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承认巴别尔比他写得更凝练;博尔赫斯觉得巴别尔的作品享有散文难以达到,只有诗才配享有的荣耀;奥捷克认为巴别尔与卡夫卡“同让每一根神经颤动”;卡尔维诺以为《骑兵军》是“本世纪写实主义文学的奇书之一”。  相似文献   

2.
站在一个普通记如何实现新闻作品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我们研读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评报》(以下简称《评报》)。媒体的总编辑,不可能天天去开会贯彻他的传播思路,不可能天天去向每个记编辑诉说他的灵感,不可能天天去评价每件新闻作品的优劣,更不可能自己天天去四海捉“鳖”。而《评报》则是把这些“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一条途径。我们认为,《评报》具有如下四项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青年何世良,在短短的不到10年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的“砖”雕塑作品,《吐艳和鸣壁》和《百福晖春图》。其中较早完成的一幅《吐艳和鸣壁》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百福晖春图》是最近才雕刻完成,这件作品比《吐艳和鸣壁》大了四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砖”雕作品。我敬重这位年轻人,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懈地追求。何世良曾真诚地告诉我,他做这两件砖雕作品并没有赚到钱,他做这两件作品主要是出于喜欢做砖雕,他说他非常感谢“宝墨园”和“粤晖…  相似文献   

4.
卡尔维诺在讨论文学中轻的风格时,举了这个例子,说明轻需要获得一种具有“象征性价值”的视觉形象:“唐吉诃德以长矛刺穿风车的翼板并被吊到半空中的场面,在塞万提斯的小说中只占寥寥数行。我们甚至可以说,作者只把他的资源的一丁点儿放进这个段落。尽管如此,它依然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这段文字,也恰好可以用来说明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一书所具有的象征性价值。这包括:一、注意细节又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20年代中期,蒋光慈这个名字以及他创作的一些洋溢着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作品,开始在青少年读者中广为传诵.不少人在他的作品影响下走上革命之路.当时曾在中国国内从事革命斗争的朝鲜革命家金日成,就受到过这些作品的影响,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还深情地说:“我们在中学时代,在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的同时,还读了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鸭绿江上》、《少年漂泊者》、《阿Q正传》、《祝福》、《铁流》等许多革命小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状况,更加坚定了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决心.”这里提到的《鸭绿江上》和《少年漂泊者》两篇小说,就是蒋光慈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连同旅俄诗集《新梦》,是他以职业革命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标志.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位早期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地投身于革命文学的创作,更加坚定地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荐书     
《帷幕》[捷克]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定价:18.00元昆德拉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将我们带到友邦,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作为《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的延续,《帷幕》以更加自由的笔触探索了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织的小说艺术世界。他努力在小说中发现的,是“人性”的神秘。在昆德拉看来,小说家不仅仅是取悦读者的人,他更像是远方亲切的父亲,不是太严肃,早就不“把人们的严肃当一回事”,跟读者讲着生活的秘密。本书所勾勒的,正…  相似文献   

7.
湖南真是个灵异之地,刘茁松真是个可人儿。 1997年7月底,我接到他的一封信,信上说,他记得我是个写小说的,多年前曾看过我的作品,最近看到他们社出的一本书中收有我一篇《何日看遍长安花》,始知我已经改行做学问了。“然而你的文章,分明却保留着小说家的生动与机智,从中还可看到您的天性中的风趣”。末后说想为我编一本散文集,放在他们社的“小说家散文丛书”里。供职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古典理论室。  相似文献   

8.
因题材和风格,卡尔维诺在中国一直处于小众认知的范畴。但这个著名作家却日益成为中国都市小资点缀文化身份的标签,人们更多的是对他进行消费而非阅读2012年4月,译林出版社将过去十余年来陆续推出的卡尔维诺作品重新包装,集为一套16种、共19册的"卡尔维诺经典",再度上市。它们现在有了统一的外观设计,浅色的书封既素雅又庄重,全部硬皮精装,无论摆在哪家书店,都显得不同凡响。我们好奇的是,今天的中国会给卡尔维诺一个怎样的市场反馈?  相似文献   

9.
徐光耀曾在给他孙女的“世纪留言”中谈到自己对文学的贡献,“你爷爷一辈子引为自豪的是写了一本《小兵张嘎》”,这是自谦,但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确实奠定了他小说家的地位。此外,《平原  相似文献   

