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鲁迅在《孔乙己》中,动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孔孟之道毒害,并成为其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典型——孔乙己。笔者想着重分析一下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先,作者在人物外貌描写上运用对比手法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小说开始介绍了来咸亨酒店喝酒的顾客的喝酒方式:“短衣帮傍午傍晚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作者开始先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对比艺术已被广大的读者所公认,特别是中学师生在理解与欣赏这篇小说时,往往还对该文精彩对比作特别的归类分析.其中短衣帮的站着喝酒的"短衣"和"站"与长衫主顾慢慢的坐喝的"长衫"和"坐"的对比无疑易被大家关注,因为这组对比是分析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的要素之一.而平时"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中的"站"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时"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中的"坐"的对比分析与欣赏就容易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悲剧小说,他这个人则是罪恶的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剧人物。但鲁迅先生在该小说中从来没有忘记过要读者在阅读中除了痛恨封建的旧制度的同时,关注该人物的喜剧性特色,包括孔乙己形象的喜剧性,语言的喜剧性,以及精神状态的喜剧性,文章揭示了"短衣帮"与穿长衫唯一者孔乙己喝酒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一文中十三处出现“笑”字,写小伙计的“笑”有三处,短衣帮(众人、旁人)四处,掌柜四处,邻里孩子两处.而这些不同身份人的笑,都是由孔乙己可笑的行状、言语、动作而引发的,穿长衫站着喝酒不伦不类,一到店酒客看着他笑:要面子,“偷”和“窃”的辩解,自欺欺人,实不高明,酒客哄笑;戳痛精神,满嘴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招致哄笑;教“我”“回”的四样写法,无用,无聊,真是好笑;不看对象,面对单纯、天真的孩子,也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孩子不解在笑声中走散;以手帮脚,凄惨兮,仍要面子,落得个最后一笑.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人物体现了时代、人物关系、人物三者的统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经济地位属于"短衣帮"的,"穿长衫"又说明他的思想意识是属于封建阶级的。孔乙己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也深刻地显示出新旧文化的冲突。教学中,对《孔乙己》这部作品,除了应有以上理解外,还应结合实际,对作品进行新的解读,获得新的感悟,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傅晓 《考试周刊》2015,(8):19-20
<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既是整个社会环境逼迫的结果,又是他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所致的。"站着喝酒"已说明他根本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又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非常迷恋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8.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时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相似文献   

9.
提到孔乙己,大都认为他不愿脱掉长衫,是为了显示与“短衣帮”的不同。以表明自己高人一等的读书人身份。例如李祖军老师在《〈孔乙己〉的对比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中说:“孔乙己不愿脱下这件长衫。  相似文献   

10.
陈烨  孙德喜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40-42,67
孔乙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他的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特征.本文欲从三个方面去探究孔乙己的矛盾身份特征:穿长衫的人站着喝酒;读书人的"事"与是;去酒店喝酒的初衷与结局.对这些矛盾的解读,能让我们对孔乙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与思想价值有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鲁迅曾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小说。在不足3000字的篇幅内,鲁迅不仅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特别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得凝练精粹,是一篇艺术精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孔乙己,环境是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的表现和处境,将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开头就对咸亨酒店这样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绘,揭示出它独特的“格局”,这是一种体现严格的顾客身份的等级制格局,分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上等人…  相似文献   

12.
试看短衣帮们是如何无情地嘲笑孔乙己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有句名言: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播种下的是作为读书人的清高和尊严,其人生的目的是中举做官,但是随着其科举考试的失败,他收获的却是凄惨、暗淡的人生。他既融不进长衫主顾们的阶层,又不能和短衣帮们打成一片,显然是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如果说科举考试给了孔乙己一记重创。那么,短衣帮们的讽刺、挖苦、哄笑则完成了对孔乙己的最后摧残。  相似文献   

13.
穷困潦倒到只能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一直不愿意脱下表示自己身分的“又脏又破”的长衫。可是,当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却只“穿一件破夹袄”,盘着腿,是用两手慢慢“走”来的。那么,这时孔乙己的长衫哪里去了呢? 对此,文中没有明说。作者通过孔乙己衣着的变化,给我们留下了启人深思的悬  相似文献   

14.
对比是艺术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它“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互相辉映的对照,突出了各自的特征,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意义,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孔乙己》以对比写人,从而揭示人物身份,刻绘人物性格,披露人物灵魂,表现人物命运,彰显文章主旨。一、不同人物的动作对比,揭示人物身份,交代社会环境主人公孔乙己生活的清末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作者没有从政治的角度去谈,而是从生活中去写:到咸亨酒店去喝酒的人,一类是“做工的人”“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一类是“穿长衫的”主顾,“踱进酒店,……慢慢的坐喝”。这一“站”一…  相似文献   

15.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16.
喝酒者的分类“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一段话,除了别的作用之外,就是将喝酒的人分成了类别。首先是两个大类:短衣帮和穿长衫的。短衣帮中,又分成了三个小类:“买一碗酒”,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提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喜欢穿长衫,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以此来区别于那些干粗活累活的“短衣帮”。他站着喝酒,口袋里经常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很多人感叹自己成了“现代版孔乙己”,直言学历是下不来的高台,是脱不掉的长衫。诸如“读书让我不满足于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哀叹横行网络,进而带火了所谓的“孔乙己文学”。  相似文献   

18.
对比,作为鲁迅先生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孔乙己》中也随处可见。现简要谈谈小说中每一组对比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对比:   A“短衣帮”靠柜外“站着喝”。   B“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咸亨酒店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说介绍两种喝酒的人:一种是“短衣帮”——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是“穿长衫的”——悠闲阔绰的剥削者。句中的“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孔乙己…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文本世界中存在着一些很有意味的符号形式。酒店浓缩了孔乙己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人格分裂,形成孔乙己自我的迷失与他者的围困;服饰体现了难以突破的文化坚壁与隔离,长衫更是孔乙己心灵被异化与扭曲的承载;极度简化的人物关系是鲁迅小说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独特结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读过小说《孔乙己》,大家一定会对文中的笑声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多处写到笑,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为作者的匠心独运。从结构上看,“笑”字贯穿全文。“笑”之一。“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所到的酒店——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课文开头通过对两种喝酒人——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介绍,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压抑、沉闷、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等级森严、贫富悬殊、冷酷、虚伪、势利的社会。“我”这样一个刚涉世谋生的孩子便被这样毫无生气的氛围笼罩着,是极少有欢乐的,孔乙己到店引起的笑声对我来说,当然是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