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是一种波动,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我们的耳朵检测气压的波动,并转化为我们人类大脑所可以被接收的一种电磁信号。当声音的时间与波长都形成一定的结构化,其被称为音乐,广义而言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3.
如果振动的频率和波的长度是已知的,那么声波在某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就能够被确定。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利用已知频率的声波,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该声波的波长能够利用共振的空气柱测得。本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封闭管子中的共振测定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二是利用这种测量方法计算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3-1,泡沫塑料球静止悬挂着,当把一敲响的音叉与它接触时,将可发现;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 2.当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空气里就有__________传播开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声波。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一种波,已人人皆知。但声波是如何传递的,有什么规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我就给同学们讲讲其中的奥秘。声波在物质里的传播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声波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规律。其中,有的声音是人能够听到的,有的声音是人听不到的。一般情况下,人能听到振动频率为20次/  相似文献   

6.
198 6年夏天 ,正围聚在一起共进午餐的法国马赛市郊一家农户约二十多人 ,莫名其妙地在数十秒内全部猝死。这起人间惨剧 ,是由离事故现场 16公里之外的一所次声波武器研究所因技术故障发生声波泄漏造成的。声波为何能杀人 ?声音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 :而这些振动可以通过诸如空气、水、铜和铁等媒体进行传播 ,并形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 ,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 )波长的实验 (见图 1)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 ,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水面处为波节 ,空气柱的长度为L=λ/4 ,如果玻璃管足够长 ,继续提起玻璃管 ,当空气柱长度为L =3λ/4、L =5λ/4……时 ,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的长度L ,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道音…  相似文献   

8.
提出假设:
  声波圆舞曲仪是利用喇叭的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使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进一步引起了液体的振动。利用这种声波引起的振动,我们可以做些有趣的实验,让声波自己表演。  相似文献   

9.
收集声音     
《家教世界》2015,(9):50
提出假说: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如空气)传播,也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产生是因为声源的振动引起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振动形成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产生了声音的感觉。实验材料:1.光滑的白纸(或小纸袋,如小纸药袋、薯条袋)2.剪刀、胶水3.小飞虫(或稍大一点的昆虫)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波长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水面处为波节,空气柱的长度L=λ/4,如果玻璃管足够长,继续提起玻璃管,当空气柱长度L=3λ/4,L=5λ/4……时,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长L,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  相似文献   

11.
姚素君 《物理教师》2009,30(10):13-14
在音叉的振动中,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又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本文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故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4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4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声音和噪声     
1.声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一切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作机械振动产生的,所以说物体的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根源.产生声波的振动源称为声源.声源不一定都是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声音.例如笛子的响声就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海水的波浪声是由于液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除了要有振动的物体外,还必须有传播声音的媒介物质,两者缺一不可.下面以鼓面振动为例说明声音是如何通过媒介物质传播出去的.击鼓时,鼓面即会来回运动,鼓面两边的空气质点也随之振动,这时鼓面一侧的空气质点会因鼓面挤压而密集…  相似文献   

13.
共鸣管是利用一段空气柱来引起声音共鸣的管子.其原理是从管口发出并进入管内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当管口开口处为波腹,水面处为波节时即形成共鸣.  相似文献   

14.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物体振动的能量使介质(如空气)形成声波而传递出去;由于声音具有音色等特征,在介质声波传递能量时,也传递了信息,因此声波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声波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性质,利用这种性质就可让它为人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是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情。例如:  相似文献   

15.
冬天,满天飞舞的雪花将世界装饰成一片银白。当然,无论是鹅毛大雪,还是细碎的雪花,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静悄悄地飘落,像棉花、像柳絮,谁听见过雪花的声音芽可是,有几位科学家却发现,雪花落到水里竟然能产生声波,也就是说,雪花落水是有声音的。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雨滴落到水里会发出“嘀嗒”声或“哗哗”声,一般人都认为,这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声音。可是上世纪70年代,负责监视苏联水下潜艇的美国海军却发现,每逢下雨时,他们的水下声纳常常遇到噪音干扰,严重时甚至无法监听。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声音,怎么会影响到水下声纳的工作呢芽问题被…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中诠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声波是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福里斯等著、梁宝洪译的《普通物理学》第一卷中释:“频率大约在每秒20次到20000次之间的振动到达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后,能引起声音的感觉”。显然,声音和声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声波传到耳中才能有声音的感觉、声波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则是一种感觉,但在一些普及性读物、物理  相似文献   

17.
声音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这是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就象石子击水形成水波一样在空气里形成声波。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借助“水波”的传播形式,让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声波的传播形式,形象生动地形成声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发声和传声》是《自然常识》第三册的第十四课。课文首先通过铜锣发声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接着通过空气振动实验,说明声音是靠媒介物来传播的,然后讲到声波的概念和回声的产生。本课可分为2课时来讲。第一课时讲发声和传声,第二课时讲声波和回声。重点是振动发声和声波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馆里,一名观众看到两排长短不同的金属管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很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同事,于是研究起来(本期封面).这是用来展示共振现象的展品,叫做排箫.如果把耳朵贴近管口,就会听到管子里发出"嗡嗡"的声音.不同的管口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不同.原来,金属管的长短不同,管子里的空气柱长度自然不同,其固有振动频率也不同,当周围环境的各种声波作用到空气柱时,只有与空气柱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才能激起空气柱的共振.管子越长,固有频率就越低,音调也就越低;管子越短,听到的"嗡嗡"声音调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周豆豆唱着歌进屋,和他一起进屋的还有黄小博﹑抒情大王李小白,他们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周豆豆说:"今天自然课老师讲了发声原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传入耳中,耳膜发生振动,我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