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前有一个人叫叶公。你们可别小看他,他是龙学博士、国际龙学专家,曾经在《龙报》《龙与人》《世界龙研究》等著名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一天,叶公在去龙馆的途中发现一个小贩在卖恐龙蛋,于是他走过去,以100两银子的高价买了两只恐龙蛋。随后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衙门的电话:“喂,是衙门报警中心吗?”“是,你有什么事?”“我发现有人贩卖恐龙蛋。”10分钟后,衙门的人来了,把贩卖恐龙蛋的人捉了起来。叶公的仆人问:“大人,你为什么买了恐龙蛋,还要通知衙门来捉那个小贩呢?”“这你就不懂了,恐龙蛋是国家保护文物,是不准贩卖的。可是我又太爱龙了…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大文学理论———关于《文心雕龙》性质的思考王钦峰“龙学”,若从黄侃191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开始算起,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但遗憾的是,连《文心雕龙》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龙学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龙"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汉族精神的代表。广东的畲族在其《族谱》《图腾画卷》等宗族谱籍和民族史料、民间口头流传的《高皇歌》中也大范围地出现了关于"龙"的神话,且大多与畲族的始祖传说有关。畲族流传"龙"及其神话说明了畲、汉文化的交融与吸收,揭示了畲族文化变迁中汉文化的影响踪迹。  相似文献   

4.
林露德的小说《月明珠》,是一部以顺德自梳女为主人公的历史传记小说。在小说中林露德大量运用了中国民间神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写。本文从林露德对《月明珠》中最重要的两个神话——"龙"和"观音"的运用与改写入手,分析其神话运用的独特性与其改写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内涵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志怪神话集,书中记载了多种多样的龙元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龙文化。在诸多龙元素中,涉及“龙形”神兽以及以龙命名的诸物,“龙形”神兽包括以龙为首和以龙为身的诸位山神以及纯为龙型的应龙和蛟龙;以龙命名之物包含神兽、山川河流以及动植物等。《山海经》中所表现出的龙文化是先秦、秦汉人民对龙的图腾崇拜与想象具现以及对力量与审美的双重追求。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7.
李平等著《(文心雕龙)研究史论》2009年10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该书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成果。书中研究的明清及20世纪“龙学”家及其成果,均在《文心雕龙》(简称《文心》)研究史上做出贡献。杨慎、曹学俭、钟惺代表了明入《文心》研究的水平;清人纪昀的《文心雕龙》评点,堪称《文心》第一评;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龙学”的奠基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刘勰思想所受的影响及组成部分 ,以前的龙学家多从儒释道等方面来论述 ,却鲜有论述中国神话对其的影响。本文欲从《文心雕龙·原道》篇入手 ,通过比较中西不同的“文源说”来说明中西神话的不同 ,并进而联系《原道》篇中另一处证据说明中国神话对刘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校释》是我国现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以下简称《校释》)所著的一部“龙学”理论研究力作,被誉为“龙学”四大基石之一.该书对《文心雕龙》详尽注释,并以释代评,所论极为精彩.本文从构思的起、行、结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刘永济的创作构思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一、龙的神话和唐代的现实《柳毅传》是唐代传奇中具有浓郁神话色彩的篇章。在这篇传奇中,龙具有神奇的威力,可以兴风雨,发洪水,它指挥的下属“雨工”都是“矫顾怒步,饮龁甚异”的羊。龙的眷属们自成一个世界。他们有爱情,有家庭,结婚生子,长生不老,却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  相似文献   

11.
杨明照先生被誉为“龙学泰斗”,他的《文心雕龙》“校注四书”在“龙学”界享有盛誉。杨明照对《文心雕龙》的文字校勘较早地运用了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其中与唐写本相涉篇目多据以迻校,复奠以按断。他在对自身“校注”系列的不断增补和修订中,对唐写本的运用也愈加充分,创获颇多,在“龙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潘重规、林其锬等人都在各自对唐写本进行整理的全校本中多次援用杨校,杨明照在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校勘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梁·刘勰)是“笼罩群言”、“体大思精”的中国文论巨著。自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面世以来,研究“龙学”者甚众:范文澜、杨明照、陆侃如、牟世金、王元化、李曰刚、王更生、铃木虎雄、斯波六郎、户田浩晓、施友忠……名家倍出,不胜枚举。“龙学”已成为“显学”。《文心雕龙创作论疏鉴》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汉文系教授王志彬先生研治“龙学”40年的结晶。它是内蒙古出版的第一部“龙学”著作,也是从文章写作理论角度专门疏解、鉴别《文心雕龙》之新著。《疏鉴》采取“居今探古、见树见林”的态度和方法,综…  相似文献   

