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其”字的穷尽性量化分析,认为“其”作为代词作用频率最高,其中人称代词为尤,主要作定语,功能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甚至成为名词性结构的标志;作为副词使用频率不高,可表推度,反诘,劝令等语气,助词用法日衰,连词用法仅是萌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初高中文言文中"其"字的分析,认为"其"字主要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定语;其次作副词,可以表示推测、反诘、肯定等语气,作连词较少。  相似文献   

4.
朱振家《古代汉语》将“莫之或止”中“莫”,“或”分别释作副词和动词,本认为在此结构中,宜将“莫”解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或”释为句中语气助词。  相似文献   

5.
6.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新的词汇不断产生或新的词义的不断涌现。本文主要研究英语中单词的词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演变。本文借助BYU时代杂志语料库的帮助,以单词"gay"为例详细分析了英语词义的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正> 一、as 作为关系代词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说起英语中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 who,whom,which 和 that,而且我们也知道,who 和 whom 的先行词指人,which 的先行词指物。That 的先行词则既可以指人也可指物。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 as  相似文献   

9.
“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最为普遍.类型也多样复杂。本文通过对‘论语》中“之”作动词、代词、连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试图更好的掌握“之”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而”在《诗经》中共出现57处,有代词、动词、语助词、连词、词尾等多种用法,详细分析“而”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以及先秦的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11.
张祥友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90-92,133
《诗经》中的“言”字用法比较复杂,前人对此问题有所论述,但都有一些问题。总结前人的认识,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言”字有三种用法: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用作连词;用作副词词尾。  相似文献   

12.
副词可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因而在现代汉语交际中使用频繁。传统上,一般将此丰富性归因于其语气和情态的表达功能。但事实证明,依托具体语境、激发对话交互才是更深层的原因。副词可的复杂性以及英汉虚词的殊异,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旨在利用《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通过分析两种经典译本,具体探讨副词可以及汉语虚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尚书》虽然用虚字不多,但虚字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理清了虚字,对内容的理解不无裨益。从其中“而”的用例,可以一窥较早期的“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不可或缺”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很广,而且也不会用错,但是其中的“或”字是什么意思各种词典的解释却并不一致。有的将其解释为“稍微”,有的解释为“倘若”,作副词。  相似文献   

15.
语料库驱动的方法考查了friendlyfire自产生以来的半个世纪里的语义变化和使用频率变化的过程。研究结果发现:friendlyfire在口语体和新闻语篇中使用频率较高;近年来.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语义也有了一些变化;跨距内弥漫了一种消极语义氛围。文章结合社会和历史因素阐述了friendlyfire的演变原因。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开辟了词汇变化研究的新角度.为特殊用途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白云 《海外英语》2010,(8X):181-182
Like一般作为介词和动词在英语中使用,然而是否还有别的用法呢?该文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对like进行检索,考察其作为连词时候的使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首先,like作为连词的意思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次,like作为连词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介词和动词时的使用频率;再词,like作为连词的普遍度在最近十年内呈上升趋势,在口语中的出现最多。希望通过该文能够对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而+谓”可以使用于多种句法位置,一部分“而”分化为假设、转折、承接等连词,也有一部分仍是单纯连词,成为上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不同,中国学生对虚词的使用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在并列连词的使用和名词的搭配上,中国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本文将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对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并列连词的使用及名词society的搭配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帮助学习者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副词“逐旋”在各个时代的使用情况,探讨了“逐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逐旋”的使用是近代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反映了近代汉语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