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取向嬗变与理工科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20世纪课程价值取向嬗变及其对理工科课程设置所产生的影响,明确实行基于社会价值取向之上的理工科课程体系中的文理工综合发展、跨学科交叉发展是进一步发挥工程教育特色的基础;分析当前我国理工科课程体系中的现实问题,指出其各类子课程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强调需加强工程学科与工科课程教学的质量保障来促进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型课程体系培养宽知识面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强基础、宽知识面、实现全面学分制的教学”是高等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进行的“机械大类”教学及课程体系改革构想,从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工程综合》课程是工程训练中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课程内容由自主创新、智能机器人和反求工程三个模块组成,后来经过改革发展为由《工程综合》、《机械结构设计与制作实践》、《科技创新训练》和《工程能力竞赛基础培训》四门课程共同构成新的工程综合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构建了以“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综合性、开放式”为特色的工程综合教学课程体系和模式,学生培养的思路上、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协调建设、教学方法的实现上等多方面提出系统的构建,它的改革与发展体现了我们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培养我校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素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提出了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将理论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为基础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三部分。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实验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并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教育衔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原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存在重复、断层等现象的高职培养方案,本课题通过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研究,提出"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递进"的课程结构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和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卓越工程师计划提出的背景及其定位,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南大学材料工程领域硕士层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内容远落后于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领域新知识的快速增长与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依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优化重整合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发挥群体优势,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将缩减课时,提高教学效益,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为培养合格的材料学专业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中重要的先导课,它既是引导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本科生进入专业领域的人门课程,又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沿用50年代苏联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体系,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内容老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随着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教学计划的不断修改,原设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各高校都已将其改为"工程材料"或"机械工程材料",学时数也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应用型机械专业《工程材料》课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组织-性能的关系为主线,降低难度,以点带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改革理念,并以具体实例详细叙述了教改的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材料工程基础及设备是支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建立材料工程的整体专业知识结构,全面了解材料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因此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给出目前课程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提出了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将理论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为基础素质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三部分.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实验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并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时代发展战略和“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对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是优化升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文章从研究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分设置等几个重要方面,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三所“双一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多维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重视基础理论和试验课程学习,强化学科交叉性,突出责任使命教育,从而为构建新时代一流材料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和以工程认证为抓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对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导向,探讨了光电材料与器件专业方向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入“虚实互补”实验体系平台;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期建立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培养适应和引领新工业革命人才的基本载体仍然是课程。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回归工程,回归工程的本质是课程体系要反映工程的真实过程。本研究建立了面向工程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该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是工程生命周期、学生认知周期和在校学习周期的叠加。本研究发展了CDIO关于工程生命周期的划分,提出工程的生命周期应该划分为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回收五个阶段。本研究提出培养新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应该包含科学文化、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六个领域。本研究提出了过程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按照简单工程、中等工程、复杂工程的顺序,围绕工程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分别设计六个领域的课程,并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学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工程背景、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人才的需求,研究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全面梳理了课程体系知识点,提出基于人才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从而建立突出专业特色又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5,(5):107-108
分析了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类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为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食品机械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提出了整合构建机械类课程体系、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构建机械工程素质实训平台和综合应用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实践性教学等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提高学生工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体系改革、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改革后的网络课程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所高校课程体系的对比,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结构千校一面,"三足鼎立";课程安排断层,通识"霸占"最佳时机;实践课程形式承"老"去"新";个性课程遭受轻视,流于形式;等等。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创新实践人才的需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可以从核心课程群、课程安排、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是改进和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自动化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最新问题,介绍了湖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具体分析了课程体系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吻合度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设置等。最后对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通专融合”课程体系结合了通识教育的广度与专业教育的深度,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家工程类人才的发展需求,对“先进材料塑性成形方法及设备”进行改革探索,从“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新工科人才培育需求、“以学生自我成长为中心”的思维导向等方面,以学科及行业新兴技术为着眼点、国家发展需求与行业前沿科技为探索方向、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