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次上课都运用影视作品创设情景,为什么效果会截然不同?你的这次实践与反思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去年中国科学生活中的出色事件之一就是“中国历史纲要”一书的出版。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全体工作人员在教研室主任尚钺教授领导下写作的,其中大部分也是由他执笔的。尚钺是本书的主编。迄至目前在中国出现的评论都对本书给予好评,认为本书比以前中国历史学者同样的著作前进了一步。同时,这些评论也指出本书中尚存在一定的缺点,这种批评本身证明人民政权建立几年来中国科学的巨大高涨,证明创造性讨论的空气,证明中国历史学者们对自己和自己同行的严格要求。苏联读者对“中国历史纲要”一书无疑也是很感兴趣的。本书作者明白而严整地描述了中国近四千年(一八四○年以前)间所有的基本历史事实。诚然,叙述古代时期的头几章十分简短,使人觉得本书只是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 :有了人便有了我们人的历史。毋庸置疑 ,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 ,由此 ,笔者以为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就更应该多多关注“人”的活动和影响。不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还应适当从“人性”的角度来阐释历史 ,突出一些“人”的个体 (比如伟人 ) ,从各方面展现他们的个性品质和内心情感世界 ,给历史打上更多“人”的烙印。比如 ,对于众多的历史人物 ,教材大多只是单纯介绍他们的外在的政治行为 ,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结果。至于他们的内心感受、精神世界、个性和品格 ,则绝少涉及。因此 ,许多历史人物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全面分析卡尔·波普“历史无规律”论的基础上,肯定了他的主体意识对社会历史进程具有巨大影响的合理因素,同时指出了他以人的“自由意志”对历史客体的干预为由,进而否定历史现象的重复性、必然性和预见性的错误所在。  相似文献   

5.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现代人才学已将它列为个人成长的重要能力。 口语交际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组课文中都新增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理解能力、语言习惯,以及口语交际中的语言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谷城先生的“历史完形论”,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为其著作《中国通史》的《导论》始见于世。解放以后出版的《中国通史》修订本中删去了“历史完形论”这一部分,但周老在许多场合表示要继续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本文拟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张广茂同志的《就“发展公式”答泗滨同志》(以下简称《答泗滨》)一文对我的评论有误解之处。我在上篇文章中说“数学推理根本不能使用不完全归纳法”的意思是:在证明一个公式(而不是提出一个公式)的时候,不能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我认为,哥德巴赫尽管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一个又一个猜想,但是人家没有说这就是哥德巴赫公式  相似文献   

8.
‘初级中学外国歷史課本’,是沈長虹同志由他原著‘世界史話’改編的。‘世界史話’,不但是很好的大众讀物,而且比较適合中学的教学,所以在平津解放以前,冀中區各地中學就將它當作課本使用,平津解放以後,便正式改成初中課本。不過這本書还存在着許多錯誤和缺點,在改編後的課本中,仍舊沒有得到纠正。全國中等教育會議以後,對中学各科課本將有一套严格的整理,我們不能將这項工作單純看成是中央或几个專家和編者的責任,我們全國的中教工作者,尤其中學教師們,應對这項工作提出大量的意見或要求,以供中央参考。因此,我在此對‘初級中学外國歷史课本’中的錯誤和缺點提出一些膚淺的意見,作為該書今後修訂或再版時的參考,並希望能得到著者和讀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按理来说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应水涨船高,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总是提不起精神,甚至主观上还有抗拒心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又是历史课,真没意思。"历史课怎么会没意思呢?经过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0.
重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在扬弃德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观点突出“人学”的性质,从美学-历史的高度神视人的本质对人类情感升华所达到的自由境界,辐射出一个处在动态中发展的开放的观照体系。同时这一观点不但拥有内涵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开放性,而且具有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近代开始的对亚里士多德奠基的传统逻辑不满与反叛中涌现出的三股浪朝之一。虽然它本身没有什么体系,但其价值不容忽视。它批评传统逻辑完全抽去了知识的内容,主张逻辑不仅要考察知识的形式,并且要考察知识的起源、范围。它明确区分了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提出了判断表、范畴表,讨论了“二律背反”等问题,为辩证逻辑的诞生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曾对江苏南京市的高中三个年级424名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2.8%的同学表示自己目前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是‘以背诵记忆史实为主'”。历史学科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最怕、最难学的科目,因此,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新课程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高中历史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概念,而且还要把握历史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之根本。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如何落实,一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命题,本文中的学生历史作业——学史随感录,就是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人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直接与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有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完整的人”,这表现在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活动方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完整的人”的界定决定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必然是全面的历史,因而历史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但是,人的历史又不是杂乱无序的历史,而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全面的多级发展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认清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说"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段话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评价历史人物或是事件,要尽量将之放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加以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到五年级才学习历史课,除平时看课外书、电影、电视获得一些零星的历史知识外,所见极其有限。要在一学年时间,通过短短50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几千年的历史有个初步的认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但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讲清楚,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处理好“讲”与“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仇洪武 《考试周刊》2010,(51):32-3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感情,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写作态度,不是外加的东西,而是应有之义。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每名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又需寻觅良策扎扎实实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素质普遍偏低,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怕写作文。这些现象,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实质是教师的教学思想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实行改革,努力推行作文教学的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写-评-改”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对学生端正阅读态度、坚定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等也大有裨益。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堤小学立足“大局大处筹谋,细节细处打磨”,通过“书目入手精选、课堂着眼细磨、评价多元化”的过程管理,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讲解历史事件的三要素即背景、经过、影响是历史事件教学的通常做法,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好这个教学"公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例子来谈如何在导向性问题的设计和对话教学中来优化历史事件的教学"公式"。  相似文献   

20.
牛津大学遗传学专家安东尼·玛纳克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老鼠和所有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语言表达“行不通”的FOXP2基因;在它们“分道扬镳”的13亿年中,FOXP2只改变了一个氨基酸。而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分手”的400万到600万年间,两个语言基因中的氨基酸完成了突变,最终成为遗传性基因。科学计算,这个关键性的基因突变发生在距今12万到20万年之间。保守一点推算,人类发音已能相对完整地表达意思,当不会晚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0万年。如果把这10万年看作1年的话,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都是发生在这一年的最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