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乙常青 《初中生》2006,(7):18-18
言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 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  相似文献   

2.
3.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 教科书注云:“呋丽,光艳美丽。”(教科书第163页)笔者认为此注欠当。  相似文献   

4.
正一、考点解读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中的人物设题,往往通过填空、简答问题的方式,要求考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根据甲(晏子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乙(景公游于寿宫……鳏寡有室)两文(均选自《晏子春秋》),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解答这类题时,也要和现代文阅读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  相似文献   

5.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归氏二孝子传》(明·归有光),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加工。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完全选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此之前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选材,都是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各选一段,进行比较阅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文段浅显易懂,考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读懂,同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能医治疾病的药物都是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的,能令人改过的良言都是刺耳得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并非如此,良药未必都苦口,忠言未必都逆耳,顺耳忠言往往更易被人们所接受,这就需要说话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正【考点解读】考纲对句子的翻译提出了以下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指试卷所给的"那篇文章",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相似文献   

8.
高三语文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文言文复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战。因此,复习中必须以"有效"为原则,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当好加油站,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一、了解背景,知人论世了解文言文的背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继而加深对全文的印象。如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我们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屈原的满腹才华和爱  相似文献   

9.
张瑜 《语文天地》2015,(1):47-48
在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知识的分数比例越来越高,这向高中生提出了更为实际和迫切的要求——学好文言文,同时也使高中语文教师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一、构建生动而充实的课堂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教师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恰当的教学手段,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在这两方面做足功夫。  相似文献   

10.
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目前,大部分教师把文言文教学上成了古代汉语课。一方面是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高考侧重对文言文词语义项的把握和文句翻译的考查;另一方面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文言文不串讲字词,学生就读不懂。后者被钱梦龙老师形象地称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史传类文本教学设计常常聚焦于文言字词的含义和运用、句式的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现状,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提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从缜密的逻辑、充分的思辨、灵活的重组等方向发力,突破史传类文本教学设计的固有模式,改善课堂教学品质,有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孵化学生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又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奇葩。文言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语言的发展进程,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但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划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等教学模式,收效甚微甚至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进行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做好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内驱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厚重绵长的文化底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鉴于长期以来学生机械背诵,教师一讲到底带给文言文教学的不良影响,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地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教法与诸  相似文献   

14.
<正>文言文是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的古代书面语言。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既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又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但是,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言文自主阅读的能力,首要解决的应是对关键词语意思的推断,陌生的文言实词的出现,无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所以掌握正确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关键。笔者在多次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学情,总结了以下几种较为常用的推断技巧,以供参考。一、根据字形,因势断义汉字大多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大多数学生在此被卡住,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思路,对文言文教学确有指导意义,先要让学生做到“知”,即了解文言文,而后才能“行”,即养成自己的能力。如是笔者认为,只有让文言文课堂设计简单一些,目标明确一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  相似文献   

17.
[考点解说]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教学大纲>共列举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相似文献   

18.
正【考点解读】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它要求同学们能从阅读材料中概括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既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又考查判断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文言文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很显然,如何打破文言文教学的传统局面,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及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困惑,我深读了相关的著作,从而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平尚 《学语文》2011,(2):79-79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除了语言风趣朴实、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运用设事说理的手法外,笔者以为:文中隐含的数字三也是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