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正续一切经音义》一书包括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两种音义。慧琳,中唐人‘长安西明寺僧,俗姓裴,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人。他博览群经,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其音;引《说文》、《字林》、《正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略》、《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其义。凡此十种书所不具备  相似文献   

3.
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是我国唐代一部集诸家训释佛经音义之大成的佛典文献。慧琳案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了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中外交往史等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文献学、语言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曦 《天中学刊》2011,26(6):75-78
《慧琳音义》转录有《玄应音义》三百多部经的音义,但并不从属于此前我们发现的《玄应音义》两大版本系统碛砂藏系或高丽藏系中任一系统。二者成书相距仅150余年,《慧琳音义》“可能比其它传本要更多地保存了其原貌”。我们将《慧琳音义》与碛砂藏、高丽藏二系进行对照,发现《慧琳音义》在《玄应音义》的校勘中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慧琳《一切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是我国古代佛经音义中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它的介绍,至今都较为浅略。本文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开掘和研究,考证了此书的成书年代、性质、规模和编排次序,并阐述了此书的编纂指导思想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中涉及到文字学术语失收、释义欠妥、释义不足、书证滞后、书证缺欠的情况颇多,今据慧琳《一切经音义》补之。  相似文献   

7.
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写卷羽56号为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至第6卷的内容。该文移录了此残卷的内容,并以高丽藏本、碛砂藏本、《慧琳音义》转录之《玄应音义》以及碛砂藏本《华严经》经文对勘,作了详细的校勘。在此基础上,就写卷《玄应音义》与慧琳本之关系、《玄应音义》所据佛陀跋陀罗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与敦煌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传世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卷品开合不同以及高丽藏本、碛砂藏本与慧琳本的关系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慧琳《音义》中"吴音"之性质,前贤有不同观点,我们赞成该书之吴音为唐代吴方言实际读音,而非《切韵》音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慧琳《音义》中“吴音”之性质,前贤有不同观点,我们赞成该书之吴音为唐代吴方言实际读音,而非《切韵》音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自汉以来,《孟子》名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之“蹴”多释为“踩踏”之义,但是这种解释在语法和语义上都存在可商榷之处。根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的释义,检索古书及注疏中大量的实际用例,同时又以活的现代河南方言作为佐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运用现代语义学理论对“蹴”进行了更为科学、准确的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借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中有36条明确注明“借音”性质的语言材料。玄应所谓借音和假借有相同的内容。玄应所谓假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通假。通假是古人所谓假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唐释慧琳的《一切经音义》网罗古训,音释梵经,摭拾綦广,包孕弥富,反映了唐代封建经济文化展发盛况。其隶事运古,信手挥霍,犹陶朱、猗顿之滥用金布,所存古义和佚书为数颇多,犹如一座宝库,琳瑯满目,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其浩博无涯,洵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和陆德明《经典释文》。清光绪初年,杨守敬从日本访得此书后,近代学者无不叹其宏博,有从中辑佚的,亦有引作考证的,然对慧琳生平的探究尚付诸厥如,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研究和考证,以求弥补此厥。一、夙蕴懦术,弱冠出家慧琳(公元737~820)姓裴,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人。疏勒为汉时归地,“唐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史记》凡217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史记》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开元时期新罗僧慧超撰写的《往五天竺国传》早已佚失,但因被保存在敦煌藏经洞,故得以于20世纪初再次被发现;也因其传记标题、作者姓名以及一些词汇曾被慧琳编入《一切经音义》,所以才能被伯希和等人识别出来。慧琳所摘词汇,是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关键线索。这些词汇,既有与敦煌本相合者,也有词义相合而文字有异者,更有超出敦煌本者。对慧琳所摘词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敦煌本《往五天竺国传》的内容及性质,也有益于深化对慧琳所见三卷本《往五天竺国传》之内容、篇幅以及形成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佛典音义有36条梵汉对音材料和3条汉语注音材料标示“楚夏”。前者涉及语音的历时演变、对音源词的不同、梵词音节切分标准的参差、清音浊音的对立和文字的形体讹变等内容;语音的历时演变和切分梵词音节标准的参差是其核心。后者喻指汉语语音的方俗分歧。术语“楚夏”标示的是所谓正梵音之外的种种对音形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今通行本《说文》为宋初徐铉奉诏就李阳冰改本和当时所见各本重加整理而成,往往今本《说文》所无,唐宋典籍中所引《说文》则有之。本文将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与玄应、慧琳等撰《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及今本《说文》逐条加以比勘,就其异同之处对《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的版本及唐写本《说文》的原貌进行了考探。根据《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可证唐代流传的《说文》当不止一种版本,唐写本《说文》口部残简与木部残卷确为唐本。  相似文献   

18.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慧琳《圣教序》及《述三藏记》音义所据的佛经本子附有太宗、高宗对玄奘法师表谢的手敕报书文字,这与藏经的记录有所不同。今见《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与《圣教序》及《述三藏记》亦存在一定文本差异。慧琳音义所据藏经具有较高的版本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