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档案》2005,(7):F0004-F0004
1938年11月24日,日军第11军进犯武汉。25日,日军第6师团从黄陂向汉口推进,当晚,日军“都城联队”由汉口东北角进入市区。  相似文献   

2.
黎明,骤响的军号声,划破了洪江古商城郊外的浓雾。立时,演兵场上的喊杀声、坦克装甲车马达的吼鸣、大炮炮弹的爆炸声,在火光中交织成一片,直震得晨星殒落,宿乌惊飞。在这一列列官兵中,当年入缅作战,摧垮日军第十八师团司令部,捣毁这只“森林之狐”老穴的中国装甲兵,最初就是在这里接受训练的。  相似文献   

3.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系中长、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之一.由沈阳沿中长路北进的国民党军新1军、第71军(欠88师),占领开原、法库后,于4月上旬继续向四平方向进攻.至4月中旬,向北满进攻的国民党军先后占领铁岭、昌图、法库等地.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歼火新1军2000余人.4月16日,民主联军集中山东第1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8旅等部,以优势兵力在四平西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歼火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大部.17日,新编第1军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  相似文献   

4.
詹先桃 《湖北档案》2023,(12):44-47
<正>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京都第1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日寇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14日,张万年同志逝世的噩耗在中央媒体传来,我感到深切悲痛.1953年,我在41军(现在的41集团军)开始与时任41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作战参谋张万年同志相识相处,他是我亲密的战友、上级、教师和首长,他对我的关爱,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正>中条山战役,也称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正面战场对日军作战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在此战役中,国军以损失8名将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3军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第3军军械处处长金述之少将,第80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中将,第80军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希贤少将,第80军新编第27师参谋长陈文杞少将,河北民军参谋长刘克信少将,第15军高级参谋万金声少将),  相似文献   

7.
<正>八年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坚忍不拔、共赴国难,用血肉换取的伟大胜利。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云南立即主动请缨,先后组建第60、58军和新3军等3个军,总计40余万人出省抗战,转战华东、华中地区,参与徐州、武汉、南昌、长沙、常德、长衡会战等二十余次大战役和难以计数的师团级战役及守备战斗,在屡建功勋的同时,付出牺牲一、二十万人的代价,部队数次伤  相似文献   

8.
威远堡战斗是我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秋季攻势中对辽宁开原威远堡地区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进攻作战.关于这次战斗,<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列有专门词条,认为是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部奔袭国民党军第53军116师[1].  相似文献   

9.
侵华日军第十八师团尽管未直接参加进攻南京城的作战,但在日军向南京方向进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南京大屠杀初期,该师团一部在南京地区驻扎长达五天,其相关罪责已经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战犯谷寿夫的起诉书和判决书认定。该部在南京城外西善桥地区单独驻扎数日,其在此期间的暴行有明确佐证。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1月25日,侵华日军第13师团一部经福山、鹿苑一线向沙洲重镇杨舍发动攻击,在杨舍东郊西塘击溃国民党军103师一部,攻陷杨舍.沙洲全境沦陷后,境内出现数支属于帮会的地方武装,其中较大的一支是驻扎在锦丰集镇的杨行方商团武装,有100多人枪.  相似文献   

11.
<正>国民党第60军原为云南的地方部队,军长曾泽生是云南永善人,他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毕业后回到云南,长期在龙云部任职。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升任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师长和第60军军长。曾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和赣北对日作战等战役。1945年8月,从云南蒙自、屏边地区率部赴越南接受  相似文献   

12.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随即转入外线作战,发起鲁西南战役,创造了以15个旅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4个师部9个半旅的战例,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战略部署,有力配合了西北和山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作战,同时开辟了挺进大别...  相似文献   

13.
南京、台北受降典礼日军投降代表两处错误及更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南京受降典礼有日军投降代表七人:陆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签字人)、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参谋小笠原清中佐,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福田良三海军中将,陆军第10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陆军南方军直属第38军(驻法属越南北部)参谋三泽昌雄大佐。10月25日台北受降典礼日军投降代表有陆军第10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大将、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海军高雄警备府参谋长中泽佑海军少将等五人。关于上述事件资料中普遍存有两处错误。1.将第10方面军参谋长山春树错为“谏山春树”。如下几种资…  相似文献   