10.
予民毫无顾忌地将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命名为《书生气》,并在付梓之前送来清样,嘱我为序。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们都爱读书,对于书生的优长劣短,有共同的感受。他既然给了我这么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也就不避“佛头着粪”之嫌,写出如下一些文字,与予民及喜欢予民作品的读者交流。予民曾长期主持《中学生阅读》杂志的“杂文精品档案”专栏;为便于阅读理解,时常邀我评点其中的一些作品,以期在学生中起一点儿提示和推介作用。去年夏天,他携来谷长春先生的《“书生气”辨》一文,要求仍然是不走诸如“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作品评…  相似文献   

11.
书讯     
随着电视剧《金粉世家》的热播,张恨水这个名字一下子又回到了当下读者的视野中。他的作品一部接一部重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张恨水热。其实,张恨水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极有成就的散文家,他一生创作散文四百余万字。《绿了芭蕉》就是从其洋洋数百万言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的一本散文集。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前夕,那个同林彪、“四人帮”关系密切又颇具权势的“理论权威”,在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八二八——一九○三)早期作品《气球上的五个星期》中找到一些“问题”,便肆意夸大,大嚷大叫说这位科学文艺家是在“恶毒攻击非洲黑人”,判定凡尔纳的作品统统是“大毒草”,勒令停印当时已翻译出版的凡尔纳的全部科学幻想小说。这是林彪,“四人帮”一伙对科学文艺的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13.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14.
喜爱外国文学的人,大约都读过或听说过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的作品。这是一位丰产的科学幻想作家,不用多想,就可以举出他的一长串作品:《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十五岁的船长》,《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气球上的五星期》……凡尔纳凭他那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机俏而幽默的语言,不仅为他那个时代的读者,而且为后世热爱读书的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迷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秦牧谈题目的学问秦牧在《艺海拾贝》一书中,谈到题目的学问。他说:“搞文学工作的朋友,很多人都有这个体验:给作品起题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虽然题目一般并不能使已经写好的作品内容变好或者变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我们只要举这么一两个小例子就够了。”“鲁迅回忆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那组文章,陆续在《莽原》杂志上登载的时候,总题目本来叫作《旧事重提》,等到1927年结集出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阿来的小说基本上以藏区作为描述对象,不管是在《尘埃落定》还是在《空山》系列中。这不仅因为他是藏族作家,更为重要的是他有一种母系情结。基于这个缘故,我更乐意将他称为民族作家,而不仅仅是个小说家。也因如此,他的小说与同类的作品相比,多了一重质感。  相似文献   

17.
我最初认识潘国平是在稿子上,那是1980年的事。他不仅经常写稿,还常常附上一封简短的信, 什么“不求见报,只求赐教”,“我已作了修改,请再指点”云云。这三言两语,看得出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虚心使人进步。到了九十年代,潘国平采写的新闻作品不仅在《徐州矿工报》面世,而且上了省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和《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小说家陈村在给《现代家庭》的一篇短文中真诚地写道:他的女儿天天爱听故事,她知道没画的书也是好东西之后,就来派作家爸爸的美差。然而,陈村叹道:“为儿童选故事是很难的。世上倒不缺少《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悲惨的故事,或者《狼和小羊》一类教育型的故事。真正使孩子快乐的、忘乎所以的、浮想联翩的故事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19.
事实也证明,《品三国》的畅销是营销策划上的成功。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我们对易中天和他的作品的深切了解,我们做的是“好米之炊”。  相似文献   

20.
我领到了一张记者证,墨绿色的。我成了《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和我同屋的是一位老记者,方正的脸庞,宽阔的前额,戴一副近视镜,举止沉稳,每日里埋头写稿,十分认真。我受命采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邵一海。真没想到.我们的交谈.成为我踏上新闻工作岗位难忘的一课。假如你是《解放军报》的热心读者,一定对邵一海这个名字不感到陌生。因为我军三十年来一些英雄人物的报道,象安业民、王杰、麦贤德、陶绍文……他都参加了。也许读者最为熟悉的是他近几年发表的《所谓“二月逆流”的真相》《“联合舰队”的覆没》《最佳轨道的探索者》《在核科学技术的高地上》《希望之光》……他那朴实流畅的语言,简洁明快的风格,给军内外的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他从一九五○年走上新闻岗位,写了近两百万字的新闻作品,有不少佳作被收入通讯特写、报告文学集,有的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一九八四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