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观看日全食     
月亮挂在你和太阳之间,当太阳完全被遮住的时候,仿佛夜晚降临。日全食的整个过程会令你激动不已,也许还会有些许的恐惧。在我们印象中,日全食是很罕见的现象,其实不然,大约每一年半就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发生一次日全食。发生日食时,月球椭圆形的影子投到地球表面,在投影扫过的区域内,人们就可以看到日全食。扫过的这片长条形区域成为全食带。由于全食带很窄,一般仅有200千米左右,所以对于在地球上某一特定区域的人们来说,要约300年才能见到一次日全食。如果想直面日全食,除了等待,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日全食发生的新闻,早做准备。日全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轻飘飘”的资源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距离地心愈远,地球的吸引力就愈小。在大气层外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由于还有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宇航员的重量就更小了,轻飘飘的,有时还悬浮起来。这就是“...  相似文献   

3.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处在一定范围内,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就是同频共振。物质或物体通过同频共振而相互作用的现象很多,例如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出现潮汐现象,昆虫和鸟类也是运用共振来发出呜叫声等等。  相似文献   

4.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处在一定范围内,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这就是同频共振.物质或物体通过同频共振而相互作用的现象很多,例如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出现潮汐现象,昆虫和鸟类也是运用共振来发出鸣叫声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航天50年的历史中,人们把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物体、仪器送上了太空,其中一些已经落到了地球上,在落到地球上的这部分物体中,一部分着陆了,还有一部分在地球的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只有极少的一些物体挣脱了地球的重力引力,飞向了新的世界,在更广阔的宇宙中翱翔巡游去了。但还有更多废弃的卫星、火箭助推器残片及其他航天器的碎片仍然滞留在地球轨道上,无休无止地围绕地球作漫无目的地运转。太空碎片的危害1983年,美国女宇航员萨莉·赖德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进行例行观察时,突然发现航天飞机一个观察窗的外层玻璃被打得粉…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5,(1):41-41
即便人们使所有的山脉和海盆都变平,地球也不会是圆的。它像一只巨大的土豆一样有很多凹陷和凸起。不均匀的地心引力使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不同的引力。重力小的地区凹陷比较明显,而凸起的地方地心引力特别高。印度洋海平面局部比澳大利亚海岸的西太平洋海平面低190米。原因是地球内部旷日持久的岩石熔化和不规律的漂流。卫星也察觉到了这种不平。卫星的轨道显示出许许多多的“凹陷”和“凸起”—有时受到较强的引力,有时又较弱。它们表明了重力的波动起伏。波茨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的科学家两年前发送了两颗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现在…  相似文献   

7.
James Oberg和Buzz Aldrin认为,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重力助推轨道将节约运送人员和设备的成本。  相似文献   

8.
卫星重力学基础研究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卫星的发射将大大改善人们对地球重力场的认识,随着CHAMP,G RACE,GOCE卫星的发射将把现有静态中长波部分重力场的精度提高1—2个数量级,并提供长 波部分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这一进展为我国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 这一大地测量的新进展和相关的基础研究方向作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9.
两个物体在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其实质是两个物体各自的动量发生了合成。两个物体各自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速度与质量的乘积就是物体的动量,两个物体接触时其动量就会发生合成。在合成过程中,大动量的物体会对小动量的物体的运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小动量的物体难以给大动量的物体的运动带来同等的影响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说法不对。人走路时,人体的前进是人体肌肉发力和地球对人体的作用力相结合的结果,人不是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向前的。  相似文献   

10.
(上期说到,一只电灯泡大小的空间中释放出来的“魔鬼能量”,就足以毁灭地球,本期,让我们看一看假如地球上所有粒子步调一致,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不注意的时候,地球消失了也许有一天,不用什么高科技的破坏方式,也没有来自宇宙天体撞击的不幸遭遇,我们的地球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就是说,什么都不用做,地球自己也能毁灭自己!真得会发生这样的事?这听上去十分荒谬,但从量子概率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存在的。而这种可能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物质也是由基本粒子的量子微粒构成的。地球由大约2×1050个原子组成,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微观物质,它们…  相似文献   

11.
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标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率为基础的。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利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一起找出该区域的重力异常。然后结合工作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地球的引力突然全部消失,我们可不会只是飘起来这么简单。相反,人类和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变成滚得飞快的"风滚草"。因为地球自转并不会停止,将地表物体和地球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却被切断了。失去引力后,空气、水和大气层也无法继续停留在地球表面,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由于气压突然消失,所有人的内耳都  相似文献   

13.
后人忧天     
45亿年以后,太阳的碳氢燃料燃烧殆尽,这时的太阳处于饥饿状态,它会吞没一切经过它的物体,同时太阳还会膨胀。如果这时地球上还有人类的话,这些人将看不到日全食,幸运的是,他们却看到了月环食,为什么这么说呢?解释如下:现在的情况,当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区时,就会出现月全食;当月  相似文献   

14.
籍利平 《百科知识》2012,(19):10-12
正前不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地球的重力正在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而发生变化。NASA表示,1900~2012年的100多年里,全球气温上升了0.75℃。尽管升高了不到1℃,地球的重力还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NASA的这份报告出自"格瑞斯  相似文献   

15.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科学老师给我们讲的《重力》这一课。重力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可如果人生活在没有重力的世界里会怎么样呢?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呀,好冷,怎么回事?我睁开眼一看,大吃一惊,自己竟然飘在房间的半空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重力学与地震学、地质学、基础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水文学、海洋学和天文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并蓬勃发展,是服务国家测绘基准、资源勘探、军事安全及灾害监测等战略需求和基础地球科学问题研究的关键学科,因此掌握重力学的核心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章在分析我国重力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力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思考内容,涉及海陆天空一体化的立体重力观测技术,海陆天空统一的大地测量重力基准网,地球系统质量迁移与青藏高原动力学问题研究,面向国防安全与太空的重力学,以及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重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知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重力实验的故事: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普遍相信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无关,因此伽利略的实验证实了人们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相似文献   

18.
日食与日凌     
<正>在浩瀚的天际,尽管各种天体和人造飞行器相距甚远,并且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在太阳系中,太阳、地球、月亮以及人造飞行器的光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生作用的,由此呈现的光影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据称,一个地方的人如果不去其他地方,平均400年左右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2015年3月20日,一次壮观的日全食在天宇上演,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无缘目睹这一奇观,只有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地球来说,拥有月亮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这是如何发生的?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1.俘获说在太阳系中,大多数卫星都在土星和木星等气态巨行星的周围存在,与地球类似的只有火星,它拥有两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对于这两颗卫星,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它们可能曾经是小行星,后被火星的重力所俘获,变成其卫星。俘获说认为,月球也可能是在靠近地球时  相似文献   

20.
孙小科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61+165-61,165
人们常常习惯于以地球为参照系,把物体的下落运动看作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实事上地球自转,存在自转角速度,是一个非惯性系,物体下落要考虑科里奥利力效应,下落就会向东偏离,如果再考虑到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作用,这种向东偏离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