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菁晶 《考试周刊》2007,(50):61-6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商务英语教学应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度责任感并具备团队意识的学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团队与团队精神,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指出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2.
杨秀军 《文教资料》2010,(36):246-247
团队精神是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团队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指引下,通过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所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高校学生干部要确立团队的共同目标,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在组织活动中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培养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大信息、竞争激烈的社会,这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但应当具备各种专业知识,还应当富有开创精神和团队意识。而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如李开复所言:“在21世纪,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需要跨领域的合成”,“过去也许在很多的环境里面,你作为一个孤僻自傲的天才会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在大大地改变了”。  相似文献   

4.
团队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校体育活动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体育比赛往往只追求个人基本技战术和依赖于个人身体素质的运用,忽视了学生间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时至今日,社会发展需要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精神越来越受重视.而高校体育活动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团队合作意识的缺失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呼志锋 《学周刊C版》2020,(10):155-156
对于当前的初中生来说,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其今后走向社会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够通过合作获得双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初中生缺乏团队意识,也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和培养。体育教学则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为此,探索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解析"团队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怡  于德利 《职业技术》2006,1(11):124-12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团队精神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团队建设及团队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介绍团队精神的内涵出发,着重讨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为实施团队建设的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团队精神培育——新世纪大学德育的崇高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正在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品质规范。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和而不同,可以优势互补。团队精神产生的前提是环境和机制,团队精神的本质是"人品管理"。德育要营造的就是团队磁场、团队思想。而团队思想的细化就是遵纪守法理念强化,是公共意识、尊重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8.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本文以大专院校足球运动为例,通过对团队精神的理解以及团队精神与足球运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培养足球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增强球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一、团队精神概述 时下,"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群体,在英文中为Group;团队,在英文中为Team,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能力,而一个有高度竞争力、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团队精神"(Team spirit).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充满竞争,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但是现在很多人缺乏团队精神,不懂得如何合作。这与我们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专业精神和团队精神。高职院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办学和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认真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部分青少年甚至成人中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中国人比较松散.虽然非常注重家庭内部成员的共同利益,但社会成员之间却缺乏信任,团队意识不强,常常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忽略团体利益,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班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各项活动开展得好、在全校师生口中倍受称道的好班。这是一种学生的内在需求,是我们打造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班级的根基。学生如果是在一个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的班级中,会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会自觉遵守班级纪律。那么如何培养团队意识,打造班级精神呢?  相似文献   

14.
团队精神是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团队的认同和对团队精神的认知;加强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训练,促进团队意识的外化;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指导,重视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团队精神的培养;以教师的团队精神垂范、引领大学生的团队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只有具备团队精神,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初中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初中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肩负着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任,因此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挑选符合初中生成长规律的体育实践活动,开发初中生的潜能,锻炼初中生的团队精神和共赢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将在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其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为一支团结协作、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团队,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正确引导、健康成长,并具有大局意识和服务协作精神,是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一个松散的、普通的群体不等于团队,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应具备相应的团队业绩和团队精神。团队业绩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个人成果和团队的集体成果,而不仅仅是团队成员个人成绩的总和;团队精神则集中体现为大…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从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存在、发展和繁荣昌盛,到一个地方、单位和家庭的兴衰,都是和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生活语言的产生已充分说明了大众对团队精神的认可和肯定。团队精神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单位的前途。目前,我们公路行业在建立和完善现代行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行业文化的建设。本文就团队精神培养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深入的分析。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说: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就我理解:团队精神就是全局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战场上的指挥官,有了正确的指挥,科学的调度,同心同德的战士,围绕一个目标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凝聚成披荆斩棘的巨大精神动力,就一定能够打败强大的敌人。一个成功的行业,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班组来说,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班组成员个人能力的突出和班组长的卓越领导,更是体现在班组成员间无形的团队精神,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精髓。建立"梦幻组合"的班组团队是所有具备进取心的班组长的期待,更是高绩效班组形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团队精神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共同完成任务的精神状态。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学校管理层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教师应尽的一份责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任务。文章介绍了教师如何在全英语课程教学中引入团队、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元素,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部分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深层次思考。重点叙述了能够体现团队精神的协作学习在团队意识养成中的作用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同时也对这些做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进入WTO后,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建立群体共识。也就是说对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要求除具有业务上的竞争力,更要有“团队精神”。如何在教学中培训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探讨如下。一、“团队精神”及其重要性“TEAMWORK”(团队精神)在英文中是协作配合的能力。它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特别对成员的“团队精神”情有独钟,不断地进行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培训及测试。团队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