14.
入缅远征记     
参加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至今还活着的少之又少.笔者几经辗转寻访了参加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吴碧川老人. 给郑洞国当卫士 1940年7月,石门县二都乡九峰村16岁的吴碧川被抓到国民党第八军当兵,军长是石门同乡郑洞国,吴碧川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但人很机灵,不久,就被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看中,成为郑洞国将军的卫士.郑洞国第一次见到他,就叫他"吴小伢儿",此后,"吴小伢儿"的名字就在第八军军营传开了.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建设》2007,(4):32-32
侵华日军第51师团第15联队多年驻扎金坛。这是第一、二任联队长池田廉二大佐、斋藤春磨大佐。侵华日军海军航空兵中佐奥宫正武1997年出版《我所看到的南京事件》回忆录及轰炸金坛。1937年12月2日,侵华日军第师团攻占江苏省金坛县。侵华日军在金坛侵占民房作为营房。此1937年11月,侵华日军三次轰炸金坛。这是日军当时所用的九六式轰炸机。侵华日军军用车票(南京至溧水、句容、金坛等地)。《档案与范建学设》贵月/刊图侵华日军入侵金坛的历史图片金坛县薛埠镇的日军警备队驻地(之一)。金坛县薛埠镇的日军警备队驻地(之二)。侵华日军金坛通信队…  相似文献   

16.
刘昆 《大观周刊》2012,(1):25-26
根据原陈赓四兵团作战部长刘兴用笔记本中的“在广州师团干部会议上,陈赓郭天民任命我为西江纵队司令,刘一新为政委,贾(看不清)为参谋长,指挥13A,14A,15A及兵团直属部队及其他军从广州向高要——悟州——南宁进军。”的记载。笔者上网交流了这一历史线索,结果发现:四兵团为何更名,实为四兵团在解放广州时,予尴尬环境中求生存所致。  相似文献   

17.
襄东战役为“枣宜会战”的第一阶段。1940年5月,侵华日军在园部一郎指挥下,以三个师团以上的兵力,分三路西犯,企图先消灭襄东地区国民党军主力,然后略取宜昌。国民党政府以第五战区为主,组织二十六个师以上的兵力,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在北起豫南新野、南经襄樊、宜城、荆门、当阳一线东侧抗击日军。 在这一战役中,右集团军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中央集团军第84军第173师师长钟毅将军等壮烈殉国。现从馆藏档案中选出襄东战役史料发表,供研究抗日战争史参考,并志是役殉国的张自忠、钟毅及其他将士。  相似文献   

18.
广东平叛,孙中山任命他为师长 戴岳(1888-一1970)字希鹏,原名哲人,别号翊庭,湖南省新邵县人.家境比较贫寒,小学半耕半读后,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因仰慕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故改名岳,字希鹏.1903年升入湖北第三陆军中学,同年与挚友方鼎英等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3岁的戴岳直接参加了黄兴亲自率领指挥下的保卫武昌战役,并担任独立标(后改团)第三营督练官.在坚守武汉三镇的战役中,他与鲁涤平(管带)身先士卒,指挥作战,多次打败清军的疯狂进攻.在激战时,身受创伤,坚持不下火线,曾受到黄兴传令嘉奖.  相似文献   

19.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作战失利,退守冀南。随着中日战局的急剧变化,蒋介石于1937年12月退出南京,驻足武汉,几经权衡,决定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准备入川。此时,对蒋介石亦不满的地方部队首领刘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均因不满蒋借抗战之机消灭异己,于  相似文献   

20.
8年抗战中的川军第20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军是一支由川人组成的国民党军队,抗战爆发前为四川军阀杨森的私人武装,初辖7个混成旅,1个宪兵团,1个手枪团。1926年,杨森的这支川军被广东国民政府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杨森为军长,朱德为党代表,共辖8个师。1936年,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指挥,在川、康、滇3省追剿红军。全面抗战爆发后,20军由贵州出发,踏上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