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科交叉融合是世界一流学科形态迭代发展的时代趋势,也是衡量现代大学学术活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根本路径。梳理当前学科交叉融合面临的诸多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学科功利性的膨胀和学科公共性的衰退。因此,迫切需要在学科制度上恢复和重塑公共价值基准,回归学科的公共本质属性,构建以“公共性-共享性-公益性”为逻辑链的大学学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建立学科创新机制 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双重角度,针对以工科为主的重点大学,简要分析了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需要形成的五种学科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科建设--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走向,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通才培养而达到新学科产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科交叉机制:分解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机制"的词源学发生和生物学对它的创造性移植出发,概括出机制的一般定义,进而深入研究学科交叉的内在规律以及交叉从有机生成到功能发挥的全过程,将学科交叉机制分解为一系列子机制,既对其各别的特质、功能进行有序的详析,又通过综合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有机整体性,以冀初步建构较为系统的学科交叉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科核心能力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是由一个个的学科组成的 ,大学的竞争与发展离不开学科的竞争与发展。作为一个竞争主体 ,学科与企业相类似 ,它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也需要对各种学科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才会产生效益和效率。因此核心能力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 ,也可以用来指导大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学科核心能力是学科持续保持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内在动力 ,它以独特性、整体性、价值性和持续性为特征 ,由学科文化、核心知识、人力资源、学科组织和学科创新等要素组成。学科核心能力的建立一般要遵循识别、规划、培育和保持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的学科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科价值,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教师的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学科通观能力和学科自我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动力、研究方法、思维模式、学科功能、知识衍生的内外逻辑等所具有的理性认识能力、直觉判断能力和知识还原能力;后者指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有一种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相信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学科教学能对学生及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新跨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既是中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也是中国高校在21世纪的自觉追求。中国在前一轮高教体制改革中 ,形成了若干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从而使其具有进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行列的基本条件和学科基础 ,但在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尽快缩短这些差距 ,尽快提升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竞争力 ,关键是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好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优势 ,加快学科交叉融合 ,促进跨越发展 ,使之尽快进入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竞争体系。下面我们以四…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拓展学科发展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大学存在学科架构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等问题,应从理论构建、观念转变、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促进大学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推动知识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并从招生、培养、就业三个阶段,招生制度、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科研实践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科文化在学科文化主体与学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等核心要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代际传承的学科文化濡化机制与自我教育的学科文化主体内化机制,在大学生素质的养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同时,学科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大学生对学科文化的选择性接受,也带来了大学学科文化育人效果的两面性、不确定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11.
张琦云 《音乐世界》2010,(16):120-122
有梦想有热情,那就在这个夏天沸腾起来,首张创作专辑《魔幻力量》带你踏上摇滚的旅程,Magic Power用他们的音乐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魔幻力量”。  相似文献   

12.
班级日记制度是让班级所有成员轮流值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班级当天发生的重大事情、学习生活情况、个人的心情感受故事等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日记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班级日记制度,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以提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普林斯顿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的概念,并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以机器人与智能系统跨学科学习项目为例剖析了教育质量处于世界顶尖地位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对我校实施跨学科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的有效管理——多案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大学学术组织的特征,本文提出跨学科科研组织绩效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12个跨学科科研组织进行多案例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合适的组织结构是高绩效的重要前提;在运行机制方面,自觉和人情、合作伙伴、精神激励、混合交流方式、传统道德等因素对组织绩效效果明显;学术带头人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更要有相关的管理素质和经验;跨学科科研项目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跨学科人才培养,甚至于新学科的产生;学校的支持和政策也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特区建设,大胆探索并客观分析跨学科导师团队合作指导方式改革、跨学科招生方式改革、跨学科培养方法改革、跨学科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以及跨学科奖助体系、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学位授予等改革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效果,进而形成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定义为理论基础,又结合柳鸣九老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原型论,论述了卡特的《神奇的玩具店》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卡特熔古怪离奇的梦幻、现代童话、神话原型和社会现实为一炉,向读者展示出充满魔幻色彩的、鲜活的社会画面。而且透过魔幻与现实的混沌状态,昭示出她女权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21世纪研究型大学进行科研设置与创新的流行举措。以打破学科壁垒、交叉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创建跨学科研究组织,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各种组织模式的形成战略要素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应建设相应的跨学科组织和模式,更好地推动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州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中跨学科研究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缺乏专门稳定的组织系统支撑,二是制度存量不足。加州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系统——组织化的研究部门(ORU与MRU),并形成了稳定的组织结构;同时,建立了组织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与基于整个大学系统的科层化管理制度,并定期对ORU与MRU开展评价。本文就上述问题对加州大学个案进行了考察,以期对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拉尔夫.艾利森作为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定捍卫者,自幼与黑人音乐便有了不解之缘,其文学创作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音乐,在音乐方面的修养直接影响到其世界观和种族文化观。他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自始至终都流淌着黑人音乐的音符,成为小说人物表达心声的特殊语言。艾利森在作品中对黑人音乐娴熟的驾御能力充分说明了黑人音乐已成黑人声讨种族歧视、走出身份认同的困惑和超越自我的有力武器,是一股无形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科际整合有助于突破学科过度专业化造成的认识困境,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单一学科无法有效解决的棘手问题,其思想基础主要来源于整体论。注重科际整合,使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已成当下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科际整合教学通常是为了解决从单一学科角度无法充分分析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获得和交叉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际整合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科际整合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建构学生多学科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