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皖北的正阳关、临淮关因优越的地理区位,明清时期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水陆交通中心。近代以来,新式交通方式冲击传统交通格局,导致皖北交通中心发生位移。随着安徽地方政府和绅商筹建以正阳关为中心的铁路计划相继流产,蚌埠势不可挡地取代了正阳关、临淮关,成为皖北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的发展与交通结构、通畅程度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关联性在区域金融网的形成初期是比较显性的.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成为皖北区域经济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显然受惠于新型交通网络.但是,交通推动金融业发展是有限度的.铁路运输不畅和相对落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制约蚌埠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铁路交通与东北近现代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东北铁路交通网的形成过程和东北地区铁路建设概况,阐明了铁路交通在促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工农业发展及新兴城镇崛起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提出了今后东北地区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蚌埠素称"火车轮拖来的城市",它的城市的发展完全是因津浦铁路的修建而起,是典型的"先有铁路后有城市",故被贴上"典型的交通型城市"这个标签。前辈学者往往也基于此研究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文化层面是城市走向现代化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蚌埠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各个层面中,文化层面起重要作用,正是滥觞于传统社会带有浓重淮上特色的淮河文化,使得蚌埠清末民初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与沿海开埠城市迥然不同的别样风情和另种异趣。  相似文献   

5.
郑州的地域交通从以传统水运和驿道为主到以近代铁路为主导,经历了由盛及衰、复又兴起的演化过程。平汉、陇海铁路的筑通,改变了中原地区的交通布局,突破了郑州地域发展的时空限制,为区域社会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郑州交通区位的提升,使得传统的运输渠道以及区域间人员商货的基本流向由此发生转换,郑州地域的经济体系和空间结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以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了区域经济中心由水运便利之地向铁路沿线城市的位移,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地域经济的中心地;郑州以铁路为桥梁连通外部世界,改变了该地域传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市场化、外向化转型,从而引发区域商业和工业空间的演变;由于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使得原本分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布局呈现聚集的趋势,由此带来郑州区域市镇的兴衰更替,传统市镇趋于衰落,铁路沿线一批新兴市镇悄然崛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蚌埠多年来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蚌埠在交通区位、国家政策、科教和工业基础方面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依然存在工业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建设等是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1871—1918年是德帝国时期,这段时间内德国铁路交通发展异常迅速,而中国亦开始了独立的铁路建设。两国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同在于:德国铁路交通建设起步早,工业基础比较扎实;中国铁路建设起步晚,工业基础薄弱。德国铁路交通建设的主体是由私营发展至国营,而中国铁路交通建设的主体是由外资筹资、发展至民营为主。德国开始步入交通科学制度化建设时期,形成初步的交通科学体系;而中国在缓慢地推进国内的铁路里程,为后来的铁路建设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论19世纪美国交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美国交通革命,有着丰厚的内涵。公路的延伸,运河的开凿,铁路的修筑,谱写了一曲曲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的凯歌。交通革命先行乃是19世纪美国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关键因素。研究和借鉴美国的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碧石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是中国半殖民时代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实业救国的典范。个碧石铁路的修建不仅是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崛起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半殖民时代民营企业崛起和成长的典范。它的崛起、成长不断启示着后世去认识、去思考、去分析、去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13年至1920年是倪嗣冲督皖的八年,也是蚌埠自开埠到发展基本定型的关键时期。此时期蚌埠经历了从铁路交通枢纽到全省军事指挥中心,再到一度成为行政中心——安徽省省会的变迁,完成了从单一职能城市到综合性职能城市的转变。倪嗣冲执行的减政主义、专力皖北、军事优先等治皖策略是推动城市职能演进的重要力量,折射出政府决策是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