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相似文献   

3.
魏智渊 《师道》2006,(7):57-57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伙伴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钱取回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这位院长,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被高尔基誉为“天才教师”的安东·…  相似文献   

4.
A.C.马卡连柯认为苏维埃教师是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是党的思想的热情的宣传者、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知识都献给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他继 A·B·卢那察尔斯基之后,认为教师是“造就未来的人”,是“这个未来的因素,而不是过去和现在的产物。”(A·B·卢那察尔斯基论国民教育,1958年,莫斯科,俄文版,第401页)A·C·  相似文献   

5.
李昆 《中国德育》2009,(9):38-41
安东·谢妙诺维奇·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1905年从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就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905年至1920年马卡连柯任教于小学,教授历史,后升任小学校长开始其教育管理工作。1920年,受乌克兰教育局局长的委托,马卡连柯创办并主持了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在此期间,马卡连柯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的原则和方法,将三千多名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教育成为苏联合格的公民,其中不乏优秀的工程师、教师、将军和医生,  相似文献   

6.
<正>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每一个诚实的教师,都明确了公民教育的伟大的政治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顽强地斗争。教师对待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马卡连柯说:“我昕然确信,并且一生都这么说,连百分之一不合格的,连一个被浪费了的生命都不准许有。”关于教师的表率作用,他说:“无论是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象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一样,需要说话时才说话,而要说多少,就说多少。不  相似文献   

7.
8.
刘庆生 《成才之路》2013,(16):I0003-I0003
教了一辈子书(40年),也当过中国特色大学生班主任,也当过改革开放以来实验班的学术班主任。还连续教过几届国家级理科基地班的相关课程,也当过几位学校"李四光计划"学生的指导老师,当然也给一些"有才华"的学生写过出国或读研究生的推荐信。显然,这些东西并不是我们学校独有,一些名牌大  相似文献   

9.
A·C·马卡连柯是最早提出关于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关于教师掌握教育技巧问题的人之一。他写道,在教育工作中,教学法问题,甚至连调音叉、和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确信,组织教育只是“指望于热心人,苦行僧,或者是积善心”未必是恰当和令人信服的。(《马卡连柯全集》,1957年莫斯科出版,第一卷,第660页)他向来强调,只指靠于灵机一动的教师的天才,这是不能容许的。特别当前在中等教育具有现代规模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指靠于这点。马卡连柯坚信,教学和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就,取决于以技能、业务水平,掌握教育技术的水平为基础的教师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中外教育史上对于惩罚大致有三种态度:一是赞成惩罚,二是反对惩罚,三是简单而含糊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实质是回避惩罚。对惩罚究竟应持何种态度,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惩罚的看法作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某次语文考试,同桌在默词的时候突发灵感:“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叉卷上留(原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老师毫不客气地在卷上打了个X,他还沾沾自喜地说:“原来我的灵感好灵的!” ●也是语文考试默词,原题上句是:“玉不琢,不成器。”结果我们班一强人答:“朋友妻,不客气!”第二天家长就被叫到学校了。 ●仍是语文考试,题目:“长江后浪推前浪,”某人答:“一代更比一代浪。”结果自然见家长。 ●高中的时候考试有道题:请写出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全名。其答案如下:藤野菜菜子、藤野英二狼、(当时…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巧问题在A·C·马卡连柯的科学遗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确信,青年一代的教学和教育效果首先取决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的职业修养。 A·C·马卡连柯确认,教育技巧可能并应当成为每个教育者的财富:“应当只谈技巧,……也就是应当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知识。……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了这样一个信念:以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水平为基础的技巧,才能够解决问题。”(见《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29页——译者注)学校教育和教学能否获得成绩取决于是否有真正的职业技艺,包括热忱,对儿童的热爱以及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冬令营期间,本刊记者挨着敲开参赛选手们所住的寝室,追踪这些数学牛人。当走进四川代表队的房间,表示要采访几位同学时,他们纷纷谦虚地摇头,并告诉了记者一个秘密。原来,四川队有一对颇具传奇性的双胞胎兄弟。经过一番找寻,终于见到了这对天才兄弟,哥哥叫黄骄阳,弟弟叫黄政宇。哥俩穿着同样款式的衣服,身材瘦长。  相似文献   

15.
聂成语 《家庭教育》2008,(12):45-45
我是个调皮的男孩,平时很爱“发明”,每一次发明都稀奇古怪、异想天开。 有一次在劳技课上,老师让我们用牙膏壳做船,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好成绩。这下。我的积极性很高。准备回家再好好改装一下,让它成为最棒的。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考试时,经常粗心大意:有的落下题忘了做;有的不看要求,题目要求将错误答案划掉,他却偏偏在正确答案上划对号……强调了很多次也不见成效。怎样才能让他们懂得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7.
唉,送走了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实同桌,又迎业了一位“天才”同桌。哈!这位“天才”同桌在奥数班上是“狗撵鸭子——呱呱叫”,以此类推,在我们班上也是“头上站鸭子——顶呱呱”。因此,数学老师为他颁发了一条“批文”——上课时可做任何事情。于是,同学们都患上了“红眼病”,上课了,看着他在座位上自由自在地看着一则则笑话,瞧那眉开眼笑的样子,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大型公司是很多人的梦想,而高素质人才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保证,所以这些大公司经常会出一些奇怪的面试题,来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你想不想做做今天这份所谓的"天才"面试题啊?1.房里有三盏灯,房外有三个开关,在房外看不见房内情况,但可以任意扳动开关。只能进门观察一次,你如何区分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2.有两根粗细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9.
张晓 《师道》2007,(4):30-30
试室里,数学老师吴老师倒背着双手,表情庄重地在每排课桌间来回走动。在他锐利的目光扫描下,考场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考生的笔触到试卷上的沙沙声显得更响了。  相似文献   

20.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17岁开始当小学教师,曾任小学校长。从1920年创办了高尔基工学团,全力从事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1927年又组织并领导同一性质的“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他认为,苏维埃的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培养新人,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