13.
<正>1.《舞龙》周子峥9岁辅导教师:秦明智舞龙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一条长长的巨龙在十几个人共同的舞动下,跟随高举绣球的领头人,跑着弯曲的舞步,龙的身躯展现出蜿蜒、曲折的形态,生动地振奋着人们的心扉。作者为了表现龙年的特征,选择以龙头作为画面主体,画出龙的精气神,这种构图形式突破了一般的舞龙样式,使画面产生较大的震撼力。蓝色调的巨龙,占据画面中心的大部分空间,使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15.
试论九隆神话中"沉木"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地区很著名的神话之一,在神话中,有“沉木化龙”一说,其中的“沉木”这一文化象征符号透露出了树神图腾崇拜、男根崇拜、以鳄代龙巫术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界通常将1917年刘师培、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视作“龙学”确立的起点,其实自1904年《奏定大学章程》颁布后,“龙学”就开始兴起,但这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作为学制改革主导者的张之洞将刘勰的辨体意识、文学宗经等思想注入大学章程,使其成为具有官方约束性的国文教育规范。在国文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章太炎、刘师培、黄侃等人通过诠释《文心雕龙》,申论“广义文学观”“韵文学”“情辞说”等主张,提出不同的文学学科建设方向,进一步推动了“龙学”阐释的多样性。可以说,清末民初“龙学”的演进,始终与国文教育观念的发展相互激荡。  相似文献   

17.
每逢元宵佳节,中华大地龙飞凤舞,热闹欢腾,但这种热闹又不禁让人生出许多感慨,尤其前几年,主张中国须全盘西化的人们也曾大肆把“龙”批为张牙舞爪的恶怪,《河殇》即为代表,书中把中华威武巨龙说成丑陋的血口大怪,龙型被糟践得一踏糊涂.前后看来,一种龙是经济发展建设时期的善龙,一种龙是作为王权象征的恶龙,总之,龙型一直被作为为现实服务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凭直觉说,龙自始应为一种原始思维的艺术,而绝不应是如《河殇》所述的让人敬畏的,迫人尊崇的自然暴君与社会暴君的象征.由此,我不禁想初探一下龙型及龙崇拜的内涵与外延.大约在地质学第四纪之初,人类起源,人赤裸裸地来到世上,穴居野外,饥食野果草根,渴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的"大人""小人"神话,承袭《国语》记载的"防风氏""僬侥氏"之说,奠定了二者在先秦文献中的生成基调。《国语·鲁语》作为春秋、战国时人对"大人""小人"诸事的言说总纲,记载着时人对二者的印象,一是"大人""小人"的身高位列两级,为长短之至;二是来自外域。同时,亦载录其诸多称名、历史迁变等,为"大人""小人"在诸种文献中身份的嬗变奠定基础。《春秋三传》以"长狄"为外域民族,在历史与神话的二元交互中,各叙其事。《庄子》《列子》以"任公子""龙伯国大人""僬侥国小人"创制寓言,阐发哲理。《楚辞》以文人的浪漫主义想象,打造"长人"意象,彰显神话仙话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家心中,龙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是器宇轩昂的——书画作品中的龙盘云而上,身形矫健,吐纳日月精华;也许是凊朗俊秀的——《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一袭白衫,可谓公子世无双;也许是威严冷峻的——欧洲神话中的龙,立于古堡之巅,目光炯炯,不怒自威……那么,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记录了许多有关神话的材料,其中帝王感生神话的材料比较突出,研究《史记》中的感生神话可以从史学的角度来了解神话的再现和发展,对研究汉代神话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