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丰富和加强。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上教学、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课前学习、课上实践的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模式,即使在新的教学方法中,也属于较新颖的方法。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我国语文教学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翻转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便是新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的一次激烈碰撞。它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全否定,而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之上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针对"翻转课堂"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古诗词教学中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为此,文章在阐述翻转课堂的基础上,以语文版小学教材实际具体分析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典范,近年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模式,是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建立在掌握学习、建构主义、认知负荷、有效教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相关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翻转课堂有效教学受到环境、过程和结果等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师的地位,使教师由主导地位转化为引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以翻转课堂为例,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何兴福 《成才之路》2021,(14):78-79
微课和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以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文章分析微课、翻转课堂的内涵,探讨基于微课的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文章着眼于翻转课堂常用的分组教学这一组织形式,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考察学习小组中的社会懈怠和社会助长现象,并借助有关群体影响的研究,探索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理念,借助微课等技术,为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是目前的微课设计,还是翻转课堂的组织、设计,都存在诸多问题。翻转课堂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问题探究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的一种颠覆,因此翻转课堂、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模式,以支持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基于这一假设,该研究提出了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启发性挫败设计。该文详细论述了启发性挫败设计的四个相互依赖的机制(启发性挫败的问题设计、元认知活动设计、参与结构设计和学习文化的设计),以及原则和原理,以期为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微课的设计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试的压力加重了教学内容的模式化和刻板性,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条件前提下达到共同的标准,因材施教这样的本位理念很难真正实施与开展。由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在三种关系的处理方式上:教与学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知识内化的关系、短期教学效应与长期教学目标的关系,而翻转课堂的突破性,正体现在对这三种关系的协调处理上。文章以《鸿门宴》课案为例诠释翻转课堂理念,使示案自学自主探究在前,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后,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和安排,学生实现了学习形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翻转课堂也进一步促成教师由"教"为主变为由"导"为主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路,其新颖的形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课一般都不太好,尤其是英语学科,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极其缺乏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模式尤其适合这样的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充分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应用到教学中来,翻转课堂就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