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门人或再传弟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涵盖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一个简单又熟悉的字眼,在儒家重要经典《论语》一书中多次闪现,从其特定的"三"字语句中,体会其对为己之道、为人之道和休闲之道的人生理论的智慧与哲思,感受其在现实生活中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成果,对我们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而”字的使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基本属于口语记录,因而给对当时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本文企图通过《论语》中“而”字使用情况的总结,构勒出该字在当时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的轮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论语》二十篇,“而”字共出现341次,其中作连词273例...  相似文献   

4.
《论语》     
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纯粹的语录体,章节简短,一言一事自己起讫,前后不相关联,也无长篇议论。文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一个完满的意思,言简意赅,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5.
一《论语》是小学时开始背的,但早以省略号终结。时值年幼,不谙世事,书与我的距离简直可用光年衡量,也觉着之乎者也终该让大哲学家考究,于是不甚了之。近来重起一股《论语》热,《于丹<论语>心得》,算是我和《论语》的第二次约会吧!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以来,一个孔子,一部《论语》,一脉相承,是很独特的现象。《论语》包含了待人、处事、接物的各种原则和方法,给了我们一个范本和参照系,应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习《论语》。也就是说,读《论语》要抓其"眼",即抓住事眼、字眼、要眼、网眼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从《论语》中学到的道理灵活运用以解决时下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去理解孔子的真意。  相似文献   

7.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一书,对“孝”作了多方面的阐释。文章通过研读《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篇章,从“孝”的理论内涵、实践方式和功用价值三方面来探讨《论语》所展示的孝道思想,体会孔子孝道言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理念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韩诗外传》是西汉初期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作者韩婴,汉文帝时任博士,汉景帝时任常山太守,是当时儒家学派的著名学者。《韩诗外传》综合各家学说阐述诗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有些篇章的内容涉及《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朋友中不少人喜欢读《论语》,彼此交流时探讨的首要问题是《论语》的读法。有两种读法引人注意。一种是把孔子圣人化,许多儒学大家就是这样读。圣人化的读法常常能够使人领悟到孔子学说的真谛,那是很多人领悟不到的。只是在把孔子圣人化的过程中,读者有时会偏离历史和人物的某些真实面,看不到孔子既是圣人又是普通人的一面,看不到孔子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真实轨迹。这种读法  相似文献   

10.
历来论孔子思想甚少提及孔子对“直”的看法.诸家注《论语》于“直”字之义亦往往各有所执,莫衷一是.今参考《论语》各注本,择其注“直”较详明中肯者列入本文,逐一加以辨析分类,就孔子对“直者”与“非直者”的态度以及“直”与其他道德概念的关系,得出“直”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论述的“直”不仅是一种真性情,更是一种理性精神,爱憎取舍,一以至公无私为准的.孔子认为“直”是立身之本,人须秉持“直道”,“直道”在于坦荡磊落的内心,在于积极进取的态度,在于笃实端正的行事.  相似文献   

11.
浅析《论语》中的“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孔子思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的“孝”不仅保持了“善事父母”的本义 ,更强调了其在人文关系中的地位 ,为尽孝与尽忠之间找到了责任心这个契合点 ;并进一步充实孝的内容 ,使之系统化 ,孝不但要养亲 ,还要敬亲爱亲 ,愉色而养 ,真正成为道德需要 ;最后还赋予孝以政治内涵 ,孝最终指向忠 ,为君王治理天下服务。全面正确地理解《论语》中的孝 ,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对它扬弃 ,也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具有完美师德的大觉大悟大智慧的“君子儒”形象,被后世尊崇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典范永垂的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13.
“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孝”是以人性的自然情感为出发点,构成仁的基础,落实在一切符合“礼”的孝行之中。孝在家与国两个层面上的等值同构,导致了“孝”在“家”领域被绝对化为父权专制,在“国”的范围内衍化为臣对君的“忠”。全面正确理解《论语》中的孝,对于重新审视“孝”的现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主旨深奥,再加上为语录体,可读性不强,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中,我们发现。同学们虽然未认真读过论语。但对论语的成语与名句很感兴趣。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论语》的成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处处闪烁着孔子思想的亮点,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大智慧。在实践中我们先从梳理论语中的成语与名句开始。  相似文献   

15.
"忧"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情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忧"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语》中的"忧"分为"非仁者之忧"和"仁者之忧"。"非仁者之忧"是对自身财富性命等产生的忧虑;"仁者之忧"则是一种主动承担起的对"道"的责任感。非仁者终生困扰在个人的忧虑惊惧之中,而仁者则可以抵达一种"不忧"的境界,这种"不忧"是发而皆中节的七情之正,是以道义为乐的自足之心,是浑然与物同体的天地之境。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领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而《论语》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儒家经典,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多深刻的阐述。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在当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到现在仍然有其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孝的地位意义”、“行孝之法”和“孝的教化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孔子的“孝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论语》中使用的“之”字情况,从专书考察的角度分析“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试图更好梳理“之”字的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心之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它的翻译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讨论《论语》中虚词“而”的意义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总结了“而”在《论语》中不同词性不同意义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