”中“纯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无疑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可非议,应当提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伴随着马克思世界观、历史观的转变而不断发展成熟。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他领域。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观有不同的阐述,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论;而且,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探讨,也经历了从“解读经典”向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化及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对人类解放的论证是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从哲学本体论、现实社会层面、基本方法上科学阐释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哲学本体论上,马克思从“类主体本体”到“实践本体”再到“社会关系本体”的推进与提升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及人类解放的根据;在现实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超越现实的无产阶级、谋求全人类解放的力量;在基本方法上,马克思通过“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的方法和经济学论证方法,阐明了资本逻辑运行的本质,论证了人类解放实现的可能性.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对“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在当今世界语境下,为全人类的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价值论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是原始状态下的简单实物交换,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仅只是“事先假定的实物交换”,既不适合于货币存在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更不适合于资本产生后的商品经济。而马克思关于“第三物”的论述表明,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从方法论上讲,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经济人”假设有着质的区别。如果以价值存在和运动在货币居间和资本居间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去反对、排斥、否定马克思对价值本质的抽象规定,就会割裂“共性”与“个性”、“整体”与“个别”、“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从《博士论文》至《莱茵报》时期的市民与市民社会理论,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从“自我意识”出发,探寻人的自由。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希望普遍利益战胜私人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9.
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旗号下,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别出心裁的研究,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等等。对这些流派有的冠之以“马克思学”,有的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的则谓之“新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人们常常感到把握不定。看来,对这些学派从概念上加以规定和区分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学”一词从构词上来考察,源出希腊语,即由 Marx(马克思)加上 logos(学科)而构成 Marxologie(马克思学)。法国学者吕贝尔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克思学研究》杂志上首先使用了这一名词,继而在六十年来、七十年代初的欧美“马克思热”中流传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经提出“消灭哲学”“终结哲学”的命题来表达他“否定哲学”的思想。正确理解马克思“否定哲学”的真实含义,不但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马克思否定哲学问题的历史背景、理解上的主要分歧点等方面入手,对马克思否定哲